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勤:写在“二十世纪中国考古”之前
这些年常有人提到,在20世纪中国的各门学术里,考古学是成果最丰硕的学科之一,我觉得这话是有道理的。
考古学在中国有很深厚的凭藉。翻看文献记载,早在西周初已有文物的收藏,到前汉已有古器物、古文字的鉴定。北宋时兴盛起来的金石学,更为考古学准备了很好的材料和基础。因此,现代意义的考古学在中国发展得相当迅速。
1926年,中国学者首次在夏县西阴村主持了田野发掘工作。1928年,开始了殷墟的发掘与研究。1949年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文物考古事业突飞猛进。中国考古学的成果,已经多次震动了国际的学术界以至公众。
中国考古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证明中国人对人类发展作出了重大的创造性贡献。每一位参观过有关博物馆和文物考古展览的人,对此都有深刻的难于磨灭的印象。
与历史研究密切结合,是中国考古学的一项特色。王国维先生过去在清华讲授《古史新证》,提出“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材料”相印证的“二重证据法”。随后的考古学家,也多以重建古史为其职志。事实上,考古学的不断前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促动了历史的改写。可以预见,中国考古学今后仍会沿着这样的趋向发展下去。
说中国考古学一开始便同历史学联系,并不意味考古学不是独立的学科。现代考古学是一门有自己理论及方法的科学,它正在越来越广泛地与有关学科融合接触,特别是吸收和采用新的科技手段和成果。我们目前实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使大家进一步认识考古学这个领域是人文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的重要结合点。很多关键性的考古学工作和课题,只有采取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途径,才有可能得到突破和解决。
有人说中国的古业已考得差不多了,这个看法是不对的。中国历史这般绵远,幅员如此辽阔,有着非常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存。很多地区的文化面貌还有待揭示,大量的考古问题没有适当的说明。应该说,我们的考古工作正是方兴未艾,怎么能说差不多了呢?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回顾中国考古学的巨大收获,有益于增强我们的信心,促使考古工作有更大更新的进步。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1999年第6期
- 0000
- 0003
- 0001
- 0000
- 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