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大年三十前男女老少必做一事,否则过年闹心,此俗现在仍流行
年底洗澡风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老话说,“有钱没钱,洗澡过年。”今天已是腊月二十八,是民间年前洗的最好日子之一,你洗了么。别错过,大年三十12点前,公共浴室都不会停业的,会等着最后一位浴客,这是老规矩。
洗澡过年,是自古就留下来的风俗,与小年除尘一样,也是一种祈吉讲究,有祓除之意。
(农村过年气象)
过年洗澡是要挑日子的,一般集中在腊月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两天。在苏南,腊月二十六日洗澡,谓之“洗福禄”。
为什么会有这说法?方言中“六”译音“禄”谐音,取“身浴福禄、吉祥如意”之意;腊月二十七洗澡,则是‘洗啾卿’,原来,“七”与“卿”韵相同,“啾卿"即“疚疾”,“洗啾卿”就是洗去诸疾,使身体强健。
(过年宝贝)
而北方同样有在新年到来前斋沐风俗,一般选在二十七、二十八两天。
据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 沐浴”条,老北京“岁暮斋沐,多于廿七八日。谚云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而在湖北等地,则有”年前洗个澡,过年百事好”的俗谚。
(老北京过年风俗)
不只男人要洗澡,女人也要洗得干干净净。就是不洗澡,也得把脚给彻彻底底地洗一次,如在山西吕梁一带便有这样的“洗脚”风俗。
腊月二十七洗傍晚,会烧水将脚洗得干干净净,当地有句俗话叫:“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
(清末女人洗脚)
中国人沐洗的历史很久远,此风俗起源于宗教活动。依宋人高承《事物纪原》中的说法:中国人在“三皇五帝”时代,便诞生了洗澡文化,高辛氏开中国人洗澡之先。
洗澡在古代叫“沐浴”,即用水洗发洗身,洗澡水雅称为“汤”,现在不少老澡堂还是这样的叫法。在汉字中,仍然保留远古人洗澡形象的,既不是“沐”也非“浴”,而是“盈”。在甲骨文中,“盈”就是一个人裸身在浴盆中洗澡,有学者认为这个字反映的,便是先秦时期中国古人的洗澡习惯。
(甲骨文“洗”)
(金文“盈”)
洗澡讲卫生,是文明的象征。中国洗澡历史悠久,在古人眼里,洗澡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有时还很神秘、神圣,大有讲究。古时洗澡必更新衣,甚至连洗澡的频率和次数都有规定。
在早期,家里来了客人要先请其沐浴,之后才摆筵席招待,现代人称宴请远方来客为“洗尘”,便是此俗遗风。
(古代公共浴室门头)
而“洗澡过年”是与过年风俗一起兴起的,沐浴时更新衣,洗尘,正是年节所需要的,自然就成为年俗了。
男人在洗澡的同时,还会理发,也叫剃头,这剃头是清朝留辫子时代的叫法。现在的老式澡堂仍能看到,里面有做下活的,还有负责理发的。一般是先发理发,后下澡堂。
(清朝大浴室)
与洗澡一样,剃头也是过年时必须的。所以,老话又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剃头重于洗澡,没有时间洗澡可理,头是一定要剃的。剃头在年节中的意义很大,“头”与“愁”韵同,剃头就是去愁,山西忻州一带便称剃头是揭愁帽。剃头了旧貌换新颜,表示新的一年的开始。
如果头都不剃,那是带着晦气过新年,会交霉运,反之则好事连连。199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渐渐富起来的农村流行盖两层楼,像湖北孝感一带,便出现了“年前剃个头,过年上高楼”的新谚语。
(清晚剃头风俗)
而年底必须剃头也是“正月不剃头”的需要。过去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己舅”的说法,这一说法也应该是在清朝时流行开的。清朝人对剃头很敏感,视为是否臣服的标志。而到民国时,革命党人也将剃头当作是否顺应革命的表现。
所以,民间过去强调过年之前将头发剃剃,也是为了过年平安,免得惹麻烦闹心。这一风俗保留了下来,现代的男女老少也会这样做——别忙了,赶紧去洗澡、剃头吧,要过年了!
(过年贴对联)
- 0000
- 0000
- 0002
- 0000
-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