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哲:《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初版序
社会中的家族组织是从事生产和其他各类社会活动的最基本的群体,因而家族便对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历史上国家民族的盛衰与家族组织形态的善否,息息相关。古人有谓,“家齐而后国治”,又曰:“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这些话,今天看来仍是中肯的。所以,家族形态的研究是史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但是,多年来这方面的著作不多见,尤其在先秦史研究中,全面系统的有关家族的论著,似乎还没有。朱凤瀚同志这部《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就是试图填补这个空白而写作的。
研究商周的家族,谈何容易。这个时代残存于今的有限资料,久称“周诰殷盘。佶屈聱牙”,理解起来,已非易事。既然文献残缺不全,就必须依赖于出土的卜辞、金文,从中去耙梳整理,铢积寸累地汲取有关记载,以补文献之不足。做这步工作,非具有古文字学、训诂学和考古学的基本功不可。学习中国古史,没有坐冷板凳、练基本功的勇气,要想摸到门径,是困难的。近年来,青年学子思想活跃,对史学现代化,提出将自然科学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三论的方法,用以治史。这确是一种新的有意义的尝试。研究历史不能只满足于依靠继承下来的资本,永远沿用旧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是集人类先进思想之大成,历史科学只有形成开放体系,集各种学科之精华,才能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发展。所以,贬低和抹杀新方法尝试的重要性是愚蠢的,我当然绝无藐视新方法的任何意图。但是,我们也必须牢记,三论的分析方法,本身不是目的,只是对研究对象认识的手段。与其只搬弄新名词,写出满纸空论的文章,何如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从浩如烟海的载籍和广泛出土的文物器铭中,去搜集有关的史料,加以排比、分析,论证一些基本史实,对别人也许更有用些。
朱凤瀚多年来无意于赶时髦、凑热闹,而是埋头苦干,抱定他的专攻方向,和与之有关的边缘学科,刻苦钻研,锲而不舍,耕耘于学术的一隅。故能在他致力的某一历史范围内,打下深厚的根基。他这部《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就运用了现代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以及甲骨、金文等多种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方法,故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突破旧说。他提出的一些论点或所做出的一些结论,一般的都不尚空谈,而是以大量史料为依据推出的。本书中新的创获举其荦荦大者,诸如:对商人家族组织的类型,“子”、“多子”、“子族”、“王族”的含义及其结构的研究,都较前人深入一步。在商周的家族结构上,作者提出商人以宗族为本,血缘关系还极为重视,当时仍营大面积血缘聚居的生活。因而,政治上表现为封闭式的;而西周虽然没有改变以宗族为单位的组织形式,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被征服的异族贵族在周族担任官吏,周人并与异族杂居,改变了过去那种大范围的血缘聚居。因而,政治上表现为开放式的。这样理解,就有助于将西周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不同于商代的特点,进一步勾画清楚。关于西周家族形态,作者认为世官制不仅是世族的基础,而且制约世族组织的规模、居住形式,贵族的居址与其拥有的土田、采邑在空间上是相分隔的。又如说,到春秋时有卿族轮流执政的新政体等等。这些都是本书创造性的新成就。
总之,本书对商周家族形态及其演变系统做了深入研究,是史学界在此方面较早的一部专著,而且做出一定的发明、创新。它的问世,是应当受到欢迎的。当然,我们也应想到,学术研究无止境,一人之识虑难周。往往在作者看来,似乎是明确的结论,而在别人眼里也许是另外一回事。学术的发展,正有赖于这种不同意见之间的争鸣和切磋。本书出版之后,希望引起同行专家的批评,指正。作者可以借此获得自己的反馈信息,从而认真分析前说之失当处,再一次补充或修正自己的论点,使之更加完善,以期成为足以传诸不朽的学术著作。王国维曾有句谓:“人生过后唯存悔,知识增时转益疑。”我觉得古今学者都有这种体会和风度。希望作者以此心理,在学然后知不足的学术研究的大道上,继续乘胜前进。
王玉哲
1989年10月24日
于南开大学学不厌斋
- 0000
- 00015
- 0000
- 0001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