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荐书 | 读《辽代金银器研究》有感
17620

荐书 | 读《辽代金银器研究》有感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9:37:490

辽代墓葬出土金银器数量庞大,目前已有两千余件,包含饮食器皿、生活用具、服饰、葬具、马具等不同用途的器物。其中蕴含了相对完整和特色鲜明的契丹文化,辽代金银器在继承与发展的历程中受到了唐宋、宗教、鲜卑等文化的浸润,亦通过草原丝绸之路受到西域金银器风格和工艺的影响。辽代金银器承继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博览众多文化之所长,终成为北方草原游牧民族金银器发展最繁荣的阶段。

21世纪以来,辽代金银器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时期,系统性和专题性研究相继涌现。张景明、齐东方等学者对辽代金银器的研究已获得了阶段性成果。王春燕副教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逐一整理、分类、归纳70例辽代墓葬、窖藏,400余件(套)金银器,并将新的金银器资料收录其中,系统的分析探讨,最终集结汇纂成《辽代金银器研究》。

《辽代金银器研究》

作者:王春燕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6月

定价:168元

《辽代金银器研究》在2020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以内蒙古、辽宁等地出土的辽代金银器、能明确出处的博物馆藏品以及能确定是文物的资料为研究对象。运用了类型学方法、历史学史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工艺美术研究方法。在研究内容上,该书除前言与附表外,共7章,37万字。包括辽代金银器的发现与研究、辽代金银器的类型与组合、辽代金银器的纹样解析、辽代金银器的分期研究、辽代金银器的社会性、辽代金银器的文化因素探析、辽代金银器的艺术风格。著作较重要的工作在于,革新了简报中所属期别不明确的张家营子辽墓、前窗户辽墓等9处墓葬相对年代,增添了2015年发现的多伦贵妃墓等考古发掘资料。

在类型学研究方面,本书不仅讨论器皿的类型与分期,且利用器物出土位置和辽墓壁画,新增组合研究单元。对器皿、人体装饰品、工具、马具、葬具等器物的组合研究以及使用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组合方式的讨论很大程度上还原了辽代器物原有形貌。将纹样分类为动物纹、植物纹、人物故事纹、绶带纹、云纹以及连珠纹等,析出器物上的主题纹样和附属纹样,并根据纹饰的表现形态将每一类纹样细分为各型,构建起辽代金银器纹样的完整体系。

在对比讨论方面,根据墓葬中随葬品的材质以及数量,将墓葬划分为高级墓葬和普通墓葬,归纳总结出两个级别的墓葬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明晰同级别的墓葬对比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比性。在探析文化因素时,通过对比分析,跨越了辽代前承唐、后仿宋的固定思维,提出辽代金银器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独创的内容,如仅见于辽文化圈的摩羯耳环等。

在研究方法方面,创新地使用数据统计方法,绘制对比图和统计图,使得阶段性特征结果更具信服力。著作第四章,根据器物器型的差异制作出体现演变关系的器类分期图,分析辽代社会的变化。材质分期研究部分,利用饼状图和柱状图,揭示出辽代中晚期随葬器物在质量以及数量上均不及早期的情况,探析金银器表现出来的外部现象所蕴含的本质问题,映射出辽代社会政治经济的衰败。

在分析视角方面,著作从制作技术角度,详细分析辽代金银器的工艺技法问题,如锤揲、錾刻、镶嵌等。创新地提出辽代的锤揲工艺存在两套系统。从美学的角度出发,解析辽代金银器的对称性与非对称性、直线与曲线、仿生、仿柳编器、写实与灵动,为辽代金银器艺术风格的认知提供了新的视域。

综上,《辽代金银器研究》在资料、方法、视野方面均有突破。通过对比及系列研究,整合分析数据,构建起辽代金银器的六大类别体系。呈现出辽代金银器与唐代金银器之间的传承机制,提出辽代金银器兴盛的原因,解读了辽代兼收并蓄的多样性文化,提高了辽代金银器研究的深度、广度,在朱天舒和张景明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同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实践路径和理论支持,推进了辽代金银器的研究。

(作者:石可 咏梅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谢雨檬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