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徐光冀 |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泉州城考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序
18974

徐光冀 |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泉州城考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序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5:56:410

徐光冀

2020年12月11日至12日,在福建泉州市召开了“泉州城考古学术研讨会”,会前曾盛情邀我参加,到临近会期时因患牙疾,未能参加,深感遗憾。时隔不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文物局、泉州市“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系列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的论文集送交科学出版社。

汪勃先生邀我写序,同时寄来校样,过去虽接触过一些泉州城的资料,也曾短期参观考察,但对泉州考古素无研究,盛情难却,只好认真拜读各位同仁的文章。论文集收录论文32篇,其中22篇是涉及泉州历史考古的,内容十分丰富,论文内容包括泉州的历史、考古、海运及其在中国海外贸易中的地位等多方面。其余10篇,也是泉州历史考古相关时期的论文。论文作者许多是我熟悉的朋友,也有一些不太熟悉的同仁,它代表了目前对泉州历史考古研究的水平,读后获益良多。

《泉州城考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编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文物局、泉州市“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系列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5月

定价:260元

泉州位于福建东南部山地,在东海和南海的交界地带,海湾多、水域宽,分布多处深水良港,适合建造各类码头泊位,具有优越的航海条件。古泉州素有“三湾十二港”之称,“三湾”自北向南为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三湾”靠近以泉州城及其周边为贸易的核心区域。以泉州湾为中心港区,自北而南的四个港口,洛阳、后渚、法石、蚶江,蚶江、后渚为外港,法石、洛阳为内港。宋元时期海域宽深,大中型船舶可随潮到达内港,重要外交、商务、海防重点在泉州港区,外商也以此为主要停泊站和据点。诸港中以后渚港最为重要。深沪湾是中外船舶避风停靠的基地,宋元时期有海防驻军;围头湾历来主要为中小型贸易,以台湾的贸易为主。这是泉州成为中外贸易中心的天然条件。

泉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唐、五代、宋、元时期的海上贸易港口,宋元时期更是成为世界著名的贸易中心,主要出口丝绸、瓷器、茶叶等。庄为玑先生认为,唐代中期由于“安史之乱”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海上丝绸之路逐步成为中外交通的主要渠道,泉州作为海上交通的港口应运而生(《泉州历代城址的探索》)。泉州地区虽然历史悠久,但至唐久视元年(700年),在今泉州鲤城置武荣州,并开始筑城。唐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称泉州,是泉州建置的开始。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筑城周二十里,开南北两门,北曰泉山,南曰镇南,唐末增建子城,开四门,东曰行春,西曰肃清,南曰崇阳,北曰泉山,形制略呈长方形。五代时期泉州进一步扩建,开七门,东曰仁风,西曰义成,南曰镇南,北曰朝天,东南曰通淮,西南曰临漳和通津,此时的罗城平面形制略呈前方后圆的不规则形。通往城门的道路四通八达,城内外交通十分便利。宋承唐制,仍称泉州。宋元时期,罗城扩建,在东南、西南加建翼城,这是泉州最为繁荣的时期。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官方设置市舶司,管理出入海港的船舶,征收商税、收购官方专卖品和管理外商等业务,泉州成为国际贸易的大都市,有外商的居住区、有各类宗教寺院及灵山圣墓墓区等。宋代泉州与58个国家或地区有贸易往来。至元代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与10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贸易往来。总之,海外贸易分为唐(五代)、两宋、元代三个时期,延续近700年。至明、清时期逐渐衰落。

对于泉州的研究,过去主要是依据文献记载,考古资料以宗教遗迹为主,以及大量出土于明代城墙墙基以内的各类宗教建筑构件和石刻等。野外考古工作实际做得有限。泉州田野考古至少应包括:地面建筑遗迹、城市、港口、城市与港口之间的水陆交通、埋葬区、水下遗存、手工业遗存等多个方面。清光绪年间曾出土“子城砖使立”城砖;1950年、1953年、1979年厦门大学考古队做过地面调查,在狮子山下东,发现古城基址和护城河遗迹,面积约1平方千米;罗城外壕尚存,应是五代南门城壕;在今新门后街,尚存“通津桥”碑文一块;南安九日山有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的祈风石刻;城墙基址出土过很多与中外交通有关的石刻;发现元至正三年(1343年)官邸遗址;“泉南”之地有清净寺、蕃佛寺(即婆罗门教寺)、回教寺、蒲家花园(即今花园头)等都是外国人聚居的地方;泉州城南郊,有集中造船业;后渚渡头有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造”五个风水塔,题名为“后山乡杨应泽造”等字;1973年后渚港海滩发现沉船,翌年进行考古发掘,是一艘宋代古船,船舱内发现大量香料、药物和日常用品,应是进港的海船;2019年为探寻宋元市舶司/务遗址,在马坂巷、洪厝山一带进行考古勘探调查,随后进行探沟发掘,发现宋元时期大型建筑基址,推测可能是宋元时期市舶司/务遗址所在,但需进一步考古发掘方能证实。地面文物的开元寺,始建于唐代垂拱二年(686年),明初重建,但基址未变,院内尚存唐宋时期经幢、方形塔、六角形塔等,因此有“先有开元寺,后有泉州城”之说,是泉州极为重要的古代地标性建筑,对泉州城市发展产生深刻影响。除汉传佛教外,泉州的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摩尼教等遗存甚多,清净寺原为圣友寺,始建于1009~1010年,20世纪80年代进行过发掘。总之,泉州城及港区田野考古工作尚需有序开展。

关于泉州今后的考古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其一,泉州是港口城市,需将城市、港口作为整体研究,包含地下、地面和水下遗存。搞清城址不同时期的形制、衙署、城门、路网、港城之间的交通、码头位置、手工业遗址、宗教遗迹等。总之搞清泉州城市和港口不同时期的平面布局,是当前考古工作的主要目标。

其二,城市和港口考古工作,由于面积大,工作难度大,需长期进行。由于泉州城市与港口均为“古今叠压”型城市,古代的城市遗迹,压在现代城市之下,这样工作起来难度更大。只有用勘探为主、探沟发掘为辅的方法,逐步积累资料,用“见缝插针”的方法,长期进行工作。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每有发现,标注在总平面图上,不同时期的遗迹也可分幅标图,这样更为清晰。地下遗迹必须标注在现今地形图上面才有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对重要的遗迹适当重点发掘才能事半功倍。徐苹芳先生用在元大都遗址的工作方法,可以用于泉州城市考古,长期坚持必出成果。工作是长期的,成果是有阶段性的。

其三,加强专业团队的建设。建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省、市联合组队,在做城市考古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有着丰富的经验。专业团队要制订一个好的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田野工作,还要梳理历代的文献资料,与田野工作对照研究。

其四,考古学的地层学、类型学仍是田野工作的主要方法,同时必须开展多学科协作,以取得更多的信息,复原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

今年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符合“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评估标准”(《世界遗产公约》),预祝泉州申遗成功。申遗成功之日,不是终结,而是泉州历史考古、文化研究、保护和利用新的起点。未来的道路,任重而道远,相信经过共同努力,将来必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