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河南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
01发掘单位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02项目负责人
吴倩
●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两院二期工程建设对项目区域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区域位于郑州市紫荆山路东侧、东大街南侧、书院街北侧,距郑州商城东城墙约450米、南城墙约200米。发掘面积14500余平方米,发现了商代白家庄期贵族墓地、多组商代夯土建筑基址以及唐宋金元等时期文化遗存,取得重要考古发现与收获。
此次发掘共清理灰坑、墓葬、水井、陶窑、壕沟、祭祀坑等各类遗迹1700余处,出土陶器、青铜器、玉器、金器、石器、骨器、瓷器、三彩器、佛像、铜钱等遗物900余件,时代涵盖商代、战国秦汉、唐宋金元、明清等时期。
- No. -01商代文化遗存
发掘区域破坏扰乱严重,以墓葬区东部为例,地层堆积可分为四层:①层为现代堆积,②层为明清堆积,③层为唐宋金元时期堆积,④层为商代堆积,④层又分a、b两小层。
发掘商代灰坑、墓葬、壕沟、窖穴、水井、祭祀坑等遗迹350余处,出土青铜器、金器、玉器、陶器、骨器、石器等遗物320余件。根据典型遗迹及陶器特征等,可以将商代遗存分为四期。二里岗文化下层一期:器型有细绳纹卷沿鬲、罐形鼎、细泥红陶篦纹罐、甗、夹砂深腹罐、圆腹罐、大口罐、大口尊、捏口罐、折肩盆、鼓腹盆、深腹盆、侈口瓮、小口瓮、豆等(图一、二)。
二里岗文化下层二期:典型器物主要有鬲、甗、夹砂深腹罐、灰陶罐、大口尊、盆、刻槽盆、捏口罐、双系带流壶等(图三)。
二里岗上层一期:陶器有白陶鼎、同心圆纹陶鬲、甗、爵、中柱盆、捏口罐、大口尊、折沿浅腹盆、敛口瓮、簋等(图四)。
白家庄期:陶器有圜络纹陶鬲、敞口斜腹平底盆、簋、捏口罐、大口尊等(图五)。
- No. -02 书院街商代白家庄期贵族墓地
书院街商代白家庄期贵族墓地位于书院街北侧,由壕沟2条、甲组墓葬16座、祭祀坑1处及墓地通道组成(图六)。
壕沟 2条,G1、G5大致呈东西向平行分布,残存底部,二者间距约130米。出土陶片包含二里岗文化下层、上层一期及白家庄期。墓地总体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G1海拔高度92.78~94米,G5海拔91.6~91.75米,二者落差约1.2~2.2米。
G1位于发掘区南部,方向102°,上部被唐宋地层及灰坑破坏,西高东低,发掘长度150余米。G1的西端有一处南北向通道把G1断开分为两截段。其中,G1西段长约30米,沟槽逐渐变浅,尚未发现拐弯转角迹象。东段长约128米,向东沟槽逐渐变浅。G1东段向东延伸至现代建筑而止,根据T0217内G1剖面分析,G1东段略向北倾。现G1剖面呈倒梯形,口宽1.4~2.6米,底宽0.6~1.3米,深0.25~1.3米。根据T0501内G1剖面堆积,推断该沟存在多次开挖或疏浚现象,说明其延续使用的时间较长(图七)。
G5位于发掘区北部,方向99°,东段开口于④a层下,西段被唐宋地层破坏残存底部,中间破坏缺失80余米,两侧发掘长度近60米,可复原长度140余米,向东、西两侧延伸至现代建筑而止。现口宽6~6.5米,底宽4米左右,深约0.6~1.3米。
由于G1与G5海拔落差达1.2~2.2米,水向北流,导致G5普遍较宽,地层堆积复杂。
墓葬 发掘商代墓葬27座。均为土坑竖穴墓,开口于商代地层④a层下,打破生土,无棺椁痕迹,时代均为商代白家庄期。按照其分布区域、排列方向、时代关系等分为甲、乙两组(图六)。墓葬区商代地层土色为黄褐色,土质疏松,含较多红褐斑点颗粒、碳粒,含少量碎陶片。分a、b两小层,a层颜色稍褐,b层浅黄褐色。墓葬区内的商代地层④层分布区域地势稍低,非典型人类活动文化层,亦非生土层,应是垫土层。
甲组墓葬 共16座。位于G1、G5夹合区域之间中部偏北,近南北向排列,与2条壕沟同为商代白家庄期。其中铜器墓葬3座,其他无随葬品墓葬13座。
青铜器墓葬 3座:M2、M24、M30
M2 位于G1、G5之间东部中间,方向198°,被现代地层破坏。平面长方形,东西宽1.1~1.3米,南北长2.6米,残存深度0.35~0.55米。墓室北部残存胫骨2段,可知头部南向。出土随葬品200余件,其中铜器20件、玉器11件、金器6件、箭镞50枚、贝币120余枚以及以金箔为地镶嵌绿松石的牌饰等(图八)。
铜器有鼎、鬲、斝、爵、觚、罍、盉式壶、盘、斗、斨、戈、刀、箭镞等。金器有金覆面、金泡、金箔(图九、一〇、一一)。
玉器有钺、戈、柄形器、猪、鱼等(图一二、一三、一四)。
绿松石质地的有以金箔为地镶嵌绿松石的牌饰及绿松石管、绿松石片。青铜器主要分布于墓室南侧及东、西两侧。玉器分布于头部西南侧、胸部、腰部及脚处等。金覆面位于M2头部位置西侧紧贴墓壁,金泡位于胸部及腰部西侧,金箔绿松石牌饰位于右腿胫骨东侧近墓壁。箭镞多数位于墓室西侧的倒扣铜盘内。贝币散落各处。M2底部有六处殉狗坑,分别位于头部、腰部及四肢处,四肢处的殉狗以头向呈顺时针顺序摆放(图一五)。
M24 位于M2东侧偏北20余米,方向6°,开口于④a层下。平面长方形,墓口东西宽0.9米,南北长2.52米,深约0.35~0.7米。未发现棺椁痕迹。人骨三具,头向北:中间人骨为俯身直肢葬,男性,25~30岁;西侧人骨为侧身直肢葬,面向中间人骨,女性,20~23岁;东侧人骨15岁左右,性别不详,侧身跪姿,面向中间人骨。出土青铜器有鼎、鬲、斝、爵、觚、戈等7件,箭镞4枚,玉器有龙形璜、玉璜、玉蝉形管3件,另有圆陶片2个、贝壳1枚。7件青铜器均残损,位于墓室北部、头部北侧。3件玉器位于西侧侧身直肢葬的女性上肢处。M24因该墓葬随葬器物多被破坏,故为典型毁器葬(图一六)。
M30 位于M24北侧10余米,方向186°,开口于④a层下。平面长方形,东西宽0.68米,南北长2.06米,深0.12~0.3米。残存头骨、胫骨等,头向南,未发现棺椁痕迹。出土铜器有爵、斧、鋬手、针、铜片、以及玉柄形器、石铲、圆陶片等。铜爵、铜斧、铜片位于墓室西侧,玉柄形器位于胸部,石铲位于脚趾处。
甲组13座无随葬品墓葬分布于M2、M24以北、G5南侧附近,均无棺椁,无出土随葬器物。葬式分为仰身、俯身两类,如M6,开口于④a层下,方向20°,俯身屈肢葬。平面长方形,长1.8米,宽0.8米,深0.5米(图一七)。
乙组墓葬 共11座。近东西向排列,其中5座位于G1、G5夹合区域的东部北边, 4座位于G5内东段南北两侧边缘,2座位于G1内(图六)。墓葬无出土器物,个别墓葬多人同穴。如M21位于G5北缘,方向90°,平面长方形,长1.7米,宽0.7米,深0.8米。墓圹内人骨三具,肢体错乱,疑非正常死亡(图一八)。
祭祀坑 K1 发现猪祭祀坑一座。K1位于M2东南20余米,开口于④a层下,方向13°。平面近长方形,长1米,宽0.2~0.4米,深0.2米。坑内置一头成年猪骨架,侧身屈肢(图一九)。此外,灰坑H345出土牛角一只,探方T0217内G1解剖沟出土牛角3个,时代均为白家庄期,这些牛角可能是祭祀后的遗物。
墓地通道 1处,位于壕沟G1西端。Ⅰ、Ⅱ组建筑废弃后,利用原有夯土建筑基址,在其左右两侧挖沟(G1),中间保留一段夯土基址,形成一处出入墓地的坚固通道,现宽约2米(图二〇)。该通道是人们有意留取坚固的版筑夯土建筑基址作为进出墓地之便,推测当时人们可能利用此处夯土建筑基址复建通道相关建筑,但因遗存破坏严重,其结构不明。
综合分析,书院街北侧墓地的两条壕沟G1与G5、甲组墓葬、祭祀坑、出入墓地的通道等共同组成了一处结构与功能明确、具有整体系统性的商代白家庄期高等级贵族墓地,现存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其中青铜墓葬M2是墓地的主墓。乙组墓葬因存在打破G1与G5的现象,同时亦开口于商代地层④a层下,这些墓葬可能是以M2为核心的贵族墓地废弃不久埋葬形成的,其时代应稍晚于甲组墓葬。
- No. -03 夯土建筑基址
夯土建筑基址 发现5组。基址上部被唐宋地层、灰坑及现代建筑等破坏,仅残存底部部分区域。因夯土建筑基址均存在被商代二里岗文化灰坑或白家庄期灰坑打破的现象,故 5组建筑的时代不晚于二里岗文化上层或商代白家庄期。5组建筑分布在两个区域:Ⅰ、Ⅱ组建筑处于同一区域,存在叠压打破关系,废弃后被G1打破并利用。Ⅲ、Ⅳ、Ⅴ组建筑位于G1南侧区域,距G1约10米,东西向并列分布。目前,五组建筑仍在持续发掘中。
Ⅰ组建筑 分布于Ⅰ区T0501、T0401及周边相邻探方内,残存建筑基址底部,建筑基址的中心区域为版筑夯土,周边夯土浅夯不分版。建筑基址版筑夯土整体近方形,分布范围东西约12~12.3米,南北约12.4~12.5米,其最大夯土版块长4.57米,宽2.47米。夯土残留厚度0.15~0.7米,夯层约0.04~0.06米,夯窝直径约0.03~0.05米。
版筑夯土基址南侧残留8个南北向左右并列柱础坑,类似廊柱结构,柱础坑直径0.25~0.42米。廊柱东西两侧残留部分墙基槽,推测东西各有一间房。东侧残存一处墙角,西侧墙基槽范围约4.2米,南北约3.2米(图二〇,白线范围)。
根据发掘情况分析,Ⅰ组建筑的建造形式是在拟建设区域含料礓石生土面上进行平整,铺垫细黄土层层版筑夯打,中心区域版缝清晰,夯层明显。版筑夯土底部铺垫有规律的互相交织的横向、纵向、立向木桩,部分木桩深入生土层,这些排列有序的木桩应为加固底部夯土的特殊构造。
Ⅱ组建筑 分布于Ⅰ区、Ⅱ区的T0501、T0401及周边相邻探方,Ⅱ组建筑的部分夯土地基叠压在Ⅰ组建筑基址版筑夯土上面,应是Ⅰ组建筑废弃后,Ⅱ组建筑利用了Ⅰ组建筑的夯土基址并有所扩大。Ⅱ组建筑现残存局部夯土地基及南北向并列的四间房屋墙基槽,南北近15米,东西约5米(图二〇 绿线范围)。
Ⅱ组建筑叠压在白家庄期灰坑H1853之上,则其建筑年代不早于白家庄期。
Ⅲ组建筑 分布于Ⅰ区T0301、T0302内,残存夯土区域东西约10米,南北约4米。柱础坑一个,直径约0.45米,柱心明显,夯窝直径约0.03—0.05米。因残缺严重建筑结构不详。
Ⅳ组建筑 分布于Ⅰ区T0205、T0206、T0207内,残存有柱础坑、墙基槽、夯土地基等遗迹现象。现存夯土区域东西约20米,南北约4米。四间房大致呈东西向并列,有柱础坑五个。夯土墙基槽宽0.5~0.6米,柱础坑最大直径约0.8米。建筑基址范围内发现有2处白家庄期灰坑打破夯土及墙基槽。
Ⅴ组建筑 分布于Ⅰ区T0110内,残存有夯土地基、墙基槽等。现存东西约6米,南北约3米。因残缺严重建筑结构不详。
- No. -04 唐宋金元时期重要遗存
发掘唐宋金元等时期灰坑、墓葬、窑址、水井、窖穴等遗存1300余处,出土有陶器、瓷器、铁器、骨器、石器等遗物600余件。其中与郑州唐代开元寺相关的佛教遗物(图二一、图二二)最为重要,主要有石雕菩萨立像、三彩罗汉、素陶带彩坐佛、佛头陶范、各种陶瓷铜铁类的香炉、行炉、佛像等。郑州唐代开元寺旧址位于发掘区域北边,种类繁多的佛教遗物为研究郑州开元寺历史、拓展佛教考古的内容提供了详实的科学素材,同时也进一步补充了郑州城市考古与研究的基础资料。
- No. -05 初步认识
郑州商城书院街商代白家庄期贵族墓地及多组夯土建筑基址的考古发现对于研究商代贵族墓葬丧葬礼制的发展、商文化以及郑州商城聚落结构的功能布局、形态演变、延续年代、郑州商城与小双桥遗址的关系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第一,书院街墓地具有结构清晰、功能完备的系统性、整体性特征。郑州商城内及其周边如宫殿区墓葬区、烟厂墓葬区、白家庄墓葬区、杨庄墓葬区、北二七路墓葬区内的墓葬分布多散乱无规律,不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结构。书院街墓地两道壕沟一南一北近于东西向平行分布,壕沟之间区域墓地甲组、乙组墓葬排列有序,进出墓地的通道借用建筑基址的版筑夯土,坚固耐用(推测可能复建有相关建筑)。甲组墓葬以青铜器墓葬为核心分布于两条壕沟的中间区域、有独立的祭祀遗迹等。这些遗迹现象显示了这是一处有组织、有规划、有设计、有管理的专门区域。
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殷墟商王陵区发现的两个近矩形围沟与商王陵园有明确关联关系,属于围绕商王陵园的隍壕。书院街墓地两条壕沟等距离平行分布,因地势落差原因导致G5普遍较宽。同时,G1东段略向北倾。这些遗迹现象表明墓地两条壕沟具有明显的界沟等系统性整体性礼制功能,初步认为他们已具备了兆域结构的基本元素,为探讨晚商王陵丧葬礼制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化视角。
第二,青铜器墓葬M2是墓地主墓,其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金器、箭镞、贝币等各类随葬品达200余件,是郑州商城目前出土随葬品最多、种类最丰富、等级最高的贵族墓葬,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认识、新思考:
(1)M2出土青铜器鼎、鬲、斝、爵、觚、罍、盉式壶、盘、斗、戈等,有礼器、酒器、兵器,数量多,类型丰富,组合完整,补充了商代早、中前期青铜器文化研究的资料。
(2)M2出土的金覆面长18.3厘米,宽14.5厘米,重40克,含金量达84%。贵族阶层的覆面葬俗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在登封南洼遗址二里头晚期墓葬2004M1、磁县南城遗址下七垣文化墓葬中均发现有扇贝覆面的现象。在内蒙古朱开沟遗址商代二里岗期墓葬M1083出土的青铜覆面(原报告称铜鍪)、盘龙城七期杨家湾M13中出土的青铜面具等都是一种覆面葬俗。
书院街墓地M2出土的金质覆面在全国早商、中商前期文化中是首次发现,为探讨西南地区三星堆黄金面具文化的来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金覆面的发现也使得自新石器以来的瞑目、覆面葬俗在精神文化的传承和物质形式的发展方面都有了一个极高层次的展现,这在早、中商文化的研究中是一个突破性的发现。金泡作为一种服饰在商文化中首次出现。特别是以金箔衬底镶嵌绿松石的牌饰更是凸显了墓主人非同一般的身份与地位。M2出土黄金种类多,等级高,其大量用金的黄金文化现象在中原地区是首次发现。M2时代为中商早段商代前期偏晚阶段,这为研究商代黄金文化传播与发展的路径提供了可靠依据。
(3)M2是郑州商城目前发现的级别最高的贵族墓葬,其丰富的随葬品组合已蕴含了贵族墓葬的典规礼制。出土的玉礼器已成组配套出现,有玉钺2件、玉戈2件、玉柄形器5件,其最大玉戈长达75厘米,是郑州商城目前发现的最大玉戈,是墓主人高等级贵族地位与身份的象征。综合比较分析郑州商城、盘龙城商城、济南大辛庄及安阳陶家营等商代高等级贵族墓地出土玉器、青铜器等,推断商代早期、中前期高等级贵族墓葬中已形成了以玉戈、玉柄形器为标配的组玉礼器以及青铜礼器、酒器、金器等组合的典规礼制。因M2位于都城内,陪葬品包含了青铜器、玉器、金器及金箔绿松石组成的牌饰,进一步凸显了墓主人高贵的身份及其规范的丧葬礼制。
(4)M2殉狗文化内涵丰富,墓底部的6处殉狗坑分别位于头部、腰部及四肢。在盘龙城杨家湾七期墓葬M13、西安老牛坡等商墓中亦发现墓底有多达5个殉葬坑的现象,这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殉葬文化现象。这一葬俗与宗教、信仰、祭祀、天象等是否有关还有待学界进一步解读。同时,这一文化现象为河北蒿城台西、安阳殷墟、山东苏埠屯等商代高等级贵族墓葬多样殉狗文化的来源与传承也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第三,在郑州商城内城东南区域发现5组商代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说明这一区域在郑州商城的都城建制规划方面具有较高的功能定位。同时,书院街白家庄期贵族墓地的建设应当与周边同期大型夯土建筑的区域布局密切相关,这些发现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郑州商城的聚落结构、功能与布局等关系。
第四,第Ⅰ组建筑版筑夯土建筑基址颇具特色,版夯的板缝清晰,夯层明显,夯窝直径0.3~0.5厘米左右。特别是版筑夯土底部用横向、纵向、竖向木桩加固夯土的技术构造方式在早商、中商前期的建筑中首次发现,这就为我们认识这一时期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
书院街墓地是郑州商城首次发现的具有兆域结构功能的系统性高等级贵族墓地,其面积之大、功能之完备、M2陪葬品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等级之高,特别是金器的大量出现等等都是在以往的商代早、中商前期墓葬考古中首次发现。新发现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极大拓展了郑州商城聚落结构的时空布局,丰富了学术界对于商都建制及商文化的认知。同时,新发现提出的系列问题也需要更广泛深入探讨,如与书院街墓地共存于白家庄期的郑州商城周边三处青铜器窖藏坑、文化路河南省体育场祭祀遗迹等之间的关系,郑州商城聚落变迁及其与郑州小双桥遗址的关系等诸多问题都需要做深入研究。
执笔:黄富成 侯新佳 吴倩 信应君 姜楠
编辑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黄雪芮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 0000
- 0000
- 0000
- 00018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