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平安店村发现东周至清代墓地
平安店村墓地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平安街道平安店村旧村址北部,为考古前置勘探发现。墓地西北距黄河约5公里,所在地区为黄泛区冲积平原。为配合平安店村旧村址地块A-1、B-1土地出让,济南市考古研究院于2021年6月底至9月初,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此次发掘共清理东周至清代墓葬38座,除1座墓葬无随葬品及其他可资断代的典型特征外,其余按时代可划分为东周时期墓葬7座、西汉时期墓葬20座、东汉时期墓葬4座、魏晋时期墓葬4座、清代墓葬2座。出土完整及可复原器物110余件(组),按质地可分为陶器、铜器、铁器等,主要器形有陶壶、陶罐、陶鼎、陶盘、陶案、陶耳杯、陶魁、陶樽、陶勺、铜钱、铜铍、铜戈、铜铃、铜镜、铁削、铁凿等。
1
东周时期
从发掘情况来看,东周时期墓葬7座,规模均较小,均为土坑竖穴墓,墓圹平面均呈长方形,直壁、平底。葬具均为一棺,均为单人仰身直肢葬,人骨个别保存较好,头向北为主、个别向东。随葬品组合在此前济南地区发现的同时期墓葬中较为常见,应为一般平民墓葬,其中3座墓葬随葬有铜铍、铜戈等兵器,墓主可能为一般士兵。
2
西汉时期
西汉时期墓葬20座,其中土坑竖穴墓4座,砖椁墓15座,石椁墓1座。墓葬排列规整,成组分布,多两两成对,每对墓葬形制、随葬品组合均较一致,推测为夫妻并穴墓,可能为一片延续使用的家族墓地。墓葬大都保存较好,墓圹平面均呈长方形,多数墓圹壁面有长条形加工痕迹。墓圹内填土土质多较硬,结构致密,个别墓葬填土经过夯打,有明显的圆形夯窝。砖椁形制与济南地区同时期砖椁墓较为一致,从板灰痕迹推断多有木制盖板。石椁墓形制与砖椁墓相类,以大块近方形青石板砌筑,椁室南端设有器物箱。葬具多不明显,个别墓葬人骨保存较好,均为仰身直肢葬,头向北。多数墓葬仅随葬有1件陶壶或陶罐,少数墓葬的随葬品组合为陶鼎、陶壶、陶罐各1件,随葬品多置于墓圹南端器物箱或壁龛内。
3
东汉时期
东汉时期墓葬均为砖室墓,其中单室墓3座,多室墓1座。单室墓多破坏严重,仅M24保存稍好。平面形状均呈“刀”形,多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墓室组成。墓道均向南。墓门多为石制,以石板封门,其中M24保存有画像石门楣与立柱。人骨均破坏严重,葬式、头向不明。随葬品出土有陶盘、陶案、陶耳杯、陶勺等。
多室墓1座(M34),整体平面近“甲”字形,南北向,由墓道、墓门、甬道、前室、后室、西侧室、东侧室组成。长方形斜坡墓道位于墓室南部。墓门画像石门楣脱落,发掘前被弃置于墓圹东侧地表,两侧石制立柱与封门保存完好。西侧室位于前室西侧,平面呈长方形。东侧室平面呈长条状,南北两端各有甬道分别与前室、后室相连。墓葬券顶破坏无存,仅存砖墙与铺地砖。砖墙与铺地砖主体均以“太阳纹”青砖砌筑,后室北半部铺地砖印有吉语“大吉昌”。砖墙主体为“三顺一丁”错缝平砌,丁砖为横丁。墓内未见葬具,墓底填土内有零星人骨。随葬品有陶耳杯、陶案、陶盘、陶魁、陶勺、陶樽、陶熏炉、铜钱、铜镜等,陶器多为绿釉陶,多置于前室南端。
4
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墓葬4座,均破坏严重,墓内多无葬具及人骨,依墓葬形制及青砖特征,推测其时代为魏晋。清代墓葬砖室墓、土坑竖穴墓各一,均为一般平民墓葬。
此次发掘的墓葬形制多样、延续时间较长、随葬品组合特点明显,丰富了济南地区东周至清代的墓葬资料,为研究各时期社会、经济、文化、丧葬习俗等提供了新材料。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现的一座东汉晚期的多室砖室墓,通体以花纹砖砌筑,且形制独特,为济南地区首次发现,也为山东地区所罕见,为研究山东地区东汉时期的葬制葬俗及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作者:颜奕 邢琪
作者单位:济南市考古研究院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 0000
- 0000
- 0004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