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酒店“豪华间”啥样?客人有特殊要求会得到满足,但得有银子
古代旅馆也有查房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再有几天就是国庆假期的,想必大家都很期待,不少网友已准备出行计划了。
以前的头条号中说过古代旅游的事情。这篇文章,再来说说。
(古代大酒店,现代再现)
中国的旅馆业,在汉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除了国营宾馆外,城市旅馆、家庭旅馆都出现了。当时城里的“谒舍”,就是一种城市旅馆,这种城市旅馆数量很多,分布广泛,多供做小生意的普通下层人入住,《汉书·食货志》中谓“方技、商贩、贾人坐肆、列里区谒舍”,就是这意思。
而国营普通旅馆称为“传舍”,服务稍好,专用于接待公差人士,
到魏晋时期,中国的旅馆业被进一步提倡,旅客外出住宿更为方便。晋人潘岳在《上客舍议》中记述,当时“公私满路,近畿辐辏,客舍亦稠”,交通发达的路边,靠近京城的地方,旅馆很多。
这时的旅馆充分考虑了硬件建设,让客人入住后更觉舒适,《上客舍议》称,“冬有温庐,夏有凉荫”,这里的“温庐”相当于现代配有暖气的房间,“凉荫”则是纳凉休闲去处。
古代客房亦分出不当的档次,同样有“豪华间”、“标间”、“多人间”的区别。当然,在古代不是这样叫的,宋元时期,豪华间叫“头房”,明清时因为出差官员多住这样的上等客房,又称为“官房”。
(古代豪华 间,现代再现)
虽然说是豪华间,但与现代相比还是差很多的,也许就是空间大一点吧。现代酒店保姆式服务是难以做到的,但是,客人如果有特殊需求,在很多时候,店家是可满足的,代为寻找提供,当然要另出一份银子的。
这种服务是针对所有旅客的,前提是兜里得有票子,否则只能想想。
普通或较差的房间则叫“稍房”、“陋室”,相当于现代的“标间”吧;多人间则称为“通铺”、“大铺”。
(古代旅途也风流)
再到后来,旅馆的分工和接待对象的划分更明确,有专门接待商人老板的“广源店”、“万隆店”;有面向“驴友”和一般游客的“悦来店”、“吉顺店”等等。随着科举制度的确立,各地还出现了专门接待学子的“状元店”、“高升店”。
和现今一样,客人入住后要进行详细的身份信息登记,有专门的“旅客登记薄”。这种登记簿古称“店薄”,或“店历”,要妥善保存,留底备案,逐月定期交官方查验。到后来,官方加强对酒店的管理,除了治安的需要外,也是为了方便收营业税。
(古代接待过客驿站遗址)
《马可·波罗游记》中,意大利人马可·波罗(Marco Polo)在当时元大都(今北京)看到,所有客栈和旅馆的老板,“要将投宿的客人的姓名写在一个簿子上,注明他们来去的日期和时间,这种簿子每日须交送一份给驻在方形市场的那些官吏。”
具体登记和查验程序,中世纪摩洛哥旅行家拔图塔(又译“白图泰”),在其中国游记中说得更详细:“路中各站,皆有逆旅可以息宿,有官吏专管之……天黑时管理官吏及其书记来舍,将留舍客人,逐一点名记簿,盖印后关门,使客安睡。至次晨天明时,吏及书记复来,依名单唤客起,作一证书。”
(古代行人)
从中可以看出,古代对入店旅客的登记管理相当严格,也要查房的,而且很严。这些“管理官员”,相当于现代的辖区查户口民警。
如果旅客没有身份证明,是不是就住不旅馆,也不是,有财产抵押或是酒店 熟人担保均可。但如果既无资信证明,又没人愿意担保,那只有睡马路了,旅馆是不敢接待的。
这在古代叫“不下单客”,意思是不接待无法证明自己身份的单身客人,这是官府硬性规定,主要是治安管理的需要,“恐有奸寇”。
(古代旅馆喝酒倒挺方便的,真的是“酒店”)
- 0000
- 0000
- 0000
- 0001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