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钱镠儿媳妇墓的考古发现,其尸骨被拖动过,古代盗墓者想干什么?
68376

钱镠儿媳妇墓的考古发现,其尸骨被拖动过,古代盗墓者想干什么?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1:10:480

吴越国王后墓考古中发现的盗墓现象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聊聊吴越国王妃墓,也就是最近上热搜的钱镠之儿媳妇墓考古发掘。

进入正式话题之前,先简介一下吴越国,以便大家更地好阅读本文。

五代十国后期版图

吴越国,是中国唐末五代时期的“十国”之一,辖地为今浙江全境、苏州、上海、福州一带,即所谓“两浙十三州”。

吴越国由浙江临安人钱镠,于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建立,至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未代王钱弘俶投降北宋,即所谓“纳土归宋”,吴越国退出历史,前后立国计72年,为十国中存在最长的一个。

在名义上,吴越国并不是真正的朝廷,是“属国”。从钱镠建国那天起,便向当时的后梁皇帝朱温称臣,81岁的钱镠于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去世,其“武肃”谥号,便是后唐所赐。

吴越国先后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为正朔,并且接受其册封。

《陶穀赠词图》(局部,明唐寅绘),所绘为陶穀出使吴越国情形。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吴越国历三代,有五王,分别是——

钱镠——一代王,开国之王,在位26年,庙号“太祖”,谥“武肃王”;

钱元瓘——二代王,钱镠第5子,在位9年,庙号“世宗”,谥号“文穆王”;

钱弘佐——三代王,钱元瓘第6子,在位6年,谥号“忠献王”;

钱弘倧——三代王,钱元瓘第7子,在位6个月,谥号“忠逊王”;

钱弘俶——三代王,亡国之王,钱元瓘第9子,在位31年,谥号“忠懿王”。

钱弘俶墓志,洛阳博物馆藏品

钱弘俶是著名的雷峰塔的建造者,除其葬地在洛阳外,吴越国王和他们的妃子们死后,均葬在今杭州市临安区锦城镇、玲珑镇一带。

目前考古发现的吴越王室墓葬已有10多座,其中有二代王钱元瓘墓、王后马氏墓和次妃吴氏墓,收获了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

杭州雷峰塔(老照片,未倒前)

王妃马氏墓,即康陵,是吴越王室墓葬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座墓葬,与国王钱元瓘的墓规格和形制完全一样,考古发现令人意外和惊喜!

这座墓的发掘,因盗墓而起。

墓葬位于临安市玲珑街道祥里村松树山东北坡上,此地比旁边的农田高出约10米。附近原有一处砖厂,大概1996年12月中旬的一天,当地农民烧砖取土过程中,将这座墓给挖了出来。

剖面与平台图

农民估计墓里有金银财宝,便悄悄将墓从顶部凿开,盗取墓中随葬品。

果真,墓内有很多“宝物”,盗出的文物中,除了金器、玉器,还有40多件瓷器——这40多件瓷器,比金器和玉器还值钱,是文物市场上十分罕见、要价极高的“秘色瓷”,当然这些农民当时并不懂这个。

时杭州市与临安文物部获悉后,赶紧派员前往现场调查,确认此墓为吴越国贵族墓,顺着之前发现的古墓,编为“临M25”号墓。

保护碑
墓地外貌

随即由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并联合当时的临安市文物馆,对这座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从1996年12月27日起,至1997年1月28日,历时一个月时间。

考古采用大揭顶的方式。

由于历年垦植和取土破坏,将表层耕土揭去后,一个长方形的大墓坑便暴露了。

但是墓早前已遭到破坏,墓葬的西北、西南及部分东南坑壁尚存。

墓坑残长26.1米,宽约11.7米,自墓口至墓底深约7.8米。墓坑与墓室之间用黄色生土夹灰色粘土,分层夯筑填实。

从墓室往外通的暗水沟发掘现场

墓坑带有10多米长的墓道。

墓道内填土为灰褐色五花土,较为疏松。虽然疏松,但墓道斜坡的填土内含有大量青石块,这些石块大小不一,有的石块是竟然当时人家用的臼,分布无规律,这是封填墓道时,有意扔进去的,以增加盗墓的挖掘难度。

在紧靠封门处,则采用一层灰褐色五花土,加一层石灰夹碎砖封,堵墓门,每层厚度约0.5米。如此堵在封门前的反盗墓意图相当明显。

在墓道的尽头就是墓室。

墓室分前、中、后三室,前低后高,壁上有精美的绘画和雕塑。

彩绘墓室

前室为砖砌,中室和后室双重墓壁;外壁用砖砌成拱券,内壁为石板结构。可以说,这样的墓壁是非常坚固的,反盗墓功能突出。

墓室的封门也极用心思。

前室墓门是一扇拱形红色砂岩厚石门,高达2.2米。在石门外,则砌有一堵封门墙,紧贴石门。

这封门墙用长方形青灰砖平砌,石灰嵌缝,高达3米余、墙厚0.7米。石门加封墙,双保险封堵,盗墓者想打开,并不容易。

墓室壁画

但是,这没有难倒盗墓者。

此路不通绕道走。盗墓者根本就没有打开墓门的意思,而是直接在墓室上开天窗。

在前室拱顶上,发现了两个盗洞。

一个是现代的,在前室后端弯隆顶右侧,为长方形盗洞,长约1.4米、宽约0.7米。这个盗洞是取土烧砖的当地农民干的。

另一个是古代盗洞,位于弯隆顶左上方,一个大致呈圆形盗洞,直径约0.4米,足够一个成年人进出。

洞口被泥土淤满。

钱镠母亲水丘氏墓室

会是什么朝代的盗墓者?这里面复杂了。

古代盗墓者在进入前室后,由前室进入中室,将中室的石门撬开。考古人员发掘时,这扇石门倒置在前室地面,几乎占据整个前室地面。

更让考古人员意外的是,倒在地上的石门上,还有石雕长明灯底座和灯台,这是违反常理的。在之前发掘的吴越国王室墓葬里,也发现了石雕长明灯,均放在墓前室的地上。

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在下葬后被移动过——唯一指向,古代盗墓者干的!

从遗迹观察,年代很早。

壁画牡丹

墓室内壁用石灰涂抹基层,上绘有彩色图案。但考古人员发掘时发现,石灰层剥落,壁画受损,仅能依稀看出当初的模样。这是早期被盗后,雨水从盗洞渗入,将壁画浸泡了。

为了避免墓内积水,考古人员在发掘时,并未对这个古代盗洞进行清理。

中室的石门也被盗墓者推倒,正对着盗洞,石门上全是淤泥。石门的正面朝下,应该是从内向外倒下的。

在清理石门上的淤泥时,考古人员又有意外的发现——从淤泥中竟然出土了数件玉器,还有墓主冠上的鎏金铜饰件。

玉凤凰簪花

这些东西本应在后室棺床上的,怎么会到这里?当然只能是盗墓者所为,从后室带出来的。

再细翻淤泥,发现了少量的人的肋骨、脊椎骨。后经与墓主尸骨对比,证明系墓主缺失的骸骨。

也就是说,当年盗掘者曾拖动过尸骨。如此这般,盗墓者想干什么?如果寻宝,完全可以在后室棺床上进行的,动机成谜!

紧接着前室的,就是中室。

后室石门,前挡供桌(从中室拍)

中室平面呈正方形,边长2.1米,高2.05米。

中室后面就是后室的石门,石门前置一张青灰岩石供桌,将石门挡住(见上图),增加石门开启的难度,起到一定的防盗作用。

但石门已被盗墓者打开,斜靠于石供桌上。

中室放置了不少高级秘色瓷。据盗墓农民交代,盗出的40多件瓷器都出于中室。这也说明,盗墓者盗墓时间距离墓主下葬时间并不会久远,而没有破损瓷器,说明盗墓还是有“良心”的,手下留情。

后室是全墓的核心,这是墓主的“卧室”。

后室,雕花贴金,富丽堂皇

后室平面亦呈正方形,十分豪华,很宽敞,比中室大一倍,边长4.4米。上下及四壁均用红色砂岩石板构筑,有雕刻、彩绘、贴金等装饰,整个后室显得富丽堂皇。要知道,这些红色砂岩均非杭州本地所产,而是从外地采回来的,不是一般贵族能用得起的。

后室置棺床,上置棺材。

棺床堪称豪华大床,长3米,宽1.44米,高0.21米,系用整块红色砂岩制成。

棺床四侧面分别刻有三组壶门形图案,并涂以朱红色。

棺床的前后两端立有上窄下宽的石坊,四根石柱采用抹角方柱形式。

石枋上贴金凤凰

方柱与额枋用榫卯连结,额枋呈拱形,两端呈圆形卷云状。额枋两面用金箔,贴两只相向展翅飞翔的凤凰,并以绿白两色绘出云彩;方柱上部亦用金箔贴引颈向上飞翔的凤凰,四面均绘有缠枝花图案。

由此可以想见,墓主生前的床榻是多么豪华了!

棺床上未见木质葬具,应该完全腐朽了,在棺床右侧及后室右、后壁间发现许多铁棺钉、蚂蝗鋬及铜包角。

棺床右侧发现残缺人骨一具,头向墓门,头骨、少量肋骨、盆骨、下肢骨清晰可辨,但略显凌乱。一段胫骨及上颌骨散落于棺床左侧与墓壁之间。

瓷唾壶

大量小件玉器及玉饰片散布于人骨周围,相对集中在头颈和腰部,无明显的分布规律。

很显然,被盗墓者动过——应该是寻找金银一类东西“值钱之物”时造成的,而玉器、陶器什么的,对盗墓者来说是没有价值的。

从剩下的玉器、玉饰来看,墓主收殓时穿金戴玉,全身珠光宝气,雍容华贵。

虽然被盗,但仍出土了相当丰富的随葬品——这也则证古代盗墓时间距下葬时间不会久远,估计距下葬不过百年。

墓主会是谁?第二代吴越国王后马氏。

秘色瓷方盒

马王后史书上有记载。她是雄武军节度使马绰的女儿,深得公公、国王钱镠的赞赏。自己多年未生育,主动提出让丈夫钱元璀纳妾。钱镠十分感动,说了一句话——“延吾世祚者汝也!”用俗话来说,是你没让钱家绝种啊!

墓中出土了一方青灰色石质“墓志”,阴刻文字:

“维天福四季,岁在己亥,冬十有二月丁丑十二五日辛酉。吴越国恭穆王后扶风马氏,窆于钱塘府安国县庆仙乡寿里封盂山,曰康陵。东至金容,西至凤亭,南至宁善,北至会仙;上至于天,下至于泉。永刊贞石于万祀年。”

马王后“墓志”

其实这方石不是墓志,相当于后世的“买地券”。但已足够珍贵,证实是吴越国王后墓,名叫“康陵”,这也是迄今惟一一座知道陵号的吴越国墓葬。

而这块“墓志”并不是考古时发现的,而是从盗墓的农民手中追回的。

墓志原镶嵌在左耳室正壁上,盗墓农民发现后,将其从壁上撬了下来取走,幸好被追回。

十二生肖壁画之丑牛
康陵墓地(发掘后回填复原,就地保护)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