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者混进民工队伍,“协助”考古队清理,将金器私藏裤裆里带出
江西明益宣王朱翊鈏墓考古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一般人认为,盗墓者都贪心胆大,为了盗宝,什么都可以不顾。其实也不尽然,贪心是事实,但胆大未必都是,有的也有文物保护意识。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要说的盗墓事件中,盗墓者因为见到了不腐古尸,心里害怕而放弃盗墓,并且主动向文物部门报告——在盗墓江湖上,这事真的算奇葩!
这事发生在40年前。
盗墓者名叫朱应锋,所盗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子孙、明益宣王朱翊鈏墓。
朱翊鈏墓位于江西省南城县境内,具体位置是南城县岳口乡游家巷村附近,这一带有不少明代藩王墓,朱翊鈏墓是其中之一。
朱翊墓地原本有围墙和各种地面建筑,1949年后仍能看到,但后来让当地人拆毁了。
朱翊鈏墓是他和元妃李英姑、继妃孙氏三人的合葬墓。1979年文物市场在南方率先悄然兴起,以前很少见到的盗墓事件开始出现了。
这年冬天,时南城县化肥厂工人朱应锋,拉了游家巷村的村民邱生才等,盗掘朱翊鈏墓。
他们怎么想起盗墓的?原来,当年大队社员在附近挖水渠,发现了这座古墓。
朱应锋与同伙在墓顶上挖洞,然后埋上炸药,炸开了墓顶,由此进入墓室。
朱翊鈏墓以前没有被人盗过。朱应锋与同伙摸进墓室后,知道最值钱的东西都随葬的棺材里,于是将正中的一口红漆楠木大棺劈了开来。
打灯一看,把盗墓者吓得半死,棺内有一具尸体,如刚收殓一样,这正是朱翊鈏的尸体——
只见朱翊鈏身着龙袍,腰系玉带,项挂念珠,足穿黄锦高筒靴。尸身上覆盖着黄锦丝绵被,被上叠放龙袍服饰等——朱翊鈏完好躺在棺材。
朱翊鈏死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到1979年已经376年,这么多年下来,竟然完好如初,朱应锋与同伙听说过,但从没见过这活见鬼现象,特紧张,加上看到尸体身着龙袍,知道墓主非同一般,事情非同小可,害怕了!
在随手带上一些值钱随葬器后,就溜了出来,并主动报告了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希望去考古。
墓顶已被炸开了,原状保护已不可能。
1979年12月,接到消息的江西省文物考古队对这座墓进行了清理,从出土墓志中,知道是益宜王朱翊鈏和李、孙二妃的合葬墓。
据考古报告,朱翊鈏墓造得很有讲究,用青砖砌成由一圹三椁室,平面为横长方形,墓为偏西南向,内用两堵平铺直砌的砖墙,隔成并列的左、中、右三室。三室互不相通。每室长2.4米、宽1.04米、高1.2米。
在椁室前墙外有砖砌墓志室,室横长3.4米、宽 0.5米、高1.1米。红砂石盖顶,内竖置墓志3 方。从志文和冥途路引得知,中室为益宜王朱翊鈏,左室为元妃李氏英姑,右室为继妃孙氏。
各室置木棺一具,棺上又各盖一块绿色大石板,每块长3米、宽1.5米、厚 0.27米。石板凿成边槽搭合缝。在石板上浇80厘米厚的糯米汁搅拌的石灰,边沿也用这种浆汁灰做成,呈斜坡形;盖顶长5.7、宽3.6米,呈斗状。如此做成的椁室,比用水泥浇筑还坚固。
棺盖上还可以看到原有用金粉书写正楷大字,由于石灰浆沾蚀,字迹变得模糊。
因为朱翊鈏的棺材已被盗墓者打开过,考古人员没费劲就看到了棺内情况。盗墓者没敢破坏,所以考古人员看到了朱翊鈏完好的尸体。
尸身下垫有丝绵褥和草席。下面有笭板,板上透雕七个圆孔,孔内镶嵌金钱、银钱,排成北斗星座形。
从朱翊钊墓室内、棺内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随葬品——盗墓者应该后悔当初了。
棺内随葬品多放置在朱翊鈏的头部。从朱翊鈏棺内出土文物清单如下——
丝绸类衣物18件,冠冕2件,青花瓷盘1件,玉器4种22件,玉珠604颗,念珠一串(琥珀珠108颗),折扇1把,木梳2把,历书1册,银钱1枚,金钱7枚,铜镜1面。
其中的青花瓷盘是瓷器中的上品。
这个瓷盘似乎是回炉重烧过。口沿处有破裂后重新粘补、上釉,有再入窑焙烧的痕迹。虽然瓷盘有瑕疵,但文物专家十分高兴,因为见到了明代青花瓷和粘补技术,是一件难得的实物资料。
当时只清理了朱翊鈏本人的棺室。1980年8月中旬,江西省文物工作队会南城县文物保护小组,又清了李、孙二妃的棺椁。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考古队临时雇用了不少当地人参加劳动,朱应锋一伙盗墓的混进民工队伍,帮考古队“协助清理”。
朱应锋贼心不死。在清理过程中,趁人不注意时,偷偷地将一些挖出的金器私藏在手套、裤裆里带出,转手倒卖,弄了不少钱。
这事直到后来他盗墓另一座藩王墓被抓时,连同炸朱翊鈏墓的事情,才一起交代了出来。后被判刑坐牢!
“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