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元代镇馆文物颠覆《西游记》,沙和尚给唐僧打伞,谁创作的?
元代瓷器上的“西游记”
文/张珍、倪方六
今天与大家聊一只枕头——“磁州窑唐僧取经图枕”(见下图)。请网友先看一下这只枕头的“简历”,我再来讲这只枕头背后的故事。
【名称】磁州窑唐僧取经图枕
【年代】元代
【出土地】蔡语邨(cūn)先生捐赠
【收藏地】广东省博物馆
【文物价值】广东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据说是现存唯一一件绘有西游记题材的完整的元代瓷器。
自从唐朝玄奘和尚到天竺取经后,有关唐僧取经的故事就一直广为传诵。自然成为了之后一些文学工作者比较青睐的主题。传记、话本等频繁出现。但似乎最深入人心,一直为现代人所喜爱的是明代作家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
吴承恩笔下的的师徒五人,相信看过《西游记》原著和电视剧的读者和观众,对他们的形象再熟悉不过了。其实,在神话小说《西游记》未出版的元代,瓷匠就已经创造出了师徒五人的形象。他们长得怎样?那时的西游记又是如何演绎的呢?
沙僧不挑担
(唐僧取经图枕细部)
在中国瓷器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除了名声赫赫的宋代五大名窑(钧瓷、汝瓷、官瓷、定瓷、哥窑)外,还有一个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的瓷窑也很重要。
它就是窑址位于河北邯郸市磁县的磁州窑,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与同一时期五大名窑不同的是,磁州窑产品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同时兼烧白釉红绿彩、绿釉黑彩等品种。
不过最为突出的是,它继承了唐代南北民窑的特点,融入本地特色,精细粗犷并存,豪放工致兼有。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磁州窑器)
广东省博物馆里就这方瓷枕就是磁州窑生产的。这件瓷枕正面四角绘有折枝菊花,前壁上绘有黑色的竹子,后壁绘有猛虎,而两端绘有牡丹图案,枕底有楷书印款“张家造”。就是这样一件瓷枕,却被称为“镇馆之宝”。为何?
这就得归功于瓷枕的主题花纹了。与边角纹不一样的是,枕面上的主题花纹是我们熟知的《西游记》的师徒五人。而他们正在取经的道路上行进。细看广东省博物馆有关瓷枕的图片时,与我们印象中的师徒形象又有点细微不同。
只见师徒一行五人,大步走在最前面的是一脸似猴型,手中侧举一棒子的“怪物”,系孙悟空无疑。紧随其后一人,长嘴大耳, 右肩扛一钯, 右手握钯柄, 应该是猪八戒。排第三的人策马而行, 头上所带似为五佛冠僧帽, 这是唐僧。
(唐僧师徒,现代影视形象)
前面四人应该与印象中的没有什么差异。最后一人应该是那沙和尚。只是这里的沙和尚似乎不像歌里唱的那样用自己的武器挑着担,而是举华盖上罩骑马人唐僧, 并紧步跟随。
由于没有文字说明,至于是如何演绎的就未得而知了。不过据相关报道,有件私人收藏的元代青花大炉残器上也出现的西游记题材,但里面的形象很颠覆,似乎有所演绎。
猪八戒扛了一把扫帚
这件元代青花大炉残器的收藏者,是北京蒙元博物馆副馆长张庆玉。一向痴迷于元瓷标本收藏的张庆玉,为了寻觅珍贵的元瓷标本不惜高价淘宝,甚至卖掉房产去换取他心爱的元青花瓷片。这件残器是他搜集到的瓷器残器中的一件。
(孙悟空,现代影视 形象)
瓷器上令人吃惊的是,孙悟空和猪八戒彻底颠覆了传统形象。只见孙悟空留着平头,一副雷公嘴,头上并无金箍,脚蹬高筒皮靴,手拿金箍棒走在唐僧后面。而猪八戒更是丢掉了钉耙,扛起了一把扫帚。
对此,张庆玉表示,之所以出现孙悟空不戴金箍,猪八戒拿扫帚等画面,很可能是师徒五人已经取经归来,孙悟空取下了金箍,而猪八戒当上天蓬元帅后,在替天宫打扫卫生。
这大概是因为在瓷器上唐僧前面还有一个唐代皇帝的形象,而排名第五的白龙马身披鞯褥,背驮经包,经包光芒四射,像是取到了真经。如果照此说,大概就是“元代西游记后传”了,这倒是令人惊叹了。
(沙和尚,现代影视形象)
而张庆玉这件费尽了周折的的到瓷器残器,在经过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北大文物学院的科技测试,确认是元代的青花瓷,而在瓷器上的画面也是进口料绘制,景德镇不少瓷器大家都表示已经画不出来了。
而类似颠覆吴承恩笔下师徒的形象,已在不只一件的元瓷绘画上出现。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王德安也有一件元青花大炉残器。据王德安介绍,上面绘的唐僧故事是这样安排的:孙悟空走在第二位;沙僧光头剃度,面目清秀,身挑重担,走在第三;第四是猪八戒,猪头画得非常生动,肩扛一把类似于扫帚的东西,大步流星……
看来,我们大家熟知的西游记只是吴承恩的个人想象。至少在元朝,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相当丰富,有多种版本——文学作品本来就应该没有一个情节一个结局。
(元青花,西游记图案香炉 残片)
- 0000
- 0001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