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山东滕州岗上遗址
18061

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山东滕州岗上遗址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6:21:340

发掘单位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 朱超

图一 岗上遗址地理位置及地形图
图二 岗上城址功能分区图

岗上遗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东沙河街道陈岗村东部漷河两岸(图一),2018-2019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遗址进行了系统勘探,探明遗址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时代以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为主。遗址北部偏西位置发现了面积约40万平方米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城址(图二)。

图三 2020-2021年发掘区位置图

2020年9月至今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遗址南部高岗(南区)上的一处小型墓地及城址内东南区域(北区)居址区进行了系统发掘(图三),发掘总面积1100余平方米,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收获。

图四 2020年南区墓地遗迹分布图

南区墓地墓葬分布非常集中,共发现大汶口文化墓葬16座(图四),均为竖穴土坑墓,除1座为二次葬外,其余皆为一次葬。一次葬中,四人合葬墓1座,其余均为单人仰身直肢葬。现存墓葬均开口于表土层下,残深最大不超过0.8米,最浅的仅几厘米。墓地性质单纯,少有同时期其他遗迹。

墓葬整体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空间布局上,虽发现墓葬不多,但分布集中,有明显成列排布规律,每列墓葬数量不等,个别墓葬间存在打破关系。

2

墓葬结构相同,均为东西向竖穴土坑墓,头向东,墓向多介于90-100度之间。多数墓葬带有生土或熟土二层台,绝大多数使用木质葬具,一些木棺带有头箱、脚箱或边箱等器物箱结构,椁不甚流行。

3

墓葬规模差异大,主要表现在墓葬体量、葬具结构及随葬品等方面,可划分为大、中、小型三类,大、中型墓与小型墓等级分化异常明显。

图五 2020年大汶口文化大型四人合葬墓M1正摄影像

其中,大型合葬墓长3.3米,宽3.2米,随葬陶器数量超过300件(图五),而小型墓仅能容纳1人,无葬具及随葬品。

图六 2020年南区墓地出土玉器
图七 2020年南区四人合葬墓M1随葬玉钺排列
图八 2020年大汶口文化女性大墓M9正摄影像

大型墓葬随葬较多玉器(图六),男性大墓均随葬玉钺,有明显砍砸痕迹。合葬墓4人均为男性,自北向南年龄呈递减之势,而随葬玉钺从类型、数量、玉质及大小等方面也表现出递减趋势(图七),体现出同一墓葬内不同墓主间也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异。女性大墓随葬玉器以饰品类为主(图八),其中又以绿松石最多。

4

大、中型墓随葬品明器化异常突出(图九),以杯、壶、豆、小鼎为大宗,器型偏小,多轮制而成,制作规整,标准统一,同一器型往往整齐放置于一处。

图九 2020年南区墓地出土陶器

5

时代上,除小型墓年代稍早外,大、中型墓葬年代相近,测年表明墓葬年代为距今约4700年,大致处于大汶口文化晚期早段。

图十 2021年北区遗迹分布图

北区发掘以大汶口文化中期墓地及房址为主,发现大汶口文化房址7座,竖穴土坑墓10座,瓮棺葬3座(图十)。

图十一 F1正射影像
图十二 F8正射影像

大汶口文化房址多呈方形或长方形,错落分布于发掘区中西部。依房屋建造形式大致可分为基槽式(图十一)、基槽柱坑结合式(图十二)、柱坑式及柱洞式四类,除柱洞式房址面积仅10余平方米外,其余房址面积多在25-35平方米左右,一座超过四十平方米,可辨的门道多为西开或北开。较为特殊的是,房址基槽、柱坑的体量及深度远超普通房址规格,性质及用途可能有别于一般居住址。时代上,除柱洞式房址年代较早外,其余房址基本同时,但不早于北区墓地。

图十三 双人合葬墓M6航拍
图十四 单人墓M12航拍

10座大汶口文化竖穴土坑墓集中分布于发掘区西部。墓葬皆有葬具,均为一棺。其中,双人合葬墓7座(图十三),单人葬墓3座(图十四),合葬墓与单人墓有分群埋葬特征。

图十五 2021年成年男女双人合葬墓出土龟甲器

合葬墓方向多介于75-90度之间,墓坑口小底大,普遍深约150-210厘米之间。墓葬有随葬龟甲、猪、狗的现象(图十五)。合葬墓由于多数被盗,人骨上半部扰动严重,通过对盗洞及残存人骨进行鉴定,可鉴别的6座墓葬均为成年男女二人合葬墓,且墓主年龄相近。单人葬方向为80-88度之间,深度略浅于合葬墓。

图十六 2021年大汶口文化单人墓出土彩陶器
图十七 2021年大汶口文化墓葬出土陶器

单人葬出土有彩绘陶器(图十六)。依随葬品形制判断(图十七),单人葬略早于合葬墓。

图十八 2021年大汶口文化胎儿瓮棺葬W6正射影像及人骨

除成人墓葬外,3座胎儿瓮棺葬是本次发掘另一个重要发现,瓮棺葬分布于成人墓葬东侧,葬具均为倒扣的陶鼎。人骨经鉴定,均为六至七个月左右的不足月胎儿,可能为自然流产或早产所致(图十八)。依陶鼎形制判断,时代与竖穴土坑墓一致,而其分布一线即为墓地东侧边缘。整体而言,墓地时代为大汶口文化中期早段。

图十九 岗上城址西城墙探沟剖面

除此之外,早前通过对城墙和壕沟进行勘探及解剖,发现城址平面近似长方形,东西长约800,南北宽约550米,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为海岱地区目前已知面积最大的大汶口文化城址。城墙紧挨城壕内侧,城墙有较明显的夯打加工痕迹,宽度在10-22米之间,残高0.5-0.8米,夯层厚约8厘米。城壕宽10-60米,最深处约2.8米。此外,不同区域城墙结构不尽相同,其中西墙、东墙、北墙高于外侧壕沟而未高出城内地面(图十九);南墙则为平地起筑而成,高出城内外两侧,不见基槽迹象。城墙形态的差异,与其所处区域地形地貌关系密切。城墙的解剖使我们对当时岗上大汶口城址的城墙结构、建造方式等有了初步了解。

2020-2021年度通过对岗上遗址南北两区的发掘,获得了一批非常重要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绝对年代5000年前后)房址、墓葬材料。南区高等级墓葬随葬品中红彩陶、觚形杯等礼制陶器的发现,以及作为王权或军权象征的玉钺在男性墓葬中的普遍出土,表明了该墓地性质可能为聚落社会中一类权利人群的专属墓地。大型墓葬随葬大量陶器及较多玉器,是目前已知的大汶口文化墓葬中随葬品数量最多的墓葬,大量明器化陶器批量化生产反映出中心性聚落社会发展程度、生产力及制陶业的成熟。木质葬具中的三联棺、头箱、脚箱及边箱等葬具结构均是海岱地区发现的最早和大汶口文化仅见的实例,显示出岗上遗址在鲁南地区的区域中心地位。大墓无椁与鲁北地区中心性聚落焦家遗址棺椁俱全的特征形成鲜明差异,这为不同区域文明进程的对比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

北区居址区及墓地的发掘有助于对城内区域聚落演变过程的认识。房址分布错落有致,规模大小相当,是居址区内人群生产、生活状况的真实反映,为认识居址区内部布局、家庭单位规模及组织形式提供了新材料。大汶口文化中期成年男女二人合葬墓的集中、成片发现,在已知的大汶口文化同时期墓地中非常罕见,此类合葬现象值得深入探讨,对于研究大汶口文化家庭组织形式及婚姻制度的演变意义重大。首次发现的多座保存较好的胎儿瓮棺葬,为了解该时期墓地结构、规划及分区情况提供了新的信息,也为了解当时人口生育状况及对待早产胎儿的丧葬观念提供了难得的新资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