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山西河津固镇宋金瓷窑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山西河津固镇宋金瓷窑址
发掘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河津市文物局
项目负责人:王晓毅
河津窑是晋南地区宋金时期重要的烧瓷窑场之一。20世纪60年代,古陶瓷学者水既生先生曾对北午芹窑址做过初步调查;201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三普发现的四处瓷窑址进行复查,窑址集中分布于河津市北约10公里的吕梁山南麓地区,遮马峪和瓜峪两条古河道沿线;201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进一步对遮马峪和瓜峪沿线进行区域性系统调查;2016年3月至9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河津市文物局对固镇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
固镇窑址位于河津市固镇村遮马峪北、东岸台地上,分北涧疙瘩、上八亩和下八亩三个地点发掘。发掘过程严格按照田野考古规程进行,采用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全息记录遗存空间信息,科学采样并进行检测分析,利用田野考古工地管理平台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此次发掘,共清理制瓷作坊4处、瓷窑炉4座、水井1处、灰坑35个,出土完整及可复原瓷器1326件,瓷片、窑具标本达6吨之多,在窑场北部的青石峪西侧山体发现富集的瓷土矿。
一、山西地区首次发现制瓷作坊及瓷窑炉
制瓷作坊及瓷窑炉的发现为本次发掘最重要的收获。在窑场布局上,制瓷作坊紧邻窑炉,每处作坊对应一、两座窑炉。作坊多为窑洞式,其中二号作坊为一处地窨式窑洞,地域特色鲜明。作坊间存在明确的分工,结合一号作坊内发现的淘洗池、陶缸,判断其应为练泥的场所;二号作坊内的石磨盘、瓷泥堆、大片的烧结面等遗存,反映其为制坯、晾坯的场所;而四号作坊底部整齐摆放的匣钵、支顶钵,说明其可能为存放装烧具的场所。





四座瓷窑炉中Y1为北宋时期,其余均为金代。形制均为半倒焰式馒头窑,由操作间、火膛、窑床及双烟室组成。其中Y1的烟室最为特殊,其烟室所占比例接近整个窑炉面积的一半,具备缓火、干燥等功能。三座金代窑炉在通风口的设置、窑床的形制等方面存在差别,可能与其烧造不同的产品有关。
二、丰富的瓷器品、精湛的装饰工艺
固镇窑址生产的瓷器品类有粗白瓷、细白瓷、黑酱釉瓷和低温三彩釉陶,以白瓷为大宗。器形有碗、盘、钵、盏、盆、枕、瓶、研钵等。装饰技法有剔花填黑彩、白地黑画花、珍珠地划花和印花,题材以诗词、花草为主。
其中最能代表该窑工艺水平及产品特色的莫过于北宋的精细白瓷和金代的装饰瓷枕。出土的北宋细白瓷,胎体致密度高,釉面莹润光洁,造型素雅,可媲美邢定白瓷;金代瓷枕分高温和低温两类,造型以八角形和腰圆形多见,剔花填黑技法将黑与白的碰撞演绎到了极致,白如凝脂,黑似刷漆,富浅浮雕效果;以月牙形或壶门开光搭配珍珠地划花技法,枕前留白,给观赏者以遐想和发挥的空间,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乾隆御题款瓷枕即为其中的上乘之作。低温釉枕的制作更显其技艺的成熟,不拘一格的造型,活泼的多彩套用,流畅的枕面构图,造就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三、价值与意义
固镇窑址的发掘及重要发现,是山西乃至全国陶瓷考古的一次重要突破。
1.首次在山西地区发现制瓷作坊、窑炉等相关制瓷遗迹,填补了山西地区无相关制瓷遗迹的空白,制瓷产业链完整,为研究北方地区古代制瓷工艺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2.发现的北宋窑炉Y1,其烟室的面积占整个窑炉的近一半,这种独特的结构在国内尚属首例,该窑极有可能掌握了利用窑炉余温进行晾坯和烧制匣钵的关键技术,为制瓷工程技术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3.瓷器产品中北宋的简约素雅与金代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形成鲜明对比,充分体现了宋金制瓷风格的突变分野,为陶瓷考古及美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比对资料。
4.出土的北宋细白瓷,釉面莹润光匀,胎体致密度高,根据检测结果,较低的助燃剂含量和高烧结度表明其烧成温度可能极高,胎釉中铁钛杂质的含量低于1%,使其白度超越邢定白瓷。

5.出土的金代瓷枕,在造型和装饰上均独树一帜。据统计,全国宋金瓷枕中达到珍贵文物级别的有1786件,其中有168件为河津窑产品,比例约占9%,国外亦有多个博物馆将其视为艺术品珍藏。固镇窑址的发掘明确了此类瓷枕的烧造窑场。可谓“总道官哥汝定钧,瓷枕还看古龙门”。
山西河津固镇宋金瓷窑址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 0005
- 0000
- 0001
- 0000
- 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