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中发现的特殊葬俗,有的挺怕人,死者的头用“大锅”套起来
盗墓中发现的特殊葬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盗墓中总会有奇奇怪怪的发现,有的挺怕人的:死人的头上套着一只大锅,有的胸部压着大石头,有的手足被绑起来,还有的周身包裹“铁丝网”……这些,其实是古代的葬俗,不少在现代已消失了,所以觉得特别奇怪。
20年前,有贵州盗墓者从古墓中盗出了铜鼓、铜釜、铜洗等随葬品。盗墓者交代,铜釜位于头部,刚盗出时里面还有人头骨。为什么会有头骨?原来下葬时,这铜釜是套在死者头上,这叫“套头葬”。
其实考古人员早在1970年代,就已发现了“套头葬”。
发现套头葬的墓,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可乐乡古墓群,自1950年代以后,可乐乡境内已发现了大量的战国至汉朝时期古墓。古墓群中的墓葬分布非常密集,不少墓互相叠压,互相打破,透露出当年这里的人口很稠密。
这一带可能是《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所记载的夜郎国所在。为了揭开夜郎国之谜,贵州省文物部门至少已在这片墓地进行过9次发掘,多次发现套头葬。
1977年,贵州省博物馆考古队发掘了可乐古墓群上168 座少数民族墓葬和 39 座汉式墓葬,在少数民族墓葬中发现,有 20 座墓是套头葬。
2000 年秋天起,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发掘了108 座古墓,均为当年土著人墓葬,其中有 5 座墓是套头葬。
套头葬在墓主头部位置都发现用于套头的器物,有铜釜 、铁釜,有的釜做成鼓形,有的直接用铜鼓套头。考古出土时,有铜釜的里面还有未腐烂完的头盖骨、牙齿等。
套头葬墓比较讲究,墓穴较大,在套头的同时,还会用铜洗把脚也套起来,或是将铜洗垫在腿下。凡套头下葬的,大都使用木棺下葬,随葬品也多,显示墓主生前地位较高,拥有财富。
釜是一种炊具,就是我们今天使用的锅的前身,圆底无足,置于炉灶,煮骨烀肉、煎炒炖炸都可以。出土套头用铜釜,一般重达4公斤左右,可以说一口大锅。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用来套头的铜釜外壁上,都有黑色烟炱痕,这说明铜釜曾是实用炊具。
为什么要用“大锅”,而且是使用过的“大锅”来套头?这种奇特的下葬方式是啥意思,至今是谜,学者界也没有统一的一说法。
一说与原始宗教观念有关,釜、鼓在夜里人的心日中不一般,套头的铜釜应是法器,是沟通神灵冥界的重要媒介物,墓主很可能是生前地位很高的部族巫师。
一说套头的釜与鼓代表祖灵,用之套头寓意回归祖先母体,含有生殖崇拜信仰。
一说刻意保护死者头颅的需要,代表财富和地位。为什么同一时期下葬的大多数都不见套头?也许有财富上的原因,但既然是炫耀财富,为什么不买一个新的铜釜呢。
我认为,这种套头葬应该与灵魂迷信有关。
人类对“头”很很迷信,认为头是最神的部位,灵魂所在,死后套头则是希望罩住灵魂,不让其外逸游荡。过去招魂葬的“法器”,就是这类可盛装东西的器物,有的地方用笆斗来招魂。
“套头葬”的发现,在民俗学研究上有较高的价值,可乐遗址墓葬的考古,也因此被评定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理由是之一是,“套头葬”是第一次发现,贵州独有。
实际上,这个表述是不准确的,套头葬作为一种葬俗,并非贵州独有,在其他省份也有发现,只是表现不一样,但用铜釜、铜鼓套头,确是贵州独有。
树无稍不长,人无头不活,古人对头很虔诚。所谓套头葬,又可称“护首葬”、“裹头葬”,收殓下葬时用器物将死者头部罩盖起来。
如在江苏灌云大伊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一期考古中,便发现用陶器覆盖头部的现象。
在所发掘的38座新石器墓葬中,有37座用薄石板砌成墓棺——石棺葬,其中有 16座墓的墓主头用红陶钵盖起来。
这类用陶钵盖头习俗,在江苏连云港二涧村、新海连市大村和马家浜文化的圩墩、草鞋山等等遗址中也均有发现,后世用帛面纸张为死者覆面的葬俗,可能即来源于此。
用于盖头的陶钵,底下有穿孔,此孔应是特别挖出来的,有宗教意义,或是方便灵魂进出。当然,根据上还是出于妥善敛尸、保护头面的考虑。
保护死者头部,在古代葬俗中不鲜见。
在辽契丹人贵族墓中,曾发现用铜丝网将头下部网住,颜面部再盖上铜面罩的现象,不只有头套,还有网衣,这与中原汉朝贵族使用玉衣殓葬的观念很接近。
民国三年(1914年),时林西县县长带人盗掘位于今天内蒙古赤峰市境内的辽帝陵时,便看到了这一幕:
“其中遗骸,男女都有,男骸衣甲,及袍服、殆殉葬者矣。此诸骸骨,有委于地面者,有陈于石床者,更有铜丝,罩护其全体者,石床上,每一骸骨头上,石壁间各悬一古铜镜……”
头罩与网衣连成一片,看起来,全身都是“铁丝网”。
而汉朝的金缕玉衣其实也有头罩,死者头被包裹在里面,头罩与下面整体连成一片,形成了最高等级的贵族葬俗。有的小贵族,即使不能享受到玉衣规格,也会用玉覆面来表示一下,掩面护首。
- 0000
- 0000
- 0000
- 0002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