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中国考古百年 5项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推介
18194

中国考古百年 5项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推介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0:04:370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值此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之际,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同时,由中国考古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提名,从已挂牌的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中推荐22项候选项目,线上投票产生5项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分别是北京周口店遗址、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福建三明万寿岩遗址、四川成都金沙遗址、陕西秦始皇陵。?

北京周口店遗址

周口店遗址是我国古人类、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发源地,至今仍是上述领域在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处重要的资源宝库和研究基地。

1953年,“中国猿人陈列馆”在该遗址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建立,同年9月21日对外开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1972年,占地近1000平方米的“北京猿人陈列馆”宣告竣工并对外开放。同时,在猿人洞洞穴南壁和山顶洞洞穴中部分别镌刻上了郭沫若的题字“猿人洞”和“山顶洞”。1979年,该馆调整展陈内容以重点体现遗址博物馆的特色。1994年,该馆又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展陈整改,并更名为“周口店遗址博物馆”。2006年,新馆投入建设,并于2014年5月18日落成开放。

周口店遗址

1936年北京猿人洞发掘现场

1961年3月4日,该遗址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3年底,周口店遗址启动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历经多次调整和修改论证,2006年10月16日《周口店遗址保护规划》公布实施,重新规划了遗址范围。修订后的《周口店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则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04年起,该遗址成立27个化石地点调查小组并实施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同年起,先后对鸽子堂、猿人洞灰烬层、顶盖堆积等实施抢险保护加固。2005年起,该遗址进行了化石地点地质病害调查。同年对猿人洞西侧南北壁、山顶洞、第3地点、第4地点洞口及洞内顶板进行岩体加固。周口店遗址保护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周口店第1地点(猿人洞)的保护,为做好第1地点的保护,2009年起,对其西剖面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2011年猿人洞保护方案完成并于2015年起正式施工,2018年8月起对外开放。

2012年12月31日,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遗产地的保护要求,周口店遗址监测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专门负责各个化石地点的监测工作。

福建三明万寿岩遗址

万寿岩遗址是我国南方地区典型的旧石器时代洞穴类型的居住遗址,也是福建省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洞穴遗址,还是研究早期人类在中国东南地区演化历史的重要遗址。

万寿岩遗址从发现之初就受到国家、省、市的重视,出台一系列政府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三明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召开协调会议推进万寿岩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2005年1月,《福建省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总体保护规划》通过批复并公布实施。2012年,编制《福建省三明市万寿岩考古遗址公园保护规划》。遗址公园建设规划规模合理、内涵丰富,规划了遗址展示区、生态恢复区、管理服务区和相关资源展示区,总体形成“一轴一环四区”的空间布局。主要项目包括:遗址保护、遗址展示、环境整治、公园基础配套、公园公共服务和征地拆迁等,力争把万寿岩遗址打造成我国东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由三明市万寿岩遗址文物保护管理所负责万寿岩遗址及遗址公园保护、展示、研究和日常管理工作。

为了切实解决本体保护问题,2002年开始,先后编制有第一至四期保护方案并实施抢险、保护、展示等工程。第一期和第二期抢险工程主要是加固危岩、封堵裂隙、治理水患,第三期保护工程主要是万寿岩山体危岩加固、人工石铺地面的防腐保护、船帆洞、灵峰洞渗漏水的治理、修建通往灵峰洞的踏道等项目,第四期保护工程暨船帆洞保护棚及展示工程。

万寿岩遗址进行危岩治理

2017年12月,万寿岩遗址考古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围绕遗址保护还开展了停止矿山开采、清理矿渣、道路改线、道路改造、拆除废弃设施、植树绿化、征地保护、整体环境治理、调整产业布局等一系列配合性工作。万寿岩遗址自发现、保护以来,三明市城乡规划、旅游规划、产业规划等各种规划,始终都把万寿岩遗址优先考虑定位为历史文化景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严禁审批任何房产项目和工业项目,在万寿岩遗址周边不再批准新建大型工业用地。

万寿岩遗址公园建设

2006年,“万寿岩遗址博物馆”建成,完成万寿岩遗址博物馆陈列展览改版提升工程。2014年,陈列展览改版提升工程完成,采用声光电、雕塑、场景、动漫等展陈手段,设置了3D影院,增强了博物馆科普性、互动性。2010年,该馆被公布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016年5月,该馆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栏目及《光明日报》《福建日报》等媒体连续对万寿岩遗址保护工作进行大量的宣传报道。2020年5月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省主流媒体先后推出万寿岩遗址保护专访报道40余篇(次),被国内主流新闻和商业网站转载500余次。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的核心遗址和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2019年7月6日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填补了我国无新石器时代和早期文明时代世界文化遗产的缺憾。

玉琮王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反山、瑶山等遗址的保护性发掘与回填保护、征地保护以及针对莫角山遗址保护的道路改线、工厂搬迁加大了遗址的保护力度。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进入主动性保护为主的新阶段。1995年,《良渚遗址群保护规划》公布。1996年国务院批准良渚遗址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了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面积242平方公里,组建正区(副厅)级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原良渚文化遗址管理所划归至良管委,更名杭州良渚遗址管理所,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的设立是良渚遗址保护史上的里程碑,在管理区统一协调遗址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为促进良渚古城遗址的长远保护提供了组织保证。2002年9月,成立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分局瑶山派出所,专门负责打击针对良渚遗址的违法犯罪活动。2002年,《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颁布,《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制定并于2013年分别修订、通过。为配合总体规划,还制定有《良渚遗址5年考古工作规划》。2004年颁布的《良渚遗址保护区文物保护补偿办法》首创了文物保护补偿等新举措。2009年6月,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成立。

1994年,良渚文化博物馆建成开放,自此展示和利用伴随着考古成果和遗址价值的深化不断推进。2008年,良渚博物院建成。2017年8月,良渚博物院闭馆改陈,2018年6月底重新开放。2010年,良渚古城遗址成为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3年以来,遗址公园建设加快进度,涉及生态环境展示、遗址本体、遗迹现场模拟展示、数字动画展示等。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目前,良渚古城的环境整治已经初步完成,遗址本体展示已经基本完成,其中莫角山(包括大莫角山、小莫角山、乌龟山)、城墙、瑶山、反山、姜家山、池中寺、水坝遗址等均以绿植标识,遗址本体大部分明显可辨,遗产区的总体框架结构初显。南城墙解剖点、反山剖面、老虎岭水坝剖面采取原真展示。反山王陵的墓葬采取复原展示,每座墓均配以图文解读。瑶山祭坛、大莫角山F2及小莫角山F17则采取地表模拟展示手段,同样在覆土加高的基础上,通过GRC手段原址在原位置展示出祭坛、墓坑或基槽、柱坑的形状,大致可模拟发掘出土时的土质、土色。莫角山宫殿区内的其余房屋台基和沙土广场、池中寺碳化稻谷堆积及房屋台基、姜家山和文家山墓地则均在原位置作了标识物展示。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

金沙遗址是成都平原青铜时代古蜀都邑中心遗址,其与成都平原的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遗址、商业街船棺葬遗址共同建构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4个阶段,极大地拓展了古蜀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太阳神鸟”金饰

2002年,金沙遗址被评选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集保护、研究、展示金沙遗址及古蜀文明为一体的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在金沙原址上建成开放;同年,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船棺遗址一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08年,金沙遗址博物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0年,挂牌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2年,金沙遗址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为有效保护遗址本体,金沙遗址博物馆在遗址保护过程中,针对核心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博物馆园区等不同范围内的不同类的重要遗迹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在核心保护区,除文物保护所需项目外,保存遗址原有状态,对金沙遗址祭祀区采取局部发掘、现场保护与展示相结合的保护办法,包括搭建保护大棚、加固易损部位、监测现场温湿度等措施;对一般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先进行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对小型重要遗迹进行整体搬迁,大型重要遗迹则采取原址地下封存保护,建设项目另行选址的方案。多种保护措施的有机结合,有效保存了遗址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在博物馆园区,在对金沙遗址保护范围地表实施回填保护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乡土植物群落和地形地貌的完好。还在园区多处设置太阳神鸟雕塑广场、玉石之路等文化景观,进一步延伸陈列展示体系。

2007年文保人员对金沙遗址出土象牙进行修复保护

针对金沙遗址本体出现的各类病害现象以及陈列馆展示与安全等方面问题,2017年12月,金沙遗址博物馆启动“祭祀区核心保护区”本体保护前期勘察和基本陈列维修改造项目。目前均已完成预期工作目标及任务。

早在2001年编制《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之时,金沙遗址保护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在风格、体量、高度方面均已做出严格限定,并提出“要让这一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展示给社会公众”。为应对新形势,2017年新版规划(2019-2035)开始编制,目前已报审批。

陕西秦始皇陵

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坑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秦始皇帝陵经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工作者近60年的考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秦兵马俑一、二、三号坑、K9801陪葬坑、K9901陪葬坑、K0006陪葬坑、陵园建筑遗址、陵园道路遗址、陵园外城东门遗址、陵园内城墓葬、陵西M1、上焦村秦墓、赵背户刑徒墓地等系列考古工作,为秦始皇帝陵的结构、布局与内涵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秦始皇帝陵的丧葬体系、中国古代陵墓制度以及秦代社会、文化、经济、军事、科技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秦兵马俑一号坑

陕西秦始皇陵保护区分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两级。其中,石铠甲坑的2号探方建有临时保护棚;西临快速干道由于选线叠压五岭遗址,因此对叠压段采取了在覆土保护工程基础上再行筑路的处理方式;秦始皇兵马俑展馆馆区范围、“秦始皇陵”开放展示范围已建有围墙进行封闭管理;骊山北麓已建成防排洪工程。此外还采取了保护性回填、征地或租用土地等保护措施。对不同材质的文物遗存采取秦俑坑土遗址物理加固和化学加固、陶质文物的保护修复、彩绘文物的综合保护、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以及石铠甲、骨质文物的保护修复等措施。部分措施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05年10月1日起,《秦始皇陵保护条例》正式实施。2021年进行修订并于同年5月1日生效。这是第一个由地方立法机关审议批准的文物保护专项立法。

秦始皇陵遗址公园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自2009年正式成立起,作为秦始皇陵的管理机构已经成为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基础,以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为依托的一座大型遗址性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展馆自1979年开放以来,相继建成兵马俑一、二、三号坑遗址保护展厅、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及辅助服务设施等。2010年10月1日,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K0006陪葬坑和K9901陪葬坑均已建成展示厅对外开放。2021年5月18日,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正式建成开放。上述保护展示工程使得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形成基于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与展示,融合了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作者单位:活动办公室)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