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哪里的女孩子最喜欢穿木屐?白嫩的脚露出来,李白眼都看直了
古人喜欢什么样的凉鞋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眼下正是炎热的季节,凉鞋成为大家出行的首选。在古代,人们夏天也喜欢凉鞋,其中以木制凉鞋最受欢迎。
图:清末制集木屐摊
过去老百姓夏天所穿最多的,便是木制凉鞋了。木制凉鞋,古人称为“木屐”。
在古代,木屐虽然多在夏天穿着,但并不仅限于凉鞋的功能。较为准确的表达是,木屐是一种多功能的凉鞋。如,古人在雨雪天常会穿木屐,最古的木屐绘画见于南宋人所绘的《雪履观梅图》,这里的“履”,就是一双木屐。而在春天,也有人穿木屐。南宋诗人叶绍翁便是穿着木屐,在杏花盛开之际出去游春的,留下了名诗《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古人怎么想到用木材制鞋的?据说是晋文公姬重耳发明的,与传统的寒食节的诞生有关联。《庄子·杂篇》中有这样的记载,“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
图:《东坡小像》,系明代画家孙克宏所绘,图中的苏东坡即穿带齿木屐
忠臣介子推被烧死后,晋文公悲痛不已,遂将其死时所抱之树取材,制成木屐,以作为纪念。每年到了介子推的祭日(寒食节),即向木屐行礼。此传说无从考证,但木屐出现于先秦应该没错。
木屐的出现,给古人夏天又多了一种凉鞋选择。古今木屐的做法都相似,也比较简单,就是在木底上打上孔,绳索穿孔编结而成。
在古代,木屐是夏天男女通用的凉鞋,并不仅为男性所穿。木屐在先秦出后,到唐代穿出了一个穿高潮,唐代女性最爱穿木屐,穿出了夏日风采。
图:“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木屐,让女性足下生媚
唐代诗人李白《浣纱石上女》一诗中提到的、在河边洗衣服的女孩子(或少妇),脚下穿的就是一双木屐:“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
从李白亲眼所见来,唐代女孩子夏天穿的木屐还是有讲究的,用亮丽的金色作了涂抹,而不是露出原木的本色,这样的一双女式凉鞋,更能衬托出那白嫩的双脚,这双“白如霜”的脚让爱风流的诗人动了心思,诗性大发。
图:逛街也穿木屐的日本女人
李白很爱欣赏美女的足下风光。当年他来到昇州(今南京),路过“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故事发生地、曾为吴国疆域后被越国占领的长干里时,看到南京女孩子既漂亮,又会打扮,她们脚上穿的凉鞋,便是一双木屐,白嫩的脚露出来,连袜子都未穿,把李白的眼都看直。这就是李白《越女词其一》诗中所描写的:“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可以说,在唐朝南京女孩是最喜欢穿木屐的。因为这么有历史,南京女孩的木屐情结比中国其他城市的女孩更深一些,至今南京的女孩子夏日都喜欢穿木屐,不信可以到南京老巷子里转一圈,就明白了。
为什么唐朝女性爱木屐?其实与唐朝女性爱臭美有很大关系。
穿木屐不仅仅凉快,方便,更重要的是可以穿出女性的美,穿出女性特有的魅力。木屐,特别加跟加高的木屐,物理重点相对不稳,女性因为体重和体力原因,穿上后为了平衡,就得积极调整身姿适应,特别是要扭动细腰,避免跌倒……如此便摇曳生姿,女性风韵油然而生。
唐朝女性夏天爱穿木屐,这一时尚被当年来华的日本使唐者和留学生带回了国内,在日本也掀起了穿木屐潮 ,日本女性至今喜欢着木屐。日本木屐的款式和穿法也很丰富,现代的中国人反向日本人学习穿木屐时尚了。
图:逛街也穿木屐的日本女人
女性夏天流行穿木屐,到了宋元时期,就成了稀奇。这个时代流行裹脚了,男人崇尚“三寸金莲”,女孩子根本无法再穿木屐。而到了明清时期,木屐的“雨鞋”功能又被油靴、皮鞋所替代,贵人富者均不再爱穿木屐,木屐由此沦为“穷人的鞋子”。
但是,日本女人却把穿木屐之风俗很好地继承了下来,所以今天的木屐,最好的是日本产的,而穿出最美感的,是日本女人!如果不是因中国后来流行小脚,日本女孩要羡慕中国木屐了!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作者微信号:jsnjnfl
- 0001
- 0001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