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考古:像世界杯一样燃:从卡塔尔走来的丝路国际交流合作
#2022世界杯#北京时间11月21日0时,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正式开幕!梅西领衔的阿根廷队1:2不敌沙特阿拉伯队,法国队4:1战胜澳大利亚队......球场上鏖战正酣,球迷们心潮澎湃,一个个不眠之夜,一份份意外与惊喜,瞬间点燃了全世界激情。
陕西文博人不会忘记,8年前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就在卡塔尔,孕育了26年,跋涉了整整8年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申遗终于梦圆卡塔尔首都多哈!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以来,我省文化遗产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也逐步提升;文化遗产正以多样化的保护利用成果,主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丝路申遗 比看世界杯还揪心
时间回到2014年6月22日。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卡塔尔公主玛雅莎举起小木槌轻轻敲下,全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考古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说起当时的场景,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白海峰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现在我们知道丝路申遗公布的日期是在6月22日,实际上原计划是在6月21日公布的,结果前面临时加了好几个项目,差不多5个吧,丝路申遗项目就一直往后推。在去卡塔尔多哈之前,我们大概知道国际专家评估报告里建议把丝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是一直不上会表决,陕西代表团所有人都慌了,不知道是不是牵扯到其他问题,会不会有什么变数,不然的话为什么老是往后推,紧张、担心,就怕出现意外。”
这一夜的等待,对参加丝路申遗的陕西乃至全国关注文化遗产的人来说是漫长的、煎熬的,比看世界杯还揪心。
白海峰继续说到,直到第二天下午,也就是6月22日下午3点多,关于丝路申遗的表决终于开始,心提到了嗓子眼,当小木槌敲下的那一刻,所有人瞬间燃了起来,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多国家的代表纷纷走到中哈吉三国代表团的桌子前又是握手又是拥抱,表达祝贺。
这段孕育了26年,跋涉了整整8年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申遗梦圆卡塔尔多哈。
早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启动了“对话之路:丝绸之路整体性研究”项目,开始研究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和当代价值。而中哈吉三国跨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项目就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积极协调下进行的。
丝绸之路项目,2006年正式启动。
当时该项目被定名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国际古遗址理事会在对该项目进行前期评估时,就认定该项目中“起始段”表述存在问题,建议改名。
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与会专家再次提出异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最终的审核决议中,明确建议将该项目命名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国际社会对该项目名称的关注,再次以事实证明了“丝绸之路起点在西安”,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在这7个世界文化遗产点中,张骞墓是唯一一个关联遗产;未央宫是汉代首都长安城内的皇宫,也是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决策之地;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则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起点都城唐长安城的代表性遗存,见证了唐帝国对丝绸之路鼎盛的重要推动。剩下的四处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均与佛教文化有关,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在唐代最终完成佛教中国化后,沿丝绸之路回传西域,这四处遗产均是重要的历史见证。
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也是世界上首例跨国联合申报的形式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项目。
二、丝路考古 国际视野下的合作
首例跨国联合申遗项目从当初的艰难申报到如今丝路申遗的“领航者”,申遗成功使原本分散的众多丝路遗产点整合为一个统一的跨国线性世界文化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指导下具有了统一的标准,纳入到了三国政府的重点保护对象,有了稳定的经费来源和人员保障,保护进入新阶段。
张骞墓(80多年前,西北大学考古人对城固县张骞墓进行过发掘和修缮。从此以后,西北大学考古人就和丝绸之路紧紧联系在一起)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副教授、副院长席会东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丝路申遗成功对新时代西安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首先,申遗成功进一步夯实了西安作为丝路历史文化中心、丝路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中心、丝路遗产保护和遗产外交中心的地位,推动了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的境外丝路考古,促成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国家平台落户西安,为丝路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提供了学术支撑和实践经验。
其次,申遗成功推动了西安丝路遗产点的整合乃至西北地区丝路遗产的集群效应,推动了西安丝路遗产文旅融合和丝路产业发展,为西安重现在丝绸之路历史上的繁荣和辉煌、成为面向中亚、南亚和西亚的国际交流大通道提供了绝佳契机。
2020年,“陕西省丝绸之路考古中心”成立,该中心将统筹全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考古相关工作,促进丝绸之路考古深入实施。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分重点专项项目立项结果,西北大学牵头申请的“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专项“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与苏尔汉河流域古代人类文化与环境联合研究”项目获得立项。
该项目由西北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大学等国内外单位联合申请,项目获得499.79万元经费资助,项目整合多学科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专门人才培养,建设开放共享、合作共赢、国际领先的“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对于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民心相通具有非常关键的学术与社会政治意义。
自1999年起,以王建新教授为带头人的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以寻找和确认古代月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为切入点,重启丝路考古工作。
他们走出国门开展东方视角下的丝路研究,建立大范围系统区域调查与小规模科学精准发掘相结合的考古方式,创新了“游牧文化聚落考古”这一领域的理论和方法,突破了国际学术界长久以来“游牧民族居无定所”的论断,确认了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月氏和康居的文化遗存,从理论和实践上廓清了这两类文化的特征与分布范围,改变了过去西方视角下的丝绸之路研究话语被垄断的局面,使中国游牧文化考古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用中国话语阐释丝绸之路历史提供了实证资料和科学依据。
三、丝路保护 全民共享文化遗产
自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以来,陕西便以此为契机,大力提升唐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张骞墓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成果共享水平。
9月22日,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联席会议在西安召开。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协议》,标志着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开发建设正式迎来国家参与、省部共建的新局面。
现在,当游客走进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排排整齐的松柏勾勒出未央宫宫墙的轮廓。公园通过景观绿化提升、综合管网布置、道路游线改造、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设施配建、遗址保养修缮等系统工程,让遗址公园内城、宫、殿、阁、路的格局得到充分展示。
在遗址保护展示方式上,大明宫遗址保护机构本着真实性保护的原则,分别采取遗址砌体封闭保护展示、原貌保护展示、宫墙标示展示、地面不同材质标识展示、太液池修复性保护展示、微缩景区展示等多种方法,充分展现文化遗产的价值,成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遗址保护展示工作的亮点。
而依托大雁塔建立起来的大唐不夜城荣获“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称号、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试点名单,大雁塔北广场、玄奘广场、贞观广场等以盛唐文化为背景,以唐风元素为主线,不管是本地游客还是外地游客都不忘打卡一游。
西安博物院由博物馆区、唐小雁塔荐福寺历史名胜区、园林游览区三部分组成,在国内博物馆(院)中独树一帜。小雁塔屹立在古朴清幽的环境之中,竹林、青瓦、庭院、长廊,每一处都是绝好的古风画卷。而西安博物院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众多珍贵文物值得一看再看。
此外,重走丝路之路的世界遗产之旅成为文旅新时尚,丝路文旅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丝路文化的普及和丝路精神的弘扬,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丝路遗产点的活化和传承起到社会系统性支撑。
- 0000
- 0000
- 0003
- 0001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