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罗城遗址(望京门段)考古发掘与保护展示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分越州鄮县之地置明州(今宁波)。长庆元年(821),明州刺史韩察在今宁波市海曙区鼓楼一带营建子城(内城)作为州治衙署。唐末,天下纷扰,明州刺史黄晟修筑罗城(外城)以保境安民。据文献记载,明州罗城平面似梨形,周长一十八里,奉化江自南来限其东,余姚江自西来限其北,西与南则有北斗河与护城河环绕,大致范围与今海曙区望京路-永丰路-和义路-东渡路-灵桥路-长春路-望京路这一闭环基本重合,唐宋时最多曾开辟十座城门,元末重修后设六座城门(图一)。
图一 明州子城、罗城古今位置对照示意图
考古发现与收获
2016年8月至9月,为配合宁波市海曙区中山路综合整治9#地块建设,经浙江省文物局批准,原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下文简称市文研院)与厦门大学历史系联合组建考古队,对该地块开展了先期考古调查勘探,发现了城墙夯土、包砖等遗迹。
2016年11月至2017年月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原宁波市市政工程前期办公室(现宁波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心,下文简称市城发中心)的大力支持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通力协作下,联合考古队对所发现的城墙遗址开展了抢救发掘,确认了该遗址为唐末至民国时期明州罗城之西门望京门北侧的一段城墙基址(图二)。考古发掘时,还选择城墙基址的北部和中部各清理了一条与墙体垂直的东西向解剖沟,以了解明州罗城城墙的历史沿革、内部结构、筑城方法、建造工艺等。
图二 明州罗城遗址(望京门段)位置与规模
考古发掘揭露的城墙基址距地表深0.24-0.5米,总长达79.5米, 残高1.46-1.86米,方向12°,大致呈南北走向。残存的城墙基址主要由唐末时期基槽和铺垫层、唐宋至元代夯土墙、宋代包砖墙和护坡、元代至明清包石墙等部分构成,还发掘清理出晚唐五代至明清时期灰坑42个、灰沟7条,元代至晚晴民国时期水井7口,元代水池3个、建筑基址6座,晚晴民国时期墓葬10座(图三)。出土文物标本数以千计,其中完整及可复原器物达1900余件(套),主要为越窑、龙泉窑、景德镇窑、闽清义窑、福清东张窑等全国各地窑口的各类瓷器,还有石夯锤、砖瓦、陶玩、铜钱等其他遗物(图四)。
图三 明州罗城遗址(望京门段)各年代遗迹分布
图四 部分出土遗物
层层叠叠的地层堆积与密密麻麻的遗迹遗物生动再现了宁波罗城自唐末始建以来一千多年的兴废更替与盛衰荣辱。
唐末:奠基创建
考古显示:望京门段城墙遗址叠压于汉晋或唐代地层之上,建城时先开挖深0.2-0.4米的基槽,填实夯平后,再铺垫厚0.08-0.3米的瓦砾或稻草等植物根茎,然后逐层夯土起城墙,夯土残高0.54-1.71米(图五);城墙由外侧宽约6.9米的夯土墙和内侧宽约6.7米的护坡组成,两者之间发现有用于板筑或加固夯土墙体的木桩。
图五 唐宋城墙外侧局部
两宋:修缮完备
考古表明:北宋时,在唐末夯土和内侧护坡之上向内大幅拓宽城墙基址,夯土墙基底宽达15.3-20.5米。至迟于北宋中期,在夯土城墙内外两侧挖基槽、砌包砖(图六),城墙内外两侧包砖墙体之间面宽9.5-11米。部分包砖上刻有姓氏、人名或地名等铭文,还发现有用于收分城墙外壁的走趄砖。北宋元丰元年(1078),“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担任明州知州,受宋神宗之诏,发兵民重修明州罗城,本次考古发现的北宋中期城墙遗迹应是曾巩受诏修城的反映,也为后来北宋建筑学经典著作《营造法式》的刊行提供了实践案例与书写依据。
图六 宋代城墙外侧包砖
靖康之变后,南宋定都临安,宁波成为京畿要地和外贸重镇,地位愈发重要,明州(庆元府)罗城得以不断修缮、日渐完备,有史可查者,至少在宝庆二年至三年(1226-1227)、宝祐四年至开庆元年(1256-1259),知府胡榘、吴潜都曾先后大修过宁波城墙。考古显示:望京门段南宋城墙基址外侧增筑有护坡,修筑于宋代倒塌堆积之上,厚0.05-0.4米、宽4.5米,护坡边沿有两排固土的木桩柱洞,孔径0.1-0.25米;城墙基址内侧修有水沟等附属设施。至此,明州罗城望京门北侧城墙基址在唐末的夯土城墙之上向内大幅拓宽,并先后增筑了包砖、护坡、排桩、水沟等设施,逐渐走向完备,也反映了明州城地位的日趋上升。南宋庆元元年(1195),“明州”改称“庆元”,并升格为“府”。
元代:毁而复建
蒙元以马上之术得天下,为防止汉民聚城为变,元初诏令隳天下城池,宁波的子城和罗城也双双被毁,“厥后民居侵蚀,夷为坦途”(元代《至正四明续志》),终致“故城久废,室其址者数百家”(元代刘基《复筑庆元路城记》)。本次考古发现的遗留在元代城墙之上的多处房址、灰坑、水井、水池等生活遗迹就是明证(图七)。元末至正十二年(1352),新任浙东道宣慰司都元帅纳麟哈刺为防台州方国珍兴兵来犯,将居住在城址上的居民迁到官地,在唐宋故城旧址之上,费时六个月包石复筑罗城。
图七 元代水井三维模型
本次考古发现的元末城墙外侧包石大多部分叠压在宋代包砖之上,多以较规整的大石块砌筑。内侧包石墙较宋代包砖墙内缩约3米,并在宋夯土墙上开挖基槽,碎石铺垫平整后,以大小不一的石块起砌包石墙,内外两侧包石墙体之间面宽6.5-8.7米。夯土墙芯为灰褐色黏土,土质酥松,未发现明显夯窝,部分区域夹杂大量元代生活垃圾、贝壳和瓷器等。考古发现实证了元末地方政府迫于军事压力四处收罗筑城用材、仓促重修庆元路罗城、城墙宽度大幅收窄的史实。
明清:沿用修葺
根据文献记载,明清时期宁波罗城基本沿用元末重修城墙,整体格局未有大变。不过,由于城墙防御功能的需要,尤其是明代频繁的倭寇侵扰,宁波罗城自明代至清末前,局部多有修缮补葺。在本次望京门段城墙遗址外侧的西北角发现了一道明清时期的包石墙,宽约0.46米,是在元代包石墙之上加筑规整的条石(图八)。
图八 明清城墙包石
清末:逐渐荒废
在冷兵器时代,城墙除了区分“城”与“乡”的界限职能,更承担着守护城市安全的重任。然而,随着热兵器时代的来临,高城厚墙难挡火枪大炮,城墙的防卫和安保功能大为削弱。清末,宁波地方政府对城墙的修葺日渐懈怠,城内居民多在贴城马道搭建房屋、经营店铺,甚至在城楼上开办酒楼、茶室、书场、舞台、弹子房和小卖部等。至辛亥革命前后,宁波城墙大多荒凉剥蚀,望京门一带坍塌尤盛,几乎形迹磨灭。
本次望京门段城墙遗址两侧发现的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墓葬就达10座之多,足见当时城墙之荒芜破败,城脚跟甚至成为乱葬之地。
民国:拆城修路
为发展工商、拓展交通,民国三年(1914)起动议拆除城墙、修筑环城马路,至民国二十年(1931),除了庆云楼和鼓楼,宁波城垣、城门和瓮城悉数被拆毁。望京门瓮城及其北城墙于1929年被拆除,瓮城北面地基被辟为西门小菜场,自瓮城起至效实中学北首止的城基被拨给效实中学作扩充操场之用。本次考古发掘中,先后在望京门段城墙遗址上发现了效实中学的操场跑道、沙坑、界碑及房基等遗迹,还有当年建造西门小菜场的桩基,再现了民国时期毁城的史实与细节。
明州罗城遗址(望京门段)虽仅见城墙基址,但其结构清晰、筑法规范、沿革明确、早晚有序,集中而真实地再现了宁波(明州)自唐末始建罗城(外城)以来至民国时期为止1000多年间的城防建设史,为研究宁波乃至我国东南沿海州府城墙的选址营建、规模形制、建造技术、工艺水平等提供了宝贵案例,也为“海上丝绸之路”之“活化石”与“中国大运河”之“南端口”的古代著名港口型城市宁波提供了极其稀有、不可再生、生动有力的考古例证,获评2016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遗址保护与展示
明州罗城遗址(望京门段)一经发现,就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关注。2017年3月,考古发掘尚在进行中,浙江省文物局就向原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现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下文简称市文旅局)发函下文并明确提出:应以建设考古遗址公园为目标,商请相关部门尽快调整土地利用性质,指导组织编制保护与展示方案,提请属地政府适时将遗址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7月,考古发掘刚结束,市文旅局就向宁波市政府提交《关于加强明州罗城遗址(望京门段)保护工作的报告》。根据浙江省文物局的意见建议和市文旅局的报告意见,在宁波市政府的统筹协调下,经市、区两级文物、住建、规划、市政、园林、城管、交通等相关部门多次协调沟通及多轮专家论证,宁波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调整遗址所在地块为文物遗迹与绿化混合用地,取消原计划的地下车库建设,大幅缩减公交首末站占地面积,依托城墙遗址结合城市功能建设考古遗址公园,要求科学保护的前提下予以充分展示利用,让公众共享城市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成果。2018年8月,海曙区政府正式公布明州罗城遗址(望京门段)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为遗址的保护管理与展示利用提供了基础保障。
然而,土遗址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技术难题,必须慎重考量望京门段罗城遗址的科学保护和充分展示问题,使其既能为公众所共享,又能够永续传承。2017年2月考古发掘期间,市文研院就组织召开“明州罗城遗址(望京门段)发掘与保护专家论证会”,特邀9名全国相关专家为城墙遗址的后续发掘与科学保护把脉指路。2017年10月,市文研院又组织召开“明州罗城遗址(望京门段)保护与展示专家论证会”,特邀11名全国相关专家齐聚宁波建言献策,共商遗址保护良策与展示方案。同时,市城发中心委托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展“明州罗城遗址(望京门段)保护与规划策略研究”并编制研究报告。此外,市文物、住建、规划部门还多轮征询市、区两级市政、园林、城管、交通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最终达成共识:将遗址大部回填保护、局部择优揭露展示、就地建设城墙遗址博物馆(展示馆)。
在南方潮湿环境中如何有效保护局部揭露展示的城墙遗址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2019年3月,市城发中心委托浙江大学土遗址保护专家张秉坚教授团队编制《宁波望京门城墙遗址公园原址保护设计原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建议采取“小环境控制方案”,从温湿度控制、日照控制、补水策略、微生物控制、排水处理、配套设施等方面,对遗址揭示展示区的原址保护工作提出相应的设计要求,明确了具体的控制指标,经多次专家论证与意见征询,最终确定在局部揭露展示的城墙遗址区域(长18米、宽16.5米)上方搭建双层电加热玻璃罩,在玻璃罩内建设气相补水系统,同时配备电气工程、温湿度监测、水位控制、喷雾系统、新风系统、照明系统等设备设施,如此既使城墙遗址揭露区的日常保护简单化、自动化,又有利于遗址的长效保护,还能向公众直观呈现遗址的千年真容,这在国内尚属首创。2021年8月,市城发中心委托宁波财经学院人文学院根据《宁波望京门城墙遗址公园原址保护设计原则研究报告》和城墙遗址博物馆(展示馆)工程实际编制的《宁波望京门城墙遗址揭露区小环境控制方案》通过评审并施工实施。
在不断推进明州罗城遗址(望京门段)保护研究与展示利用工作的同时,在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牵头组织下,由市城发中心具体负责同步推进望京门城墙遗址公园的方案编制、论证及项目的申报、审批、筹集工作。
图九 竣工在即的望京门城墙遗址公园
2018年10月,市城发中心委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编制《望京门城墙遗址公园概念方案》,并于2019年1月通过评审。同月,望京门城墙遗址公园建设工程获批立项。2019年4月,市城发中心委托宁波中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望京门城墙遗址公园落地方案》,并于2020年1月通过评审。2019年5月,市城发中心委托宁波易旸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望京门城墙遗址公园工程文物影响评估报告》,并于2019年11月通过评审。2020年4月,望京门城墙遗址公园建设工程完成施工和监理招标,由宁波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建设、宁波华胜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监理。2020年6月13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望京门地块考古成果发布会暨城墙遗址公园开工仪式盛大举行。2021年4月,完成建设主体框架,通过中间结构验收。目前,遗址公园已基本建成,准备竣工验收。
图十 “千年城事”陈列展览实景
望京门城墙遗址公园工程总用地面积12035平方米,总投资6456万元, 主要由城墙遗址博物馆(展示馆)、配套管理用房、下沉广场、地下室泵房、庭院休闲区、绿化坡地和公交首末站等部分组成(图九)。其中城墙遗址博物馆(展示馆)为单层建筑,长72米,最宽处31米、高6.5米,面积2165平方米。该博物馆(展示馆)依顺明州罗城(望京门段)遗址的走向和范围,大跨径建造在遗址上方,既是遗址的保护建筑,更是展示宁波千年建城史的实证空间,内置的常设陈列名为“千年城事”,由序厅、城墙复现、城纪千年三个部分组成,综合运用多种科技手段,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讲述讲宁波千年古城的精彩故事(图十)。该展览由宁波市港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倾情策划、精心设计、细致布展。
值此宁波建城(明州子城建设)1200年之际,又逢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到来在即,精心打造的望京门城墙遗址公园也即将对外开放。望京门城墙遗址公园,科学保护已然消逝的千年古城,全面展示重见天日的城市遗存,无疑是回望宁波千年城墙建造史和城市发展史的实证空间与精神家园,也是追寻宁波城市演变轨迹、品读厚重历史的文化地标与重要窗口,必将成为市民、游客了解感悟宁波和日常游览休憩的绝佳去处。
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
宁波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心
宁波市海曙区文物管理所
(执笔:林国聪、周昳恒、马建年)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 0001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