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中国始从越南引进优质稻种,咋搞到的?史料用6字说出真相
宋代最早引进国外稻种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如今米已成中国人正常消费的食物之一。前面文章说了中国人何时开始吃进口大米,这一篇继续聊与大米有关的话题,谈谈中国古代从国外引进稻种的事情。
(袁隆平在田间研究杂交水稻)
说到稻种,大家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古代,没有现代的育种技术,想得到优质、高产的水稻种,只能从国外——越南、泰国这些盛产稻米的东南亚国家引进。
中国从何进引起外国水稻的?从史料所记载来看,在北宋年间。早在北宋赵恒(真宗)当皇帝时,即有从国外进口稻谷的记载。
宋代僧人文莹撰《湘山野录》中有这么一种说法:“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西天绿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珍货求其种。占城得种二十石,至今在处播之。”
注意,“以珍货求其种”六个字,明白无误地说,中国用贵重的货物去换来了。良种,古今都是封锁的,出口粮食可以,但一般不会轻易把粮种也出口,那样等于失去了本国粮食生产优势。就北宋用“珍货”从古越南获取稻种的事实来看,当时越南对水稻良种也是采取保护措施的。
(力主引进越南水稻的宋真宗画像)
越南的稻种确实好。占城国域在今越南中南部,当地盛产水稻,其国水稻很有名,耐旱耐贫瘠,产量高,中国古人称之为“占城稻”。宋代1石相当于120宋斤,约为152现代斤;20石约相当于现代1520公斤。从笔者所查及史料来看,这1520公斤占城稻,应该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批进口稻谷。
这批稻谷并不是用来直接消费的,而是做稻种,中国吃“进口大米”是不是在这个时候,尚不能肯定,但中国人对占城大米特有胃口,是可以肯定的。
《湘山野录》记称,在取得占城稻种后,宋真宗亲自在皇宫后苑中种植,秋收后还特地请身边的侍臣品尝新稻米做出的饭。
《湘山野录》所记属实。《宋史·食货志上一》记载,“帝(宋真宗)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择民田高仰者莳之。”
这事发生于大中祥府五年,即公元1012年。这一年被国内农学界视为中国推广国外进口耐旱水稻的元年。吃进口水稻所做出的米饭,从此成为中国人的生活常态。
(古代插秧)
大中祥府五年,宋廷从福建地区所调取的三万斛占城稻稻种,是当地生产的,还是从占城进口到福建的,史书上没有说明。如果是福建所产,说明占城稻在此之前已引进中国。
从北宋即从越南进口航稻种,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栽种来看,如今的中国非杂交原种水稻,其实也不是中国原产稻种了,早有越南稻基因,甚至就是越南水稻。可见,“转基因水稻”并不是新鲜的粮种培育方法,在自然状态的“杂交”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加上古代人工有意杂合育种,现在大家所见到的中国原产水稻,其实早不是“原产”了。
最后说一个问题,中国是亚洲亚热带地区原生水稻产地,那么人工栽培培水稻,中国是不是最早?在1993年、1995年,农业考古曾两次在湖南道县境内的玉蟾岩,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古栽培稻遗迹,时间距今在14000年以上。
2004年11月,为进一步弄清水稻栽种起源,由美国哈佛大学、北京大学以及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组成的“中国水稻起源考古研究”成立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进行了挖掘,在距离地面1米多深的地方,又发现约12000年前的稻谷。
(古代水田耕作)
而此之前,在长江下游、今浙江境内的河姆渡遗址上,还曾出土约7000年前的人工稻种。这些发现说明,中国确是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人类种植水稻和农业文明史因此大大提前。
对于中国家学界这种说法,越南、泰国、印度等传统水稻生产国并不认同,尤其是印度,根本不服气,因为他们人工种植水稻的历史也很久长,过去农学界有关稻作起源一直存在“印度说”。
- 0000
- 0001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