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被盗尸骨已腐,棺内发现一颗金环玉印,上面一字锁定墓主是女的
长沙咸家湖陡壁山西汉大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1974年,时长沙市第二木工厂等单位在湘江西边、咸家(嘉)湖附近的陡壁山一带施工。
施工时发现不对劲,有的地方土色异常,还有东西挖出来。地下有古墓?因为一两年前马王堆汉墓的发现,又出土了2000年不腐女尸,长沙考古在全国都出名了,长沙人的文物保护意识也大大提高。这种异常发现,马上被反映给了上级领导。
长沙市文物部门很警觉,又向湖南省文物部门作了汇报。很快,省、市两级文物部门派出了考古人员,到实地进行调查。这一带当年是长沙市岳麓山公社咸家湖大队。
考古人员经过仔细认真的勘探调查,确认陡壁山、象鼻嘴、扇子山、狮子山都有大型汉墓,附近的丘陵地段上也有许多中小型墓葬。
过去长沙盗墓圈有一个说法,叫“西贵东富”,意思是,湘江西边多是古代王侯及贵族大墓,而官员及富人都埋葬在湘江东边。陡壁山、象鼻嘴、扇子山三座山丘围绕着湘江西边的咸家湖,形成“品”字形分布,正是汉朝时长沙王族的重要墓葬区。
一边出于文物保护需要,同时也希望在考古上,继马王堆发掘后能再有斩获的长沙市,决定发掘陡壁山墓葬。
1974 年12月 ,长沙市文化局文物组正式对陡壁山墓葬进行了发掘,参与发掘马王堆汉墓的湖南省博物馆专家参与指导,协助发掘。
发掘后发现,陡壁山大墓年代是西汉中期偏后,晚于马王堆汉墓,与汉武帝元鼎四年下葬的河北满城汉墓相去不远。
墓主叫曹X(女 巽),生前地位不低,可能是长沙国定王刘发的王后。
这座墓的选址特别,将墓造在山顶上,这是成本很高的“以山为陵”类型之一,因为牢固,又在高处, 阻挡普通盗墓者非常有效。而且,在造好后封土可与山丘巧妙合体,伪装起来,一般盗墓者很难发现的。
陡壁山大墓正是这样。
当年造墓时,民工直接在山顶选定的位置,往下开凿深坑。陡壁山大墓墓坑口大底小,坑壁不很规则,上部已被破坏。
现存墓坑大小,坑上口东西长12.8米,南北宽10米;坑底东西长11.6米,南北宽9.6米;墓坑深度在2- 2.8米。
挖好坑后,在坑里做墓室。墓室做好后,再回填,筑实墓坑,表面看与山体无异。
古墓回填封土是十分讲究的,我在以前的文章曾不只一次谈到过。但陡壁山大墓的填封有自己的特点,从内到外,分别使用了木炭、白膏泥、杂合土。
“杂合土”相于盗北方造墓常用的“五花土”,但对付盗墓者的阻力更大。陡壁山大墓的杂合土是从别处运来黄土,然后将开凿墓坑、墓道的岩石弄碎,掺入其中,回填时逐层夯筑,非常结实、难挖。
陡壁山大墓从内至外,三层填封情况是,先用木炭,铺设在棺椁上下左右,厚度从0.1-1米不等,这一层的功能是防潮;再在其上铺盖白膏泥,厚度在0.3-0.7米不等,白膏泥粘性大,密实,地下水无法渗透,所以这一层主要功能是用防水;在白膏泥之上,就是杂合土,一直到墓口。
这样填封后的大墓,墓室内与外界完全隔绝,对尸体、随葬品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只要不被人为挖开,进入空气,墓室内的东西在多年后都是完好如新。马王堆墓一号墓能出土历2000多年不腐女尸,与这种造墓方式是分不开的,但马王堆二号墓、三号墓尸体早腐烂了,便因为被人盗挖过,漏气漏水了。
或许有网友会问,那么大那么深的坑,棺材是怎么放进墓室里的?通过墓道,墓道通向墓室。
在墓道内,距下口约1.6米的填土中,发现了两个空洞,当时考古人员一惊,盗洞么?仔细观察排除了这种可能。这两个空洞南北相对,应该是当初下葬填土时放置的较大木质冥物——一对偶人腐烂后形成的。
虽然造墓下葬时,考虑到了日后盗墓问题,但是陡壁山大墓仍被古代盗墓者光顾了,没有逃出“天下无不发之冢”的规律。
对坑内填土进行清理时,在墓顶偏北处,发现了两个盗洞。
盗洞已淤满了泥。在其中一个盗洞泥土中,发现了唐朝瓷碗残片。这表明,是唐朝的盗墓者盗了陡壁山大墓。而另一个盗洞,年代可能更早。
陡壁山的墓室是用木材围出来的,形成了巨大的内外椁室。这是当时天子级别的“黄肠题凑”葬式类型。
盗墓者从盗洞到达外椁后,将黄肠木砍凿断,弄出洞,钻进里面的椁室内行盗。最短的一根黄肠木上有明显的砍断痕迹,便是盗墓者干的。
发掘时,外椁椁顶板腐朽坍塌,只存一些南北横铺的残断木枋。
外椁分前室和便房。前室内遗物有漆案、漆盘,盘内发现果核,应为供飨之物。
便房在内、外椁壁之间,间距1.25米,隔成南北相对的两间曲室,内置有漆器、陶器等。
内椁即棺室,放置葬具。
葬具为三重棺。
外棺两重,最外一重系用8厘米的木板制成的木框,无底无盖,套着第二重外棺。第二重外棺四壁已塌,盖顶上看到黑漆朱绘云气纹痕迹。
盗墓者进来后,在外棺西端开凿了一个盗洞,并凿透内棺。
内棺底板上有笭床,尸体即放于其上,四壁也已塌,棺盖顶上发现有一层极薄的白色腐烂物,推测是帛画之类的残迹。
棺内东端贴壁竖置2件玉璧,附近残存1束头发、7颗牙齿。同牙齿一起的有1方玉印,白玉质地。这方玉印,应该是口含之物,即收殓时放进死者口中的。其余部分布满玉壁、玉璜、玉玦、玉贝等玉器,计有40多件,十分珍贵。
从内棺,共找到了3方印章。
口含的白玉印,方1.85厘米,通高1.2厘米,台钮高0.5厘米,鸟篆白文“曹X(女 巽)";台钮有穿孔,系金丝环。
另两方为白玛瑙印,其中一方印文为“妾X(女 巽)”。仅这一个“妾”字,不只铁证了其是男是女,锁墓主女性身份,还暴露了其生前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两方白玛瑙印放在内棺中部,处于死者腰部位置,为左右放置,与龙马玉珩放在一处,白玛瑙印形同白玉印,但无金丝环。
由管情况推测,当时这两方印可能是放在死者手里的,相当于手握。顺便说一下,死者手边,除了玉印,还有玉佩等。玉佩4件,其中2件是龙马玉珩,也与玉印一样,是左右放置。
三方印制作十分精致,为墓主的身份提供了直接证据。
既然被盗,棺头有盗洞,这些珍贵的随葬品为什么还能留下来?不应该是盗墓者不想要,而与盗洞开凿的位置有关。
根据内棺出土物分布推断,躺在棺材中的尸体是仰身直肢,头东脚西。盗洞开凿在棺材的西端,即脚部位置。这里是棺尾,就是俗话说的“小头”,是比较薄弱、易破坏的地方。
棺尾虽然好破坏,但重要的随葬品一般放在头边,棺材2米多长,盗墓者伸手是不可能够到棺材里头的。所以腰部、头部随葬品幸存了下来,棺内得以出土这么多重要随葬品,而没有被盗走。
棺内西端、靠近脚部的位置,则被扰乱了——这侧证盗墓者手够长,个子不高,没有带长钩一类的辅助盗墓工具。
- 0000
- 0000
- 0004
- 0002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