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过去越冬御寒有一种冬衣,有钱人穷人都会穿,比羽绒服还保暖
69575

过去越冬御寒有一种冬衣,有钱人穷人都会穿,比羽绒服还保暖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49:592

古人为何称皮衣为“裘”?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眼下正是数九寒天,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现代保暖已有各种各样的冬装,古人这个时候怎么办?除了丝绵、麻草外,利用动物的毛、皮御寒是最主要方式——穿皮质冬衣是古代有钱人穷人越冬御寒共同的选择,比羽绒服还保暖,现代北方人也都还喜欢穿。

古人称毛皮制冬衣为“裘”,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即释称:“裘,皮衣也。”据说,冬天穿衣,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就出现。宋高承《事物纪原》“衣裘带服”条称:“裘,《黄帝出军决》曰:‘帝伐蚩尤未克,梦西王母遣道人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另外,清人汪汲《事物原会·裘》还引称:“《物原》:‘伏羲作裘’。“

这些传说还是可靠的。从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已这发现了这个字,写作

(甲骨文:“裘”)

,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卷八)释之为:“象皮毛外露之衣,即‘裘’之本字。”可见,中国人穿毛皮衣服御寒的历史有多么地悠久。而古人为什么称皮衣为“裘”,原因也在这里——毛外露。

在早期,比较讲究的御寒衣物,除了丝绵以外,就是动物的毛皮。

(穿皮衣元朝代)

商周时,毛皮衣服已经成为贵族阶层的服饰,商代甲骨卜辞中出现“裘”字就是这个时代背景。到周代时,裘装已成为贵族冬天常,诗经中便有多首诗歌提到了这样情况。

如《国风·豳风·七月》:“取彼狐狸,为公子裘。”唐朝学者孔颖达疏称:“取狐与狸之皮,为公子之裘,丝麻不足以御寒,故为皮裘以助之。”还有,《国风、秦风·终南》诗称:“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着裘衣的清朝贵族,现代影视再现)

“裘”又称“皮裘”、“裘衣”、“毛裘”、“毳裘”,是用毛皮原料所制作御寒衣服之统称。宋程大昌《演繁露》“毛裘”条:“徐常侍铉入中原,以织毛衣制本出胡虏,不肯被服,宁忍寒至死。”

宋苏颂《和土河馆遇小雪》诗:“薄雪悠扬朔气清,冲风吹拂毳裘轻。”

(新疆出土古代皮裘)

裘有贵贱之分和高档与低档差别,一般以以布帛为表,或为衬里。

据清福格《听雨丛谈》“皮裘”条:“古人衣裘,皆毳外革内,后世毳内之制,未考始于何时。本朝惟外褂之毳向外,若袍袄皆向内也。”

(古代北方辽国人冬天普遍穿皮袍)

皮裘是一种最为原始的服装,汉朝穿着开始普遍,是北方人普遍冬服,后来南方人也喜欢穿皮裘。清叶梦珠《阅世编》(卷七)记称:“自顺治以来,南方亦以皮裘御冬,袍服花素缎绒价遂贱。”

冬天穿毛皮御寒,一直到棉花产量很高的明清时,都是当时有钱有地位者的选择。清人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便称,“冬曰御羔羊裘、草狐裘,富者用火狐、青狐、猞猁狲。”

(新疆出土古代皮裤)

在汉朝以后,裘衣成为古人御寒最重要的衣物。如短的有“皮袄”:用兽皮毛作为夹里的短上衣,流行于北方大部分地区,多用绵羊皮或二毛剪茬、羔羊皮缝制。宋元以后特别流行,《金瓶梅词话》第六十八回:“将皮袄当了三十两银子,拿着他娘子儿一副金镯子,放在李桂姐家,算了一个月歇钱。”《红楼梦》第五十一回:“披了我的皮袄再去,仔细冷着。”皮袄御寒性较强,男女皆宜,至今都流行。

长有“皮袍”,用毛皮做里子的袍服,寒冷时节保暖御寒用,在清朝时流行。

(民国皮袍)

清魏秀仁小说《花月痕》里面有一个情节:“岂知痴珠在都日久,资斧告罄,生平耿介,不肯丐人……自与秃头带副铺盖,一领皮袍,自京到峡,二十六站,与车夫约定兼程前进。”清周寿昌《思益堂日札》:“清周寿昌《思益堂日札》:“嘉庆六年二月初六日,臣永瑆五十生辰,上赐……石青段银鼠皮褂一件,蓝二则段银鼠皮袍一件。”

专用的有“风裘”,这是一种宋朝时流行开的挡风御寒的皮衣,多与“雪帽”搭配。宋王以宁《蓦山溪·如虞彦恭寄钱逊叔》词称:“风裘雪帽,踏遍荆湘路。”金代周昂《寒林七贤》诗:“苦寒如此欲何之?雪帽风裘意自奇。”元赵孟频《木兰花慢·和桂山庆新居韵》:“功名十年一梦,记风裘雪帽度桑乾。”

(古代小说《金瓶梅》第四十六回,下雪时李娇儿穿皮袄与西门庆鬼混)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