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考古发现王侯大墓封土正中有一罕见盗洞,但特殊葬式难为了盗墓者
69126

考古发现王侯大墓封土正中有一罕见盗洞,但特殊葬式难为了盗墓者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50:160

安徽西汉六安王墓考古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现在,高速公路、高铁发展速度惊人,但大家想过没有,现代人在享受方便快捷的同时,其实是以遗址、古墓被考古为代价的,要征用土地,大量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是在交通大跃进的背景下进行的。

安徽六安双墩一号大墓,就是这样被挖的。

2005年10月28日开工建设的合武高速铁路六安段,要通过文物点密集的区域,六安段含金赛县城100多公里,当时已探明的文物点便有7处,其中最重要的六安双墩大墓。

(已开通的合武高铁)

双墩大墓位于六安市东面10多公里处,是两个大的土堆,后编为M1的大墓底径55米,高达10米,这在江淮平原上,算是一个小土山了。

双堆大墓所在,可谓古代堪舆家里的“风水宝地”。

其地处江准分水岭,东面的淠[pì]杭干渠向南经打山渡槽汇入杭埠河下淮河,中间是一段长长的高冈,周边有20多座古墓。据探查,都是西汉六安国王族墓葬,如双墩大墓般双双排列。这是汉朝夫妻同墓地不同墓穴葬俗所特有的现象。

(双墩一号遗址公园)

双墩大墓位于这些封土堆的中间,宛若众星捧月。这地位说明,双墩大墓墓主身份非同一般。巧的是,合武铁路路基刚好要经过这座大墓。

2006年3月6日,双墩大墓发掘工作正式开始。

考古队雇佣了12名探工——就是会使民国盗墓利器洛阳铲的工人。不到一个月,就将双墩大墓的地下、周边情况,探查得一清二楚。

一号大墓和周边有小型墓葬6座、大型陪葬坑2座。

(双堆考古现场)

考古与盗墓不同,盗墓见到目标后,一般是哪里有宝先挖哪里,考古不能这么干的。双墩大墓的考古严格执行考古规程,按“先小后大、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发掘周边小型汉墓,接着再发掘车马坑。

很遗憾,车马坑已遭盗掘,是早期盗宝者所为。坑内被乱翻一通,遗物杂乱无章,散架的车和马的遗骸横七竖八。

带车马坑的古墓都不一般,安徽是首次发现大型真马整车的陪葬坑,所以主持发掘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很重视,发掘工作非常认真。

(双堆考古现场)

2016年7月,清理完外围后,揭挖大墓正式开始,这是整个考古发掘的重点和核心工作。

因为铁路施工需要,整个堆土堆必须全部铲除。

预推算整个封土超过2万方。这么大的工程量,对考古队来说可不是简单事情,附近都是农田,寻找堆放土场都是问题。或许有网友会说,可以用来铺垫路基啊,但铁路施工方不要。为什么?因为不合格,垫在路基下面会有安全隐患。

从表面看,双墩大墓封土是层层堆积,逐层夯筑,这样的土应该很结实的,但铁路施工方化验后发现,这封土杂质太多,属于膨胀土,高铁路基绝对不能用,一定要铲尽。

(春秋大墓封土堆)

后来,有人出了个点子,把封土送给农民,允许有需要的农民、建筑单位拖运走,一下子解决了难题。

铁路施工方也积极配合挖土,两个月后,大墓的封土全被挖去,整个墓口完全暴露了出来:是“中”字型土坑竖穴大墓。双墓道,分别在东西两边,大墓坐西朝东,朝东主墓道残长19米,西向墓道窄些,长12米。

墓室长约20米,宽约15米。

在墓室中部,发现了4个盗洞。

其实在揭挖封土堆时,考古人员已知道这座墓被盗墓者光顾了,发掘情绪因此一度低落——在封土堆中间有一个巨大的盗洞,十分罕见,从下往上涌着青膏泥。

盗掘这么严重,墓里还能剩下多少随葬品?考古会不会白忙一场!

(现代考古现场,非本文所涉)

清除所有封泥后,墓室露出来时,考古人员又兴奋了——葬式是难以见到的特别葬式“黄肠题凑”,墓主至少是王侯!

随后的考古证实了这个推断,墓主被推断是在西汉历史上、汉武帝时期很有影响的六安国首王刘庆。

黄肠题凑是春秋时期即已出现的顶级贵族用葬法,到西汉时已很成熟,有完整的葬规,与玉衣一样,是汉朝帝王葬事的标配。

其结构是,在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框,形成木结构地宫。

为什么叫黄肠题凑?三国魏人苏林就《汉书·霍光传》中“黄肠题凑”注称:“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曰题凑。”

(双黄肠题凑,上现四盗洞,红圈处)

《后汉书·礼仪志》“大丧”条下刘昭注补引《汉书音义》也说:“题,头也。凑,以头向内。所以为固也。”

可见,“黄肠”是柏木,“题凑”是木头头部向内的堆垒方法。

黄肠题凑本是天子葬制,但天子可以赏赐给功臣、诸侯王使用。双堆大墓墓主不是天子,却用黄肠题凑就是这个原因。

双堆大墓的“题凑”直接构筑于外椁四周,用922根的方木堆垒而成;“黄肠”木心向内,合缝严实。在上用铺了四层方木,共计146根。

(揭去题凑盖后,椁室暴露)

整个题凑高度超过椁室,墓室顶端构架在题凑上面,题凑起到承重墙的作用。如此这般,把整个墓室连成一体,使整体结构严密坚固。

黄肠题凑葬式,现代考古中已发现不少。如湖北石家庄赵王张耳墓、湖南长沙象鼻嘴长沙王墓、陡壁山一号汉墓、北京大葆台汉墓、河北定县八角廊汉墓、江苏高邮天山汉墓等,都是“黄肠题凑”葬制。

双堆大墓的黄肠题规模不是最大,但用料特别讲究,并有创新。

(揭去题凑盖后,椁室暴露)

所用方木制作平整,表面打磨光滑。这些方木质很好,呈深褐色。经鉴定不是柏木,而是就地取材,是当年大别山盛产的栎木。

题凑内分室结构独特,内有双椁,外椁是木椁,内椁是石椁,这是已发现其它黄肠题凑墓中不见的。

双堆大墓的黄肠题凑,不仅仅是墓主生前显赫地位的象征,也有实际作用,对保护棺椁和随葬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盗墓的难度!

(考古发掘现场,石椁被盗墓者砸开)

试想,在没有电动工具的古代,盗洞操作空间又有限的情况下,想在短时间内锯开坚硬的栎木,一层层凿出盗洞,成功实施盗掘是非常困难的。

就是现代合法的考古,在提取这些方木时都费了很大的精力。

2006年10月30日,考古队开始揭取题凑盖板,特地请求铁路建设方支援,开来了大型吊车帮忙。

4层盖板,每层36根,每根宽高26厘米、长约7米多,每根重约200公斤,仅这100多根盖板便吊了整整一天。

可以想见,当年盗墓者在题凑盖板上凿出4个大洞,4层板,每层厚26厘米,加起来就是1.04米。如此之厚的坚硬木层,要费多少事,花多少时间打开?真的难为盗墓者了!

盖板吊完了,里面的椁室露了出来——但考古人在椁室上,又发现了两个盗洞……

(双堆发掘现场)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