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盗墓利器洛阳铲比国外引进的荷兰钻还好使,却有这么一个死穴
69941

盗墓利器洛阳铲比国外引进的荷兰钻还好使,却有这么一个死穴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47:140

“洛阳铲”的死穴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图:固定铁柄洛阳铲

“洛阳铲”的出现,是民国年间洛阳邙山盗墓猖獗的产物和反映。这把铲子现在被更多的盗墓贼看好和使用,也深受考古工作者的青睐。

现在利用现代测量仪器和技术,进行地下考古调查和勘探的手段很多,如电阻率勘探法、磁测法、地面电探CT技术、地面透射雷达技术、高空遥感技术等。但是,这些高科技手段,都没有一把小小的“洛阳铲”简便易行。

曾有学者作过对比,使用“洛阳铲”与“荷兰钻”(人工推进钻)、汽车冲击钻这三样勘探工具,对河南商丘境内同一处古遗址进行勘探,结果发现,虽然这些钻探工具各有所长,但综合评价起来,还是“洛阳铲”使用简单,既轻便、灵活、效率高,又经济、实用。

图:擅长取土样的荷兰钻

这么说,是不是“洛阳铲”便是完美无缺的勘探工具?不是!“洛阳铲”也有明显的不足,也有一大死穴。其神奇的功能是建立在当地土层深厚、土壤松、地质纯、杂质少、水位低……这类良好的地理、地质条件之上的,在其他地方则变得平庸。

“洛阳铲”最适合使用的土质是黄土和砂质黏土,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能发挥出色,遇到颗粒较大的砾石层及礓石层,效率很低,往往几天都打不出一个探孔。即便现在有了“提沙铲”这类创新铲,效果也不是太好。

再者,遇到地下水时,“洛阳铲”也发挥不了取样作用。如安阳和开封都属河南省,但两地情况不一样,前者可以很好地使用“洛阳铲”,后者则不能。原因是,开封历史上曾多次遭水患,古文化遗址已被深深地淤埋于地下,最深超过百米。而更麻烦的是,黄河在开封段成了地上悬河,导致地下水位很高,土壤含水量大,“洛阳铲”根本提不出土样来。

图:洛阳铲取出的样土

“洛阳铲”的发明人李鸭子所在的马坡村人,便深知“洛阳铲”这个不足。这些出生在盗墓之乡的人,现在大多不再盗墓,而是从事新的职业——出来当合法的专业探工。在国内,来自马坡村及周边的“洛阳探工”,与“洛阳铲”一样出名,因为他们最善于使用“洛阳铲”,受到业务单位的欢迎。洛阳探工在全国各地都有业务,一年到头忙不完。

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前的地下勘探,便是由来自马坡村人的洛阳探工完成的,李鸭子的孙女李金英的儿子还是一个负责人。但是洛阳探工不太喜欢接非黄土以外地区的勘探业务,比如天津那边,洛阳探工就不乐意去“打洞”。

图:北京鸟巢建设工地,地下均经过勘探,由于工期紧,洛阳探工承担了主要任务

为什么?天津地下土质太黏,板结严重,挖起来相当吃力,铲子打在土上就像打在石板上一样。好探一点的地方又因为天津靠海、地下水位高,取样不理想。所以同样的勘探业务,天津的活儿要价比其他地方高出一倍多。

准确地说,“洛阳铲”是黄土地上的盗墓利器,而像江南,如湖南长沙一带,多丘陵、山地,“洛阳铲”就逊色了,还得看短柄锄的神勇!

图:杂土和太黏土质洛阳铲就不好使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洛阳铲也有明显的地域性,各地盗墓贼都在结合当地的土质情况,不断地改造着这种盗墓利器。如目前湖北荆州一带盗墓贼使用一种“荆州铲”,此铲便是在洛阳铲的基础上改造而成:铲头由半圆形变成近圆形,与洛阳铲家族中的“泥铲”颇为相似,可以取出完整的土样,适合当地的盗墓需要。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微信公众号jsnjnfl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