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者劈开柏木大棺,拖出尸体盗走随葬品,不能带走一物竟是国宝
北魏司马金龙墓的发现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考古发现有很大偶然性,据统计,80%的重大发现都属意外。比如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春秋莲鹤方壶”,便是民国十二年(1923年)新郑李家楼一家在菜地里打井打出来的,打井选的位置刚好在郑公大墓上。
说到打井发现,最为著名的考古发现是秦兵马俑坑,1974年3月,时西安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生产队社员春耕,在寻找井址的时候,随手捡起石子往前抛处,井址就定在那里,谁知下面却是兵马俑陪葬坑,规模巨大、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坑惊世现身。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要说的一座北魏贵族墓,虽然没有郑公大墓、秦兵马俑那边有名,但也出土了极为重要的国宝级北魏文物,成了山西省博物馆重要馆藏,在北魏墓葬考古发掘中创了纪录。
这座墓叫司马金龙墓,位于山西大同市郊一处缓坡上,西距御河十里,北靠马铺山,东边和南边为广阔的平原。
这座墓的发现很不容易,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1965年11月下旬,离大同市区约13里的时石家寨大队,利用冬闲搞农田基本建设。北方缺水,打井成为当年农田基建必须选项。当时,社员选在村西南一里多的废地上打井,此处位于大同至浑源公路的西侧,井成后利用也方便。
但往下挖不多会就发现了异常,再挖挖,挖出了砖块……墓、古墓,就这样,司马金龙墓被挖了出来。
当时是“大集体”,人的“思想红”,考古报告是这样表述的,“广大贫下中农当即妥善保护了现场,并立即报告了有关部门。”如果是现在发现,墓被破坏不是没有可能的。
文物部门接到转来的报告后,派人前去调查。 次月上旬,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和大同市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对该墓进行了清理。
当年的冬天比现在要冷,时序已过“大雪”节气,北方早下雪了,天寒地冻。出于文物保护需要,考古人员只好先清理墓室,把文物弄走。像墓道等需要动土的部分,一直到1966年春天才发掘。
司马金龙墓是当时发现的高等级北魏大墓,造墓时很讲究,所用墓砖都是长33厘米、宽16厘米、厚65厘米的青砖,全部墓室用砖约5万块。这些青砖均是造墓用特制砖,一面有细绳纹,横端一侧有阳文:“瑯瑘王司马金龙墓寿砖”,计10字,由此可见墓主生前的身份和地位。
司马金龙墓座北朝南,为砖砌多室墓,由墓道、墓门、前室甬道、前室、后室甬道、后室、耳室甬道、耳室组成,比较复杂。墓室南北总长17.5米。
前室、耳室、后窒平面都近方形,东西向略长,四壁多呈外凸的弧线形,顶为四角攒尖式。前、后室都是用条砖以两层竖平砖起基,上置立式横砖一层,共八平七横,然后横平砖错缝平砌起券,并用褐色粘泥勾缝。
连接墓室的三条甬道,顶为拱形,砌法与墓室基本相同,只是起券较低。
在后室西部南北向放置石棺床一具,这个棺床非常精美,确是一件高级阴间用床,后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棺床长2.41米,宽1.33米,高0.51米。由六块浅灰色细砂岩石板组成,前、后、左、右各一块,上面两块。
东侧一块雕刻精美的图案。下部腿上高浮雕出4个力士,中间2个力士的上部雕兽面纹。
力士身躯矫健,作承托石床的姿态。这与1978年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钟架工艺很相似,曾侯乙编钟架由6个佩剑武士承托。
三腿之间雕有水波纹壶门,其上以盘绕的忍冬纹作边和地,中央空间雕伎乐以及龙、虎、凤凰、金翅鸟、人头鸟等,乐伎共有13人,中央一人是舞者,两侧大体对称地排列伴奏人。乐伎所持的乐器有琵琶、曲颈琵琶、排萧、横笛、钹、鼓、细腰鼓等。
雕刻线条流畅,造型生动,显示了匠人娴熟的技艺和极高的水平。
遗憾的是,司马金龙墓早已被古代盗墓者光顾,盗墓者生活的年代不应该久远。从现场遗存来推测,盗墓者进入墓室后,司马金龙的棺材应该是完好的。
这是一口柏木大棺,盗墓者应该用铁斧将棺材劈开,盗出了棺内的随葬珍物。考古人员看到,一些棺材板杂乱一地弃置在棺床的东边。
但在墓室上没有看到盗洞,盗墓者怎么进来的?后来在清理甬室才知道了真相。盗墓者从甬室上挖了一个盗洞,由此进入后室。
这一情况说明,盗墓者对司马金龙墓的地下结构很清楚,盗墓者也许就是当年参与造的人,或是其后人——造墓者将司马金龙墓地下建筑的秘密告诉了后人。
由于盗洞没有及时封堵,顺着盗洞漏下的沙土将甬道都堵塞。
清理漏土中,从中发现了两个头骨及部分骨骸,这应该就是司马金龙和他的妻子。
由骸骨移位情况,也证实盗墓时间距司马金龙下葬的时间不会太远,盗墓发生时,至少他的尸体没有完全腐烂,盗墓者在将棺材劈开以后,拖出了尸体,置于后室一边的地上。
盗墓者将认为值钱有用的随葬品都盗走了,丢下的一些随葬器物,也被动过了,不是原位,而且大多数被破坏了,有些根本无法复原。
丢下的随葬物以俑类为最多,其中陶俑多达367件、木俑1 件、陶家畜等33件、木马1件,这些些随葬品,集中放在前室及附近。此外还有陶器、铁器等用具以及木板漆画、柱础等。
木板漆画很珍贵,集中放在后室甬道及后室南,有一件柱础被盗墓者扔到床上,估计它们原来是一座屏风,放置在后室东部棺床的前面。
出土的墓志有3伯,一件是司马金龙墓表,出土于墓门券顶上部,呈碑形,碑额刻“司空瑯瑘康王墓表“8字,表文10行,记述了司马金龙的简单生平。
据志铭和《魏书》记载,司马金龙竟然是晋宣帝司马懿九世侄孙,其父司马楚之,原系东晋高官显贵,后不知道什么原因,一气之下于泰常四年(公元419年)归降于北魏。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中国南北还是有”交流“的。
- 0000
- 0009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