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盗已被盗过的墓叫“滤坑”,如何判断古墓是否被前人挖过?
69916

盗已被盗过的墓叫“滤坑”,如何判断古墓是否被前人挖过?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19:040

民国盗墓者识墓秘诀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盗墓有很多秘诀——经验。前面说了不少使用工具、分辨土色等内容,这篇就来说说关于古墓断代的窍门。

找到古墓了,也知道它的年代了,自然很高兴,但还不能高兴过头。下面要考虑的是该墓是否被前辈、同道盗过,什么时候被盗了。如果早让翻过了,难免白干一场。在这方面,民国盗墓贼摸索出了一套“识墓秘诀”,以此来推测古墓是否保存完好、是否有宝。

图:盗墓现场——盗洞

残酷的事实不只让现代盗墓贼恼火,过去的盗墓贼很生气的就是十墓九空。古墓被盗的时间多集中在下葬后的百年时间内,即早期盗墓,早期盗墓占整个盗墓事件的80%以上。所以,识别一座古墓是否被前人光顾了,第一反应是查看地表是否有盗洞的痕迹。如果找到盗洞了,不用判断,就是被盗过了。

盗已被盗过的墓叫“滤坑”。从盗洞的形状能够推测出墓被盗的大概时间,看是否值得滤坑。如果是早期被盗,可能还会剩下点东西,可能从坑里滤出一些东西。因为古代盗墓贼比现代的有“职业道德”,不需要的随葬品,绝对不取走,这些东西在现代就值钱了。现代盗墓贼则是活土匪,什么东西都要带走,一扫而空,带不走的价值低的随意打掉砸碎。笔者2011年8月在甘肃武威磨咀子古墓葬群,就看到了很多被现代盗墓贼打掉的灰陶。

(图源:网络)

在长沙,古代盗洞都是圆形的,开口大、上大下小;盗坑内的淤土逐年下沉,淤积较紧、湿度高,坑内常发现打碎的古陶器残片。近代盗洞多是开口为长方形的竖井式,即所谓“关中式盗洞”,其长度以能容纳两只土簸箕为限,方便单兵作战;近现代盗洞内的淤土往往很松,泥色杂乱、积水较多,往往还有近现代的瓷片、红砖块、方便面袋、可乐瓶或其他杂物混入。

发现了盗洞,傻子都知道墓被盗过了。如何在没有盗洞的情况下,推断出古墓是否被盗,这才是真本事。

这里来看看长沙的土夫子是判断的。

长沙地面上有不少古墓,其中以先秦楚墓最有代表性。如在2016年11月底,长沙市望城区境内便发现了一处古墓群,其中不少是战国时墓葬,该古墓群目前正在发掘中(见上面、下图)。

(图源:网络)

民国时期,长沙土夫子在判断墓葬年代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如通过水、火这两种不相容物质的变化情况,便能判定古墓的保存情况和随葬品的质量情况。我在《民国盗墓史·秘术卷》中将此总结为他一个“认墓秘诀”——

墓内有气往外冒,小心火起烧眉毛;墓里渗水非好事,宝物都在水里泡。

墓内有气和有水,长沙盗墓贼分别称为“火洞子”和“水洞子”。

“火洞子”,又称“火坑墓”,文中前面提及过,这里多说一下。这种古墓往往年代较早,探孔打穿墓室后,就会有一股清凉气从洞孔内出来,遇上明火,一下就能点着。这种墓因为埋得很深,一般在15米以下,因为没有被人盗过,所以随葬很丰富,盗得一座几代也吃不完。

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现场

但盗这种墓时,一定要小心,不要被火伤着。民国时,长沙附近曾发现了七八座“火洞子”,有一个盗墓贼曾因未曾料到,被意外烧伤。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盗墓贼在长沙东南郊盗得了一座战国楚墓,便是一座“火洞子”。因为附近当时是一座军火仓库,当地人俗称子弹库,此墓后来在考古学上被命名为“子弹库战国墓”。此墓保存相当完好,此前从未遭盗,盗墓贼从中盗得大量的稀世宝物,不少现在散落海外。

1973年重新考古发掘时,发现墓内人骨架保存完整,尸骨上不少部位还附有干瘪的肌肉碎块附着,并出土了中国最早的一幅绢画——《人物御龙帛画》。如果在民国时便进行正规发掘,说不定这具尸骨又是一具与马王堆一号墓出土女尸一样完好的古尸。

马王堆不腐女尸(现在湖南省博物馆展出)

古棺清理现场

马王堆一号墓也是座“火洞子”。为何“火洞子”一定未被盗过?因为一旦被盗过,墓室内便不可聚集大量的、由有机物分解生成的可燃气体。

顺便说一下,我认为,这种可燃气体并不能排除是古人使用的一种反盗墓手段。因为从史书上看,并非年代久远的墓才会“出火”。《汉书· 外戚传》(卷九十七)记载,西汉末王莽专权时,改葬丁姬,墓挖开后,“火出,炎四五丈,吏卒以水沃灭乃得入,烧燔椁中器物”。据东汉王充《论衡》所记,这把奇怪的墓火,当时烧死了数百人。

“水洞子”又称水洞墓。水洞子是指密封不好,积满水的古墓。与“火洞子”肯定未被盗过不同,“水洞子”不能保证未被盗掘过。即便未被盗,情况也不乐观,随葬品都泡在水里,盗出的古物一般质量、品相均没有“火洞子”的好。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