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张懋镕:21世纪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著录——《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商周青铜器》读后
西安的疫情稍微缓和后不久,收到上海古籍出版社惠赠《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十大卷,简称《宝鸡博物院》)。虽然我因年事渐高,从前年年初开始就已经停止写作了,但是,当我粗粗将十卷书籍浏览后,还是忍不住想写上几句。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商周青铜器》
编著: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主编:徐天进、段德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定价:9800元
十几年前,我就听天进教授说他在整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当时我是惊喜参半。惊的是处于“青铜器之乡”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太有名气,作为中国境内第一家以青铜器为单一藏品的博物院,青铜器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为天下所熟悉。而且近半个世纪以来,出过的有关宝鸡青铜器的图录也不在少数,如今重新来向大家介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吗?更何况作为一个博物院的藏品,并不是一个地区的出土物,前者不如后者系统和全面,甚至有点散乱,如何将年代不同、出土地点相异的上千件青铜器协调在一起,让这些面目已旧的器物重现辉煌?总之,困难重重。
不过,我还是怀有希望。天进教授作为中国商周考古研究领域的翘楚,为人做事常常显现出卓尔不凡的一面。40年前,他在西北大学考古专业学习时,对宝鸡青铜器就很有兴趣,而且40多年来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在宝鸡地区做田野发掘和考古研究,对宝鸡出土的青铜器有深入的洞察和独到的见解,撰写不少论著,成果斐然。由他来主持做这个项目,自然是个睿智的选择。
如今我看到十大册《宝鸡博物院》,很兴奋,这果然是一部超前的大型青铜器著录书,在照片的拍摄、文字的说明、研究文章的选择等方面都与众不同,新意迭出,令人欣喜。
首先,照片数量多。一般图录通常只有两张,一张正视图和一张线图,但是《宝鸡博物院》则完全视研究之需,多者数十张。譬如第一件青铜器是弦纹鼎,照片正视图和线图各一张,还有器底俯视图和线图各一张,还有一张底部X光片,重在显示器底范线等铸造痕迹。令人感慨的是,所有照片都非常真切。相比一般的图录希望将器物的华美展示出来,将欠缺的部位尽可能地掩饰,《宝鸡博物院》对青铜器没有做任何修饰,甚至显得有点粗犷,包括浇注不足,补铸的部分和痕迹,偏斜的器耳,器表刺状的凸起,烟炱痕迹,都清晰地体现出来。不仅仅谈青铜器的闪亮宝贵的一面,还要谈有缺陷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反映出青铜器的本色,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其次,文字的数量和内容多。以往的青铜器图录的说明文字包括:器物编号和年代,出土时间、地点,尺寸大小,形制和纹饰的特点(有铭文的再加上铭文字数或内容介绍)。文字数量不会很多,一般来说只占页面的三分之一。《宝鸡博物院》器物的文字数量很多,不少器物的文字占页面的一半,甚至达到三分之二。除了具有出土年代、地点、尺寸等信息外,特别介绍器物以范线为主的铸造痕迹,如加强筋、芯撑、烟炱等。在说明文字里,除了一般图录常见的通高和口径的记录,还有容量和重量的说明,体现出高质量的专业水平。近年来不少图录书籍既无容量也无重量,不清楚容量和重量对青铜器研究的重要意义,很遗憾。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运用综合研究的理念和方法研究宝鸡博物院所藏青铜器。一是从地理形势和历史背景的角度,有李零教授的《西周的后院与邻居——宝鸡和宝鸡周边》。作者从夏、商谈到西周,特别强调了西周在三代的重要性;地域从中原谈到宝鸡,展示了宝鸡地区的重要性。从时空范围讲了包括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所藏青铜器的年代、族属、姓氏,从而很自然地将其融合为一个亮点,让原本看似散乱的宝鸡青铜器形成一个整体。
二是从考古的角度,有徐天进、近藤晴香、刘静写的《铜器内外——宝鸡博物院藏青铜器的几个问题》。鉴于这些青铜器多有出土地点,作者力主院藏青铜器的整理与研究和田野考古发掘并行,从而讨论了青铜器的空间分布与聚落的关系、西周时期宝鸡地区文化的多样性以及青铜器作坊和铸造工艺等问题,使得青铜器的研究获得了更为广泛的讨论空间。
三是运用更多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强调从铸造工艺方面来分析青铜器的整理和研究。《宝鸡博物院》在这方面颇有建树。汪海港、金正耀、徐天进等学者的《周原遗址和国墓地出土青铜器成分、金相及铅同位素分析》,还有朱博雅、胡东波等学者的《X射线成像技术在宝鸡国墓地青铜器研究中的应用》,都充分体现出用科技手段和方法研究宝鸡地区青铜器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总而言之,《宝鸡博物院》全面、深入整理和综合研究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所藏商周青铜器,形成了新的风格,是21世纪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著录,必将对今后的青铜器整理和研究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内容简介及目录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商周青铜器》是对宝鸡地区青铜器的全新整理,全十册,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徐天进教授、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段德新先生主编,3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共收录青铜器1017件,彩照、拓片、线图、X光四位一体,进行了科学著录、系统整理。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李丹 谢雨檬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 0003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