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深处的母子情
来源:“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
原编者按:语言是活着的历史。汉语,兼具审美韵味与哲理意蕴,蕴藏着深邃广阔的历史信息。“奉为圭臬”“洛阳纸贵”“扶桑若木”“闲得五脊六兽”……那些我们代代相传、日用而不自觉的言辞背后,藏着怎样的古代世界?与之对应的文物,让一个个抽象的字具象起来,让我们看到了虽已远去、依然鲜活的历史,可感可触,近在咫尺。
【孕 育】
身怀六甲
指妇女怀孕。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孕妇陶塑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孕育是成为母亲的起点,
她来自5000多年前,
以残缺之姿,
带给我们关于一位史前“准妈妈”的无尽想象。
咽苦吐甘
指母亲自己吃粗劣食物,
而以甘美之物哺育婴儿。
形容母爱之深。
东汉
哺乳女陶俑
故宫博物院藏
她怀抱婴儿,
端坐哺乳,
面目虽已模糊不清,
那抹慈爱的笑意却依稀可见。
【教 育】
蹒跚学步
小孩学着大人的样子走路,
缓慢摇摆的样子。
比喻做事刚刚开始。
明 仇英
《汉宫春晓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宫苑深处,
她张开双臂,
以怀抱迎接幼儿
迈出踉踉跄跄的“第一步”。
寓教于乐
在娱乐中寄托教育的作用。
宋
《蕉阴击球图》
故宫博物院藏
夏日蕉荫下,
她凭案俯身,
注视着孩子
在槌球游戏中体会运动的快乐。
清 沙馥
孩童游戏金纨面扇页
苏州博物馆藏
树荫下,石案旁,
几个孩童模仿大人模样,
围着花果香具等清供嬉闹,
逗得她执扇浅笑。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
清 顾铭
《允禧训经图》
故宫博物院藏
允禧手拿书卷,
课子经书,
天真的稚童无心聆听,
只想挣脱母亲的手,
追逗堂前嬉戏的小猫。
弄璋弄瓦
弄璋:给男孩玩弄玉器,
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
后称生男为“弄璋”。
弄瓦:给女孩玩弄纺锤,
希望她将来能任女工。
后称生女为“弄瓦”。
清 吴穀祥
《弄璋图》
天津博物馆藏
她把玉器放在幼子手中,
笑意盈盈地看他玩耍,
眼神里满是“君子比德于玉”的期冀。
商
玉璋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西汉
闽越国龟钮橙黄陶纺锤
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藏
孟母三迁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
三次迁居。
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清
《三迁志》木雕
邹城博物馆藏
古有孟母三迁,
今有“鸡娃”母亲执着“学区房”,
怎么样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千百年来困扰着母亲们的心。
孟母断机
见于西汉刘向《古列女传·母仪·邹孟轲母》,
中国著名的儿童励志故事之一。
清 康涛
《孟母断机教子图》
故宫博物院藏
“子不学,断机杼”,
她善以渐化,
让儿子彻底领悟
为什么学习、学习的意义,
从而自觉地学习。
儿行千里母担忧
儿女出门在外,母亲总是不放心。
形容母爱真挚。
清 康涛
《贤母图》
首都博物馆藏
儿子学有所成,
即将离家赴任,
她严肃训诫却又暗含离别伤感,
他恭敬聆听却踌躇难离。
【反 哺】
二十四孝
中囯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
源于汉代,至北宋形成,
但取材并不完全一致,
较为常见的有曹娥投江、陆绩怀橘等。
北宋
舜子耕田砖
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老莱子娱亲砖
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陆绩怀橘砖
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王祥卧冰求鲤砖
故宫博物院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十四孝”传颂至今,
我们在传承中扬弃,
中华传统美德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西池金母
指西王母。
清 乾隆
《岁朝图》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西望瑶池近,群迎王母临。”
乾隆将母亲比作“西王母”,
以柏枝与观音莲(长生草),
深藏自己期盼母亲健康长寿的拳拳之心。
【传 承】
为善最乐
做善事是最快乐的事。
常用为劝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清
“为善最乐”铜镜
青川县博物馆藏
“为善最乐”是祖训,
也是一位母亲一生践行的家风,
她把铸有这四个字的“传家宝”留给子女,
子女又将其捐赠给博物馆,
让美德代代相传。
【别 称】
萱花椿树
指父母。萱花指母,椿树指父。
明 沈周
《椿萱图》
安徽博物院藏
椿庭萱堂
指父母双亲。
椿庭:比喻父亲;
萱堂:指母亲的居室,借以指母亲。
清
木制桂馥萱堂匾
广西民族博物馆藏
萱草又称“忘忧草”,
“萱花”“萱堂”作为母亲的别称,
寄托了古人对她们的美好祝愿。
清 蒋廷锡
《萱花图》扇页
故宫博物院藏
送上一枝中式“母亲花”,
祝天下母亲慈闱春永,节日快乐!
- 0000
- 0000
- 0000
- 0001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