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金校尉:盗洞是这样挖出的
盗墓生涯里的“第一个孔”
本文作者 倪方 六
本头条号前面关于“洛阳铲”的使用已介绍得够详细了,但是光有理论是不成的。许多情况下,要靠自己悟。刚入道时,如果有师傅带着,那比较好办,如果找不到师傅或是不便找师傅,那怎么办?发财有“第一桶金”,盗墓则有“第一个孔”,要学会打好这“第一个孔”。
“第一个孔”是实习作品,但也要认真,更要有深度,孔深就如上面说的,一般在8~10米。
在现代考古勘探时,对第一个探孔内的土层情况都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并绘制出相应的地质图。但盗墓活动中,是不允许这么“斯文”的,都是靠心记。然后,以此孔的土层情况作为参照,在周边顺次打出探孔。地下是否有情况、生土和熟土什么样,是否有想要找的墓穴……都从这“第一个孔”中体会出大概。
“第一个孔”不只是盗墓新手常打的,也是盗墓老贼在异地“做活”时的常规做法。
新手打第一个孔时要注意以下几项:
(1)打到两三个铲体深(50厘米上下)时,便要换一下站位,防止探孔向一边偏斜。
(2)不能向探孔内倒水,水分大的土壤与光滑的铲头接合不紧,泥土易滑落,无法取上来,如果出现地下水,要设法抽净再打。
(3)握铲柄时手不宜太紧,要适当松滑一点。太紧手上易起水泡,实践中常见一个孔未打成,手上便出现了水泡。避免的办法一是加滑石粉,二是戴手套,时间一长,手上磨出一层茧子,就不再起水泡了。
最后,练好臂肌,这是打好探孔对身体素质的基本要求,不过不需要进健身房,探孔打多了,手臂自然就有力了。
盗洞的打法:关中式壁留足穴
上面所说的是“洛阳铲”中“探铲”的使用方法,以及打探孔的技术要领,在《民国盗墓史·秘术卷》有具体交代。那么具体说到盗洞,又是怎么个打法?使用什么样的工具?这里也简单说一下。
盗洞有内孔外洞之说,方圆之分。内孔就是打在棺材上的盗洞,外洞是从地下打出来的。内孔以圆形见多,外洞以方形为宜。这里说的是外洞的打法。
其实,就工具来说,在打盗洞时并不固定,什么好用用什么。家里农用取土铲、锹都可以的,但柄子不能太长,长了用起来不方便。现代有不少盗墓贼喜欢使用部队用的“工兵铲”,就是因为这种铲子柄短,利索、省力。
盗洞打在哪儿,是最有讲究的,这就需要团伙中盗术高超的师傅来定了。往往是根据之前的地下探测,来确定棺材摆放的位置和墓室的走向来定,相当精准、到位。当年曾国藩墓上的盗洞就是这样,正好打在棺头。
(汉式棺椁)
一般情况下,打盗洞都是手下徒弟或是凭力气吃饭的一般同伙的事情。盗墓贼挖洞的功夫很厉害,挖得既快又直。盗贼一般打成关中式的长方形,长、宽各1米以方便两个簸箕(筐)上下为准。大了费力,小了作业不方便。但是要注意,盗洞口不宜开太大,最宽也不能超过1米。为什么?因为口大容易塌方,又不好掩盖。长方形也是现代考古发掘时探沟最常见的形状,不过比盗洞长多了。
当盗洞挖到一人高的深度时,就开始在盗洞的两壁挖出两个马蹄形的足穴来踏足,方便上下。如苏北徐州一带盗墓贼,在盗掘泗阳三庄陈墩汉墓时,便是通过洞壁上的“脚窝”上下的。土装到簸箕里,双手从洞内将簸箕举上来,由上面的接应。继续往下挖深时,就要搭人梯,传递簸箕了。
不管古墓埋得多深,盗墓贼都有办法挖到底(现代不再挖了,而是炸)。而且,往往越深,盗墓贼越兴奋,因为那往往都是秦汉时期的大墓,随葬的东西价值高,好出手。
特别要注意的是,盗洞挖出来的泥土不能堆放在附近,而应该找废洞填放,或是“倒坑”,在附近找便宜的地方,临时挖一个坑把土倒腾进去,不然容易被外人发现。
1999年,一伙盗墓贼在盗北京西郊老山汉墓时,挖了好多天,都快得手了,便是因为没有处理好积土,引起了当地晨练老人的怀疑而导致事发。
当时,附近不断出现新“坟头”,盗墓贼也担心被人看出来,便有意作伪装,在“坟头”上放了松枝、白纸、石头,上面还撒了一些旧土,但还是可以看出是新的。这伙盗墓贼太糊涂了,北京早不允许土葬,用坟头的泥土来障眼岂不是自找暴露目标?所以事发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老山汉墓发掘现场)
当盗洞挖到接近棺椁部位时,师傅就要亲自下去看看,确定下一步怎么办。需要说明的是,打盗洞也是盗墓的基本功,不只是河南洛阳、安阳这些地方的盗墓贼有经验,长沙、宝鸡、北平等其他地方的盗墓贼都擅长此绝活。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微信公众号jsnjnfl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