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编辑角度谈考古发掘简报的编写
考古发掘简报是田野发掘成果的简要报道,其内容包括遗址位置、自然环境、发掘概况、地层堆积、遗迹、遗物、文化属性、分期与年代等。因考古发掘报告的出版需要一定时日,故发掘简报就成为向社会及时公布考古成果的重要方式。作为考古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发掘简报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对于推动考古学研究、促进文物考古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鉴于此,在田野工作结束后,应及时编写简报向社会公布考古发掘资料。田野发掘与室内整理是简报编写的前提与基础,其记录方式主要有文字、摄影、绘图、拓印等。相应地,发掘简报一般由正文、照片、线图、拓片等要素构成。简报交稿时所需要素应齐全,照片、线图、拓片应编上图号并注明遗迹或遗物的名称与编号,同时将图号标注在正文相应位置。关于简报编写的规范,可参考相关考古学著作。本文则从编辑的角度,谈一下简报编写的注意事项与要求,以供简报编写者参考。
#正文
简报正文需根据发掘资料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编写体例,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全面系统地公布考古资料。体例是简报的框架,合适的体例能更好地统帅材料,方便读者阅读、检索与应用。简报应以较小篇幅全面公布考古发掘成果,这就需要对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并合理选取典型材料。控制简报篇幅与全面公布资料并不冲突,全面公布不是全部报道发掘资料,而是全面反映考古发掘成果。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在遗迹、遗物分类统计的基础上,归纳概括每一类的总体特征,然后选取典型单位与标本,以点带面地介绍考古发掘成果,呈现发掘资料的整体面貌。遗迹、遗物总述应简练,内容应涵盖主要特征,并避免与具体遗迹、遗物介绍相矛盾。
资料介绍应系统而有逻辑。简报不是简单罗列、堆砌资料,而是需要依据发掘资料的特点、按照考古学的惯例形成合适的逻辑结构,依次介绍遗迹与遗物。以三代铜器为例,一般按礼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的顺序介绍,其中礼器又按食器、酒器、水器的顺序来介绍,不宜食器、酒器、水器穿插介绍。具体到每一类器物,一般也有一定的介绍顺序。其他遗物及遗迹的介绍也应遵循类似的惯例或逻辑结构。材料组织的逻辑结构确定后,还应做到全篇一致。
具体遗迹、遗物描述应要素齐全,根据具体对象的特点,按考古学的逻辑顺序依次描述,描述应主体明确、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并做到全篇行文统一。例如竖穴土坑墓,一般先介绍位置、开口层位,然后介绍整体形制,接着依次介绍墓口、墓壁、墓底、棺椁、人骨、随葬器物等情况。遗物一般按质地、保存状况、形制、纹饰、铭文、制作、尺寸的顺序介绍,形制、纹饰一般按从上向下、先主体后附件的顺序描述,尺寸包括口径、腹径、底径及高度等。在介绍遗物时,器形描述标准应一致,纹饰名称要统一。关于尺寸的单位,遗迹一般用米,遗物一般用厘米。简报是考古学科的专业性报告,用词应专业、规范,语言应简练易懂,描述对象要明确,避免产生歧义。
简报结语是对发掘情况的总结,一般包括发掘收获、遗存分期、年代判断、文化性质分析及学术意义等内容。结语要以报道的材料为基础,做到前后呼应,因此在选取材料时还应考虑为结语做好铺垫。结语应简明扼要,不宜展开讨论,如有必要,可另写研究文章阐述相关认识与研究成果。
#照片与拓片
照片是简报公布资料的重要载体,包括遗址、遗迹与器物照片。遗址、遗迹照片需要注明拍摄对象与方向。器物照片应注明器物名称及编号,一般按一件(组)拍摄,并与正文中介绍的标本相对应。有时简报稿件提供的一张照片中有多件器物(多是形制相同的小件器物),而正文中仅介绍其中一两件标本,这就出现了照片与正文不对应的情况。这种情况应避免出现,或者行文略做调整,可先介绍这类器物的整体情况,配以含有多件器物的照片,然后再选取个别标本具体介绍。器物局部造型、纹饰、铭文等可提供特写照片,但不可从器物整体照片上截取作放大处理。照片应符合考古专业摄影要求,采用jpg、tiff格式,分辨率应不低于300像素/英寸,文件大小一般不低于5MB。
拓片是一种重要的资料记录手段,尤其适合呈现器物的纹饰、铭文等信息。以往简报稿件提供的拓片多为原大纸本,现在提供的多为拓片扫描后的电子图片。拓片扫描分辨率应不低于300像素/英寸。简报中的拓片需要注明比例,因此稿件中的电子拓片应注明比例。如有较多的纹饰、铭文拓片,可按类拼合成一幅图片并编上序号,分别注明所拓器物的名称、编号、部位、比例等信息。
#线图
线图是简报公布资料的重要方式之一。以往简报稿件提供的线图是在米格纸原图上透绘的硫酸纸线图,现在提供的基本为硫酸纸线图经扫描处理的电子版线图,有的线图本身就是通过计算机绘制的。线图相比于文字描述,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能更好地呈现遗迹结构、器物构造等信息。线图包括遗址位置示意图、地层剖面图、遗迹图与器物图等,图片分辨率应不低于300像素/英寸。
遗址位置示意图是简报的重要组成部分。位置示意图配合正文,可以更好地呈现遗址所处位置及地理环境。在介绍遗址位置及绘制示意图时,需要弄清遗址所属行政区划。绘制位置示意图时,首先应选择合适的底图,然后选取适当的范围,避免遗址位置居于图片边缘。简报刊发的位置示意图一般图幅较小,如果提供的线图图幅较大且线条多、信息量大,图片缩小后线条会过密,也没有空余地方标注说明文字。因此,在制图时应控制图幅大小,选取主要信息,重点呈现遗址的相对方位及周边的主要道路、河流、湖泊、山脉等信息。
地层剖面图是呈现遗址堆积状况的重要方式,一般以典型探方壁的剖面图为例。图上应注明比例,图上地层厚度应与正文数据相符,图上地层厚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应在正文地层厚度数值范围内。遗迹图一般包括平、剖面图,同一遗迹应注意平、剖面图线条对应。遗迹图应注明方向、比例,图上如有器物及编号,图下应编号说明器物质地及名称。
简报一般有较多器物线图,需要通过电脑软件将若干器物线图拼合成版。线图拼版需按一定的规则进行。首先应做到图文对应,尽量按正文器物介绍顺序拼合器物线图,如此较易实现图随文走。其次,应注意器物内在逻辑性,按器物质地分类拼合,某一门类器物较多时可再按功用或器类分开拼合,个别门类器物较少时则可合并拼合。再次,需注意图版的美观性,做到上下平齐、左右平衡、布局得体。如拼合左右轴对称的容器时,可按器物中轴剖线竖齐拼合,以正十六开的书刊而言,一般拼为3列较为合适。其他器物拼图时,应注意图版四至齐整,器形稍大者可居外,较小者则居内。
此外,线图拼版还应选取合适的器物数量及线图比例。在书刊版心大小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器物较多、比例较大,图版就会超出版心。器物线图是按一定比例绘制的,拼成图版的每件器物线图也应为整比例。比例选取以清晰呈现器物信息为准,同一幅线图尽量选取相同的比例,不同比例不宜过多,以方便比较器物的大小关系。最后,线图拼合时还需注意器物的摆放方向,一般按器物的使用方向或约定俗成的方向摆放。线图拼版完成后,图上每件器物应编上序号,并附上图题及相应的文字说明(质地、名称、编号及比例)。总之,线图拼版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综合考虑各种情况灵活应用,如此方能拼出美观且具有逻辑性的线图图版。
#器物编号与件数统计
考古发掘中器物编号与件数统计密切相关。器物编号应科学合理,数量统计要准确无误,器物编号规则与件数统计口径应保持一致。简报应尽量做到一个遗迹单位出土器物件数与编号数量相吻合,即一个编号代表1件(组、套)器物,这样既方便统计件数也便于核对编号信息。在发掘过程中,应按统一规则科学合理地进行器物编号,因为后期资料整理时再调整编号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这里主要涉及成套成组器物的编号与件数统计问题。例如,铜车马器辖軎是车辖与车軎各1件配套使用,一辆车配置2套辖軎;衔镳是1件马衔与2件马镳配套使用。从已发表的简报来看,既有辖軎、衔镳分开编号计数的,也有按套编号计数的,套内器物再以小号的方式区分。至于采取哪种编号计数方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因为器物出土时有的成套放置,有的零散放置。无论采取何种方式,一旦确定就要整篇统一。件数较多的成组小件器物,可以编一个号按1组计数,例如成组的青铜箭镞。
#资料复核
简报一般涉及较多的资料,在编写完成后,还应进行复核以防止错漏和前后矛盾的问题。现在简报稿件多为电子版,在交稿前应打印纸本进行核对修改。从编辑情况来看,简报稿件一经复核各种问题就会显现出来,其主要原因就是稿件没有经过复核这一环节。
简报复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号是否依次编号,图号与正文是否对应;器物图图题与图说明中遗迹、遗物的名称及编号与正文是否一致;遗迹图下器物编号及名称与图上器物是否对应,是否有重号、漏号、错号;遗迹图、器物图呈现的信息与正文描述是否一致,比例与正文数据是否吻合;遗迹、遗物数量统计是否准确;正文器物名称、件数、编号与遗迹图是否吻合,按遗迹单位介绍器物时更要认真核查,以墓葬为例,墓葬平、剖面图图说明能够体现器物编号、件数、名称,这些信息均应对照正文进行核对;核对引文与注释,引文编码、内容应与注释对应,直接引用应与原文保持一致,材料、观点引用应符合原文内容,注释的著录项目应齐全、准确。总之,只有针对性地进行复核,才能发现简报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修正。
#简报格式
不同的文物考古书刊有不同的风格,对发掘简报也会有不同的格式要求。因此,在简报编写前应确定拟投稿的书刊,按目标书刊的格式要求编写,以免稿件被录用后还要作格式上的调整。文物考古类书刊一般会公布具体的投稿要求,可以找来按要求编写,或者直接找书刊已发表的简报来参照。
在编辑工作中,经常遇到格式不够规范或不符合要求的稿件,如此就需要花费精力来修改格式,或者直接退回让编者调整。这在注释上表现得较为明显。注释类型主要有期刊、专著和文集等,期刊著录项一般包括作者、篇名、刊名、刊期,专著著录项一般包括作者、书名、页码、出版者、出版年,文集著录项一般包括作者、篇名、文集名、出版者、出版年。注释格式应按不同书刊的要求,做到准确规范、格式统一。简报注释主要集中于结语部分,同一来源的引文不必重复出注,当然该出注的地方也不能省略,引文及注释应简洁明了。简报编写者应注意简报规范,按书刊格式要求编写,尽量避免重复劳动。
上文从编辑的角度,谈了简报编写的一些注意事项与要求。其实,编好简报离不开考古人的责任心与辛勤付出。田野发掘、室内整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简报编写的质量。在简报编辑中遇到的问题,除了编写的原因外,还有一部分是由发掘与整理工作带来的。因此,在田野发掘、室内整理过程中应有简报编写意识,为后续的简报编写打下良好的基础。简报编写一般需要多人合作,因此需有专人统筹安排,在编写前明确分工,在编写中相互配合,在完成后还应有人统稿。简报编写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考古人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努力提高简报编写水平。考古发掘简报是报道考古新发现及其意义的重要方式,是历史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承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并做好简报编写工作,承担起考古人的责任与历史使命。
作者:周艳明
文物出版社
编辑 |张 怡 实习编辑 | 黄雪芮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