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新发现|江苏南京市浦口区九峰山路古代遗迹的发掘收获
17494

新发现|江苏南京市浦口区九峰山路古代遗迹的发掘收获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6:05:521

南京市浦口区九峰山路古代遗迹项目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环保产业园内,沿浦口九峰山东侧而建,北接浦口老山,西临滁河,全场2.1公里长的规划道路地带。为配合南京市浦口区环保产业园的基础道路建设,2020年起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地块进行了调查勘探、次年向国家文物局申报执照进行了系统性的发掘。整个发掘持续了一年半左右,共清理墓葬201座和遗址2处。

九峰山路项目航拍图

墓葬时间跨度从战国晚期至清代时期,主要为汉代和宋代时期,出土有陶器、铜器、玉器等。遗址分为小型北宋民居房址一处和唐代寺庙遗址一处,其中唐代寺庙出土佛像、瓦当等。

墓葬举例介绍:

战国时期:M181为竖穴土坑墓,位于墓葬区东部,方向265°。墓坑长2.4米、宽1.8米,深1.64米。葬具为一椁一棺。椁长2.12米、宽0.94米、残高0.4米。棺长1.75米、宽0.52米、残高0.38米。椁板下,有枕木两根,置于基槽内,已朽为灰痕。随葬器物有陶罐、陶豆、陶盆、陶钫、陶俑等。根据墓葬分布、形制及其出土的器物,推测为战国晚期。

M181

西汉时期:M25为带斜坡墓道竖穴土坑墓,方向105°,东侧墓室及墓道被现代水池打破。墓坑长约3.1米,宽2.18米,深2.1米。葬具为一椁一棺。椁长2.2米、宽1.1米、残高0.2米。棺长2米、宽0.6米、残高0.2米。随葬器物有陶壶、陶瓿、陶盆、陶罐、铜镜、铁削、石蝉等。

M26为带斜坡墓道竖穴土坑墓,与M25并排,方向108°,墓道部分被现代水池打破。带墓道长7.34米,墓坑长4米、宽2.2米,深2.2米。葬具为一椁双棺。椁长3.52米、宽1.8米、残高0.44米。北棺内长2米、宽0.46米、残高0.34米,出土有玉蝉、铜印章、铜镜、铁剑等。西棺长2.12米、宽0.54米、残高0.08米,出土有石蝉、铜镜等。两棺北侧为脚厢,随葬器物为陶礼器,成对存在,有陶壶、陶瓿、陶罐等。两棺南侧为头厢,随葬器物为铜器,有铜行灯、铜博山炉、铜卮、铜盆等。根据墓葬分布、形制及其出土的器物比较,M25,M26是同一时期家族墓,均为西汉晚期墓葬。

M25

M26

M26 青瓷壶

M26 铜博山炉

M26 铜镜

M26 铜行灯

M26 玉蝉

汉末至孙吴时期:M70为带斜坡墓道砖室墓,平面呈“凸”字形,方向106°,顶部破坏严重。残长11米、宽1.08-4.4米,深1.6米。由墓道、封门墙、墓室构成。墓道残长4.68米,东部被现代坑打断。封门墙宽0.2米,残高1.12米,人字形交替砌起。墓室由前室、后室组成,前室长1.5米、宽3.44米,墙裙残高1.5米,三顺一丁砌起,砖横头有“水”字形阳刻图案,铺地砖一层;后室墙裙高1.12米,厚0.31米,砌法为三顺一丁,砖横头有“水”字形阳刻图案,铺地砖一层。出土有琉璃耳珰,铜弩机,铜镜,陶灶等。

M70 铜弩机

M70 带钩

M70 铜镜

M71为斜坡墓道砖室墓,平面呈“凸”字形,方向106°,顶部破坏严重。残长11.8米、宽0.66-4.18米,深1.76米。由墓道、封门墙、墓室构成。墓道残长4米,东部被现代坑打断。封门墙厚0.2米,残高1.12米,残砖平砌。墓室由前室、后室组成,前室长1.44米、宽3.5米,墙裙残高1.44米,三顺一丁砌起,砖横头有“水”字形阳刻图案,铺地砖一层,红砖平铺;后室长4.34米、宽1.86米,墙裙残高1.57米,三顺一丁砌起,砖横头有“水”字形阳刻图案,铺地砖一层,人形平铺。后室双棺,南棺长2.4米、宽0.56米、高0.03米,有漆皮。北棺长0.7米、宽0.46米。随葬器物铜镜、铜带钩、陶罐、铁器等。根据墓葬形制方位及出土物推断M70和M71为同一时代家族墓,均为东汉晚期至孙吴早期墓葬。

M70、M71

宋代时期:M180为叠涩顶砖室墓,方向42°。墓坑长3.7米,宽0.92米,残深0.44米。墓室内长1.9米,宽0.2米,高0.26米。墙裙错缝顺砌一层,上部各砌一道丁砖,再上顺砌两层两道墙砖,再上横砌一层顶砖,最后顶部覆压压缝大砖,两头墙砖封堵。随葬器物有白瓷碗、执壶、铜镜、金耳铛、铜钱等。根据墓葬分布、形制及其出土的器物,推测为北宋时期。

M180

M18 带钩

遗址以唐代寺庙遗址为主

唐代寺庙基址,位于九峰山东北侧,布局呈“中”字型,正南北向,东南部被现代池塘打破,已无存;东北角延伸至地块红线范围外。遗存建筑基址占地长度约40米,宽度约33米,自北向南由三组建筑F1、F2、F3组成。F1整体布局尚存,东西长24.6米,南北宽17.8米,F1南侧正中散水边存在踏道,位于建筑中轴,周边有L1、L2两条道路。F2位于F1南侧,东西宽12.25米,南北长20.75米,其北与F1散水相接并共用,东部仅存散水下垫土。F3接F2南侧,东西残宽2.75米,南北长5.1米,东部被现代池塘打破。F1、F2、F3散水内存在垫土台面,高于其外侧周边0.1-0.35米,但因破坏严重,原始高度不详。遗址出土有鎏金佛造像、飞天石刻和大量莲花瓦当及建筑构件等。

佛寺基址航拍

从建筑布局来看,F1南部中心存在踏道,侧边有便道,位于整个建筑的中轴线。推测F1为主体建筑,F2、F3为附属建筑。通过出土莲花瓦当及建筑构件,推测寺庙建筑属于唐代中晚期。从历史文献上来看,九峰山又名北山,因在和县以北而得名,附近寺庙众多,记载有九峰寺、罗汉寺等,但寺庙历史变迁资料记载并不详细,期待后期新的考古资料发现有价值线索。

南京浦口星甸地区以往少有发掘,本次九峰山路项目的整体发掘,收获丰富,尤其是环九峰山地带,为重新认识南京江北地区的文化脉络发展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出土鎏金造像

出土瓦当

执笔:高浩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李思雨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