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梭人、老秦人,一西南、一西北,差两千年,说他们是亲戚你信吗
欢迎关注“考古学了吗”,考的是古,说的是今,希望我们都能有所收获。
这篇关于摩梭人的文章我发布于2020年8月23日,题目为《想了想,关于摩梭,除了母系、走婚,别的我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了》。当时翻了4本专著、20本硕博论文、150篇期刊等资料,花了8个晚上、4天周末的时间来写作。完成后,全文12000余字,对摩梭人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为便于阅读,现将全文拆分,以专题形式发布,每个专题突出一个重点。
五个专题分别为:
专题一 摩梭人是什么人?两千年前西北游牧放牦牛,如今西南定居搞旅游
专题二 母系也有强大男权,走婚还搞男女分隔,带你认识更真实的摩梭
专题三 摩梭人走婚,摩梭喇嘛走不走?喇嘛怎么想,当地人怎么看
专题四 摩梭人、老秦人,一西南、一西北,差两千年,说他们是亲戚你信吗
专题五 摩梭现状:计划生育、民族平等、社会重构…我们都一样
摩梭人和秦人,一个是现代人,一个是两千多年前的人,一个在西南,一个在西北,看似没关系,实则有关系。摩梭葬礼中,魂归祖地、屈肢、焚化等仪式都与他们的西北族源密切相关。
摩梭人是从西北地区沿“藏彝走廊”南下到的现今居住地,所以死后,要举行自南而北返回祖居地的“送魂仪式”,这是摩梭葬礼的终极目的。
这幅彩画悬挂在棺木正前方,是为亡灵安魂、送魂、指引逝者魂归祖居地所用。彩画最上方的三座雪山代表祖居地“斯布阿纳瓦”,最下方鞋子的鞋底打孔,是为了抖落路上进入鞋中的沙石,画面中的各种法器保佑亡灵得以顺利与祖先团聚。
送魂仪式上,由达巴念《指路经》,为亡灵一站站指过去,回归到被称为“斯布阿纳瓦”的祖居地。传说中,摩梭人南迁是沿着不同路线抵达永宁的,所以摩梭人有不同的送魂路线,拥有同一路线的若干“家屋”被称为“斯日”(可以理解为更高一层级、更大的家族)。这也是前文所说为什么每个家系都要有达巴的重要原因。
摩梭人每年农历十月(现在大多在春节期间进行)还会举行祭祖活动,把祖先从斯布阿纳瓦接回家中供养,叫做“接祖”,走的也是这条迁徙路线。
送魂仪式上,达巴要跳韩摆舞,身披甲胄,腰系一截牦牛尾,斜挂法刀,手舞枪镖或木棍,厉声吆喝,为亡灵引路,护送其返回祖居地。
摩梭人另一个鲜明的葬俗就是“屈肢”捆扎和火葬。为逝者洗理穿戴完毕后,用白布或麻布将逝者捆扎成屈肢,有的捆为胎儿状,有的捆为侧身睡觉状。如果逝者是喇嘛,则捆扎为盘腿合掌,闭目念经状。然后送去焚化。
这种“屈肢”的做法有没有很熟悉,有没有想到什么?对了,在考古学上,“屈肢葬”几乎就是秦人墓葬的代名词。一个现在仍在西南地区流行的葬俗,是怎么与两千年前的强秦发生联系的?
因为两千年前,摩梭人的祖先与被秦国攻灭收并的西戎是一伙人。秦国实际上由东西不同族源的两拨人共同组成,占人口少数的上层贵族来自于东方,占人口大多数的平民、奴隶来自于被秦征服的当地土著西戎。从墓葬来看,以铜礼器墓为代表的贵族墓葬基本都是直肢葬,这与中原墓葬一致;而底层的平民、奴隶墓则为屈肢葬,来自于当地原有的葬俗;且殉人多为屈肢葬,而殉人则主要来自于战俘、奴隶。
摩梭人另一个重要葬俗,火葬,也是西北氐羌族群在先秦就惯用的葬俗。《墨子·节葬篇》说:“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熏上,谓之登遐,然后成为孝子”,《列子·汤问篇》也有类似的记载。《荀子·大略篇》说:“氐羌之虏也,不忧其系累也,而忧其不焚也。”《太平御览·四夷部》引《庄子》曰:“羌人死,燔而扬其灰。”《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说冉駹夷“贵妇人,党母族。死则烧其尸”。直到唐代,也是羌族的党项人尚保持火葬的习俗。
也就是说,先秦生活在西北的氐羌戎人,一部分融合进了后来的秦人、汉人里,一部分南迁到西南地区,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先秦的葬俗。
- 0001
- 0000
- 0000
- 0002
-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