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吕舟:中国与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作者:吕舟
历时16天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于7月31日在福州闭幕。这是一届特殊且创新的大会,前所未有地采取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了适应参会地区的时差,会议时间被定为北京时间下午5点半到晚上9点半的四个小时。对比以往大会每天7个小时的会议时间,还可能加开夜会,这次会议又是一次非常高效的大会。作为从2020年延期到2021年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它需要讨论两年的世界遗产保护状况,审议两年新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这是极为繁重的任务,再加上操作指南修订等重要议程,中国作为本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举办地,能够完满地处理所有问题,在会议上求同存异,使这次大会真正成为一届“负责任、突出优先事项、团结”的大会,反映了中国在世界遗产领域国际治理的水平,反映了中国随着自身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水平的提高,已能更加自信地站在世界遗产保护国际舞台的中心。
在与中国有关的项目中,有几件值得注意的事情。7月23日在讨论世界遗产地保护状况时,中国长城的保护状况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各成员国的一致赞扬,被认为是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具有示范性的案例。这也是继2018年大运河的项目之后,中国的项目再次获得这样的赞誉。或许人们会注意到,无论是大运河还是长城,它们今天在中国的意义已不再仅仅是一处世界遗产,而是中国纵贯南北、横跨东西的国家文化公园,成为构建中国历史文化保护和展示网络的经纬主轴。这是中国通过文化遗产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经验。同时,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利物浦:海上商城”由于滨海地区的建设损害了作为世界遗产的价值,被世界遗产委员会从世界遗产名录上除名。处理遗产保护与发展之间不同的方式,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但,如何更好地处理遗产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仍然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事情。
▲中国长城
另一件是7月28日的大会上通过了对现有世界遗产地提出的保护区划边界的微小调整。所谓微小调整与重大调整不同,前者作为大会审议的事项,不受缔约国申报新项目的名额限制。在批准通过的区划微小调整中,也包括了神农架遗产区的调整,这一调整将重庆巫山县的五里坡自然保护区划入了神农架的遗产区范围。传递了中国不断加强对世界遗产的保护、践行中国作为负责任的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的责任的有力信息。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7月25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泉州:宋元时期中国海上商贸中心”是中国在这次世界遗产大会上唯一的新申报项目。泉州有着令人骄傲的文化遗产资源,例如九日山的摩崖石刻,开元寺的宋代石塔、独特木结构装饰、印度风格的雕刻,清源山的太上老君石像,草庵的摩尼光佛造像,天后宫,洛阳桥……但当这些杰出的、甚至单个就可能具有世界遗产价值的文物放在一起,怎样讲述一个完整体现世界遗产价值的故事,就成为泉州申遗最有挑战性的任务。2018年“泉州(刺桐)历史史迹”在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确定为“补报”之后,泉州市政府根据世界遗产大会的相关决议,邀请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世界遗产资深专家重新审视泉州申遗的主题及构成内容,并对申报文本进行修改。新的申报文本强调了泉州在宋、元时期,作为中国海上商贸活动中最为活跃的港口城市,在海上贸易、货物运输、产品制造、航运管理,特别是文化交流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和结果,最终使泉州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显然,面对今天复杂的世界,讲好中国的故事需要有国际视野,理解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也需要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来更好地做好这一工作。
▲韩国滩涂
与中国的长城和大运河一样,世界遗产也可以通过一些项目串联起跨越国境、跨越地区的巨大网络,文化遗产中的丝绸之路是这样一个网络,自然遗产中更存在这样的巨大系统,需要世界各国共同的努力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那些珍稀的物种和独特的地质现象。这届大会上韩国申报的“韩国滩涂”就与中国201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一期项目”属于同一个候鸟迁徙带,两个遗产地的保护相互关联。因此尽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评估认为“韩国滩涂”在价值表达、保护区划定等方面还存在瑕疵,但世界遗产委员会仍决定将这一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代表也表达了支持列入这一遗产的立场。世界遗产的保护需要更多、更密切的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也表现在多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的方面。所谓多国联合申报是多国以相同的主题、共同的价值表述一起申报分散在多个国家中的遗产项目。例如2014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就包括了分布在三个国家的33处遗产点。从促进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对话、交流、合作,提高遗产保护的整体水平的角度出发,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都鼓励多个国家一起对文化或自然遗产进行申报、保护和管理。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共有3个新的项目和1个扩展项目属于跨境联合申报的类型,而这4个项目都在欧洲,说明欧洲具有极高的世界遗产国际合作水平。跨境联合申报使德国成为今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除了2020年和2021年每年一个的名额项目外,德国还参加了三个跨境联合项目的申报,于是在今年的大会上共有五个涉及到德国的新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最大的赢家。
今年的世界遗产大会对《实施保护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其中包括了申报世界遗产的程序,在保持现有申报要求的前提下,要求在2027年正式实施在原有正式申报程序之前增加预审程序,这使得在2027年之后,完成整个世界遗产申报程序最少需要六年的时间。这还没有计算履行相关国内程序的时间。这种程序设计能否提高缔约国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率,是否会限制另一些缔约国申报的可能性,还需要审视这一程序实施后的效果,但显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的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受到更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是中国的主场,尽管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会议又在线上召开,但中国的相关方面仍然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除了组织大会之前的例行项目“世界遗产青年专家论坛”和“世界遗产地管理者论坛”以外,中国还组织了八场“边会”论坛,占到整个大会期间的13场边会的62%。这是中国在历届世界遗产大会中组织这类活动最多的一次。这些论坛包括教育部主办的“面向可持续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国家林草局主办的“世界自然遗产与生物多样性:沿海候鸟保护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世界自然遗产及自然的合作保护”,北京市政府和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城市历史景观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国家文物局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与保护”,教育部、教科文组织、清华大学主办的“中非世界遗产能力建设合作”,中国科学院遥感所主办的“世界遗产和空间技术——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福建省与世界遗产领导力项目组联合主办的“世界遗产引领作用的回响:从福州到喀山”。这些论坛涉及到了与世界遗产相关的方方面面,大量的国外专家和听众通过线上参加了这些会议和讨论。这些论坛有力地传播了中国的声音,针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中国的方案。
习近平主席在给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贺信中提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道,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文明对话,促进交流互鉴,支持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44届大会正是中国践行这样的愿景的一届大会。
明年世界遗产公约将迎来它诞生后的第五十个年头。面向未来,中国也将在世界遗产领域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 0000
- 0001
- 0001
- 0002
- 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