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嘴龙:中国小型恐龙(长2米/嘴巴类似鹦鹉喙)
鹦鹉嘴龙是一种角龙亚目下的鹦鹉嘴龙科恐龙,诞生于1.32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普遍可达2米左右,体重仅80公斤,属于小型植食性恐龙的一种,它主要就是以鹦鹉喙状嘴巴而得名,属于非常早期的角龙类,所以基本上没有生长角或者尖刺,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辽宁省的义县组发现的。
鹦鹉嘴龙的体型
鹦鹉嘴龙可以统指所有鹦鹉嘴龙科恐龙,因此体型也是各有不同,不过普遍在1-2米之间,其中颅骨则多为2.8厘米左右长,属于非常迷你的恐龙之一,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到了504位,几乎还不如现代的一只山羊大,类似于似鹈鹕龙、彩蛇龙以及帕克氏龙等。
鹦鹉嘴龙的外形特征
鹦鹉嘴龙的颅骨前端非常短且圆润,眼窝之前的部分只能占到整个颅骨的40%长,比其他任何的鸟臀目恐龙都要短上不少,这也是它的鹦鹉鸟喙状嘴巴导致的,它的喙状嘴几乎都是由角质包裹,所以能够非常轻易的切割植物。鹦鹉嘴龙的牙齿呈现叶状,上颌骨比下颌骨更长,前肢长有四指,其中第四指出现了退化,后肢较长。鹦鹉嘴龙虽然属于角龙,但是面部除了颧骨会稍微突出以外,基本上都是平坦的,只有部分鹦鹉嘴龙可能存在眉骨或者脸颊长骨质角的情况,比如西伯利亚鹦鹉嘴龙等。
鹦鹉嘴龙的生活习性
几乎所有的鹦鹉嘴龙都生活于白垩纪早期的亚洲,所以它们大多是以白垩纪生长的优势植物为食的,比如蕨类植物、苏铁以及松柏类等,尖锐锋利的鹦鹉嘴就是为了这一食性而生。当然鹦鹉嘴龙为了更好的消化,还会吞噬胃石来辅助消化系统,最多的可达50颗,全部都储存在沙囊中,就像现代鸟类一样,它们主要生活于河流或者湖泊附近。
鹦鹉嘴龙的化石发现
鹦鹉嘴龙的化石大多分布于中亚地区,尤其是在蒙古国和中国最多,部分鹦鹉嘴龙可能还长有羽毛,比如中国出土的鹦鹉嘴龙标本上就发现了覆盖物痕迹,并且西伯利亚鹦鹉嘴龙也被证实尾巴上带有长毛。鹦鹉嘴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辽宁省出土的,这批化石中包含了34具未成年个体和一具成年个体,所以科学家认为它很可能是恐龙亲代抚养习性的最佳证明。
- 0000
- 0000
- 0002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