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说 |《欧洲冯氏藏中国古代版画丛刊》一图载千言
李子裔
由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欧洲冯氏藏中国古代版画丛刊》一书,自2017年春立项至今,历时四年,现已正式出版。作为一部规模巨大的彩印图籍,本书收录了欧洲著名中国古籍收藏家、研究家,英国伦敦木版教育信托(MET)创始人冯德保(Christer von der Burg)先生近四十多年来苦心营求于世界各地所收藏的中国古籍善本影像。
《欧洲冯氏藏中国古代版画丛刊》
主编:翁连溪 刘禹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定价:800元
在中国古籍和版画收藏领域,瑞典的冯德保先生享誉海内外。冯先生早年师从瑞典著名汉学家马悦然先生,毕业后在斯德哥尔摩的东方博物馆工作,从事中国印刷术和中国古版画的研究。
1972年,他与一位志趣相投的友人——普林斯顿大学汉学家艾思仁先生,在斯德哥尔摩创立了一家经营东亚古籍的书店,定名为“寒山堂”。1974年,他们印制了书店的第一份图书目录,邮寄给中、日、韩三国各大公藏机构与私人藏家,正式打开了东亚地区业务,此举反响远超预期。1977年,因马先生一家返回美国加州,书店业务分拆,寒山堂迁至英国伦敦并在此扎根,不断拓展及扩大其业务,至今已有44年。
为了推动西方对中国古代版画的研究,1997年冯先生创立了木版基金会(现更名“木版教育信托”)。以此为开端,十年间他频繁来华,购得八千余幅中国现当代版画作品充盈基金会的收藏,同时造访国内众多收藏机构、艺术院校与私人藏家,与众多国内学者、藏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与此同时,冯先生宏富的收藏阵容,也引起了国内古籍收藏界的重视。将冯氏藏书集结整理,以图书的形式介绍给国内,成了国内古籍收藏界一个共同的心愿。
2017年,在本书的两位主编——故宫博物院中国古代版画研究专家翁连溪先生与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鉴定专业委员会委员刘禹先生多年的努力奔走下,这一心愿得以实现,《欧洲冯氏藏中国古代版画丛刊》一书正式在文物出版社立项。一个由冯德保先生担任总顾问,范景中先生担任学术顾问,翁连溪、刘禹两位先生担任主编的编委会开始组建,期间三十余位专业横跨古籍研究、鉴藏、出版,版画艺术研究、创作等众多领域的中、英两国专家学者陆续加入,其中既有业内师长,也有著名藏家,还有青年才俊。
辽金时期刊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对开之左
辽金时期刊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对开之右
这样规模的一部书,它的出版也是一个繁复耗时的工作。编委会成立后,编委们多次开会讨论,定下了的选目细则与编辑方针。在实际工作中,每每遇到新的问题,众人就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更加具体的讨论。有几次甚至不得不将既定方案推翻,已有的工作成果一部分重新回炉,另一部分则要忍痛放弃,这无疑是一个痛苦却无法回避的锤炼过程。
例如《慈容五十三现图》《五经图》《六经图》等书,冯氏藏书中均有多个不同版本,这种针对同一题材的小型主题收藏,是冯氏藏书的一大特色。按原计划,为了展现这一特色,这些都计划收录。但在实际操作中,此举会导致书稿远超既定规模。维持现有计划,让图书扩充体量,制作投入上将面临巨大的压力。维持体量,同一题材的反复收入,会压缩其他内容的比例。一时间大家观点不一难以取舍,最终经过多方权衡,《慈容五十三现》仅收录了明、清精刻本三种,《五经图》《六经图》最终仅选了最有代表性的几种。而那些已经完成的前期工作成果,最终不得不雪藏。但柳暗花明,这一遗憾恰又为后来编委会筹划出版《欧洲冯氏藏中国古代版画丛刊续编》埋下了伏笔。
清康熙三十五年内府刊本《御制耕织图一卷》-对开之左
清康熙三十五年内府刊本《御制耕织图一卷》-对开之右
选目工作外,另一重要工作即是影像采集和修图。为了展现这些古代版画作品历久弥新的魅力,整个数字采集处理团队投入了巨大的心力:五万余幅图片,从摄影或扫描原件开始,就纳入了精细化管理。同时依托数字技术,对图片文件逐幅和原件进行比对、修复和色彩还原,最后再用遴选出的不同纸样测试彩印,让成品展现出最佳视觉效果。图幅数量如此巨大,为了尽可能保证图书出版进度,整个数字采集工作由三个团队分头进行工作,项目立项后我有幸成为出版社方面分队成员之一,在项目伊始与这些珍贵的图籍有了最早的感性接触。
从宋代《碛砂藏》到清末诸多画谱,作为一个青年编辑,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以如此近的距离,接触如此数量的古籍实物,捧在面前感受它们的触感、气息,在工作之余逐页观览记录,这一难得又神奇的经历让人难忘。这是一种从个人主观上来说甚至依稀带有些微神秘主义气息的经历:漫长的历史时空被精致折叠,化为人与书之间手捧目观的一壶天,让今古不同的观书人,在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此心此情间交汇同一。
清道光间填色刊本《热河避暑山庄图不分卷》-对开之左
清道光间填色刊本《热河避暑山庄图不分卷》-对开之右
与此之外,图书的装潢设计同样是重中之重。从项目立项之初,翁连溪先生就在设计装帧的各个细节上一一参与,甚至亲力亲为。图书主编深入参与图书设计,这在一般来说确是少见,但是与翁连溪先生合作过的人都说,如是他担纲主编,这实在是太正常不过。
对于翁连溪先生来说,书的内外是一整体,作为一书作者,不仅要精耕内容更要在外观装潢上为编辑提供灵感火花。从提出图书装潢“中西折衷”这一思路开始,到选择设计师;从设计方案几易其稿,到封面饰布、环衬的选择,期间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最初他提出“难题”、中间反复磨合修改、最后大家眼前一亮这个循环中度过的。
在全书付印大约一个月前,几乎常驻印厂半年有余的美术编辑、印务人员与印刷厂的上机调色工作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副主编刘禹先生更是赴厂多次,逐件确认每部书的纸墨色调。彼时翁连溪先生赴美访书,恰逢全球断航,旅寓加州。他在闲暇赏读了一位大家共同的朋友为故宫设计的新书后,又迸发了新的灵感,希望能为封面设计增些“书卷风雅气”,于是不顾时差之别与我们开始了隔洋交流。同时他又托刘禹先生百忙之中找来各种素材相助于我们。最终虽只是将书名框由传统回纹改为博古花纹,但前后对照,确是大不相同。
之后,在全书已经正式开印时,翁连溪先生已经返京,在思考成书今后交于读者、藏家后如何收纳、陈列之时,又产生灵感,提出仿西洋古籍制作圆口书盒的方案,一来与西式精装完美契合,更加突出“西洋之形”,二来与修改后更重书卷气“中国之态”的封面设计形成呼应。因为这种形制的书盒在国内极少采用,翁连溪先生更是亲赴印厂,一步步指导制作,最终成品效果,自是不必待言。
《欧洲冯氏藏中国古代版画丛刊》外观局部
四年时间白驹过隙,期间种种犹在昨日。终于,一套套成书装箱密封,准备迎来一位位主人。
本书收录的这些珍贵资料都是首次公布于世,是冯先生近40多年来奔波于世界各地,结合自己丰富学识所得的珍贵图籍。本书共精选冯氏藏中国古代图籍140部:在时间上跨度很大,自两宋、金、元,至清末,中国古代版画绘刻风格的变化一目了然。收录种类繁多,包含有儒家经典、佛教、道教、方志、金石、戏曲、小说、画谱、教育、科技等众多门类,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版画在不同门类的书籍中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除传统单色木刻雕版印刷的书籍外,还包含多种不同印刷技术如活字、套版、饾版、铜版、石印、影印、珂罗版等印刷的代表性书籍,可以看到印刷技术对版画风格变化的影响。
此外,重视版本区别。在选入的藏品中,可以看到冯先生对同一书籍的不同版本收藏有着强烈执着,一些藏品除收录最能展现版本风貌的初印本之外,另有重印本及其他版本收录,从而围绕一部图籍形成一个小型的收藏主题,在文献学与版本学方面可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为印刷史、出版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清光绪六年至八年粤东臧修堂刊本《水浒全图不分卷》-对开之左
清光绪六年至八年粤东臧修堂刊本《水浒全图不分卷》-对开之右
除了以全书彩印形式最大化展现冯氏藏书原本风貌外,本书还有一个主要特点,区别于一般中国古籍专题收藏类图籍:本书收录的140种中国古籍,均附有中英文双语提要,两种语言的提要并非简单的互译关系,而是由中、英两国学者分头撰写,以两国学者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研究重点,展现了当下中西方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这在古籍整理出版中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形式,从而让本书由此体现出海外中国古籍收藏家与研究家对中国版画艺术区别于国内同行的不同偏好及审美旨趣,从而为收藏史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新视角。
清康熙五十四年至五十六年内府刊本《万寿盛典初集一百二十卷》-对开之左
清康熙五十四年至五十六年内府刊本《万寿盛典初集一百二十卷》-对开之右
“A picture tells a thousand words”(一图载千言),在这句西谚的影响下,冯德保先生开启了自己中国古代版画图籍的收藏生涯。冯氏藏书化身千百,以图籍形式呈现于国内读者面前,不仅是中外学者、藏家因书相识、因书成友的实物见证,更是中西文化交流最真实的写照。
(作者单位:文物出版社)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