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游学:南阳黄山遗址
#我想对你说#今年7月份有幸被领导派去南阳去参加一个关于黄山遗址的学术研讨会。要知道黄山遗址可是今年年初毫无悬念地拿下社科院的“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和国家局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两项重量级殊荣。主持南阳黄山遗址的马俊才老师更是老家出来的第一个北大高材生,也是考古学界绝无仅有的五次获全国十大发现的传奇人物。所以,一听说有这好事,我也赶紧跟工地领队大人请假,赶紧准备出发。
黄山遗址所在的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南阳为河南省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城市规模位居河南第三。全市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200万,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先后荣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月季之乡、中国曲艺之乡等荣誉称号。
南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大约五十万年前有“南召猿人〞 在此繁衍生息,六七千年前出现了村落和房屋,境内新石器时代遗址星罗棋布。夏、商及西周早期南阳盆地有楚、邓、吕、鄂、缯、谢等古国。公元前821年,周宣王姬静封其舅申伯于谢建立申国,并命召伯虎营建申邑(今南阳宛城),建城史距今己近3000年。春秋时楚设宛邑,秦昭王35年(公元前272年)初设置南阳郡治宛城。西汉时南阳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东汉时作为 “帝乡”。
“南都”的南阳,全郡人口达240万,为全国各郡之冠,经济文化发展达到历史上鼎盛时期。
三国时期,南阳是诸葛亮躬耕之地、刘备“三顾茅庐”的发生地。三国至明清,古宛城一直是地方行政中心。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8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37处。厚重的历史文化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 智圣诸葛亮,名相百里奚等历史名人,更滋养了哲学家冯友兰、军事家彭雪枫、文学家姚雪垠、科技发明家王永民、作家二月河等当代名人。
南阳生态良好,风光秀丽。南阳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是长江、黄河、淮河的自然分水岭,自然景观兼容南秀北雄。南阳交通便利,物产丰富。郑万高铁、焦枝铁路纵贯南北,宁西铁路横穿东西,许平南襄,沪陕高速公路形成“十字”形重要通道。南阳飞机场是河南三大民用飞机场之,可直飞广州、北京、上海、深圳、桂林。南阳素有 “中州粮仓”之称,是全国粮、棉、油、烟集中产地。林、果、药和土特产品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密集。
今天的南阳,正在围绕建设 “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目标定位。
黄山遗址位于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北,距中心城区不远,周边为 “三山一河”(独山、丰山、蒲山和白河) 所环绕。遗址位于白河西岸,西南距我国产玉的名山独山约3公里,西北距盛产石灰岩和汉白玉的蒲山3公里。
早在1958年底至1959年初,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便曾在山顶西部和山西第一台地发掘约1600平方米,出土5件独山玉器。201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确认了遗址的范围,并再次发现与玉器制作相关的遗物和遗迹,推测该遗址可能与新石器时代玉器制作有关。2018年至2022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开始展开对黄山遗址的发掘。同时该项目2020年也被列为“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课题”的重点项目。
如果仅仅是一处新石器时期的区域性中心聚落并不足以引起人们那么大的注意。它具有以下几个十分突出的特点:
首先,从时间上来说,黄山遗址是一处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近两千年的遗址,时代特征明确,而且也反映出南阳盆地这里南北方考古学文化的相互交替。
其次,黄山遗址为南阳盆地的一处中心性聚落。在京汉铁路开通之前,从中原南下江汉平原,南阳盆地是必经之地,比如当年蒙古南下就是从南阳攻打襄阳。所以南阳盆地也是新石器时期江汉平原与中原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错地带。
再者,黄山遗址是一处特征鲜明的遗址,也就是说它不是普通的一个居民聚居的聚落,而是以玉器制作为主的遗址。要知道,玉器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尤为高,人们以玉比德,以玉器为身份尊贵的象征。在青铜器这种高科技出现之前,玉器便是王权和贵族地位的象征。遗址中一个墓葬数以百计的猪下颌骨,也反映着这个聚落人群的富有。所以,这个遗址的人当年真是家中有矿且有手艺的土豪。
然后,得益于发掘者精细和科学的发掘理念和方法。为我们展示了新石器时代以独山玉石为资源支撑,其他地方玉材为辅助,仰韶文化晚期“居家式”作坊群向屈家岭文化时期“团体式”生产模式转变的规律。同时也揭示一套从独山采玉材,到黄山制玉,再经古河道码头连接白河将玉器运输出去的一套生产加工和输送出去的产业过程。这些均很好地填补了中原和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玉石器手工业体系的空白。
最后,黄山遗址仰韶文化坊居住式建筑群是国内保存最好的史前建筑之一,墙体存留高,内部设施齐全,大批遗物原位保存,再现了古人生活与制造玉石器的基本场景。
- 0000
- 0000
- 0001
- 0000
-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