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你所不知道的三星堆古城与三星堆文化
70458

你所不知道的三星堆古城与三星堆文化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7:38:290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成都平原北部沱江支流湔江(鸭子河)的南岸。遗址分布面积约12平方千米,核心区域为三星堆古城,面积约3.6平方千米,是四川盆地目前发现的夏商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都邑性遗址。根据对三星堆遗址的历次调查、勘探和发掘,我们掌握了三星堆遗址的分布范围和保存状况,对遗址的性质和文化内涵有了基本的认识,三星堆遗址是古蜀文明遗址并长期是古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在长逾2000年的时间里,古蜀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演绎了人类文明从孕育诞生、繁荣辉煌到走向衰落的完整过程,这样的遗址在全国范围内是仅见的,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

三星堆城址平面结构图

三星堆遗址的核心是分布面积达3.6平方千米的南中国最大的夏商时期的古城——三星堆城址,随着“十二五”以来聚落考古的开展,使得三星堆城址的布局也逐渐清晰了起来,一个由大型多重城圈、超大型建筑、高等级“祭祀坑”、玉石器作坊、早期墓地等重要文化遗存构成的都邑性遗址的面貌浮现在了人们的眼前。以目前的认知,三星堆古城的形成,可能经过了三大阶段:每个阶段城墙的墙体结构都有所差异,可能代表了不同时期的筑墙方法。

1.三星堆遗址第二期:夏时期,这个时期墙体的块状结构非常明显,代表了南方城址典型的筑墙方式。

2.三星堆遗址第三期早段:商时期,这个阶段开始出现主副城墙的结构。

3.三星堆遗址第三期晚段:商时期,这个阶段的城墙堆筑方式比较随意,但仍能看出是大平层、逐层向上的堆筑方式。

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最终在商代中晚期,形成了“一大数小”、面积约3.6平方千米的三星堆古城。城墙将三星堆古城划分出了若干个功能区。根据考古发掘,位于月亮湾小城的青关山土台是一个巨大的、人工建造的夯土台,由于在夯土台上发现了三个超大的建筑基址,因此我们推测月亮湾小城可能是三星堆王国的宫城所在地。青关山一号建筑基址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是商代南中国地区已知的最大的单体建筑。

恒温恒湿考古工作舱,考古人员变“大白”

进入新世纪后的“十二五”期间,借着三星堆考古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契机,我们重点开展了区域聚落形态的考古调查以及三星堆遗址本体的勘探和发掘工作,发现、发掘了青关山大型建筑基址群并在三星堆城址的布局(一大城数小城)和形成过程(先小城后大城)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认识。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委宣传部相继将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工作纳入了“考古中国”与“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的重大项目,借着这股东风,我们再次加大了工作力度,在包括一号、二号“祭祀坑”区域在内的几处地点结合物探[3]等手段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小规模试掘,力图有所突破。

大面具

令人振奋的是,2019年12月以来,我们在一号、二号“祭祀坑”所在区域相继发现了三至八号“祭祀坑”,可谓“小睡数十年,再醒惊天下”。

青关山大型建筑群位于马牧河北岸,而一至八号“祭祀坑”作为祭祀遗存位于马牧河南岸,这种宫殿区和祭祀场所隔河相望,有学者称之为是“人神分割”的、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布局。

三星堆文化是一种多元复合型文化。遗址出土数量最多的是陶器和石器,而这些器物绝大多数都具有很明显的地域特征,在文化因素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三星堆文化还深深烙印着其他文化的印记,体现了三星堆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和吸附性:以金杖、金面具为代表的黄金制品,以大立人像、人面像为代表的青铜雕像,还有三星堆古城使用土坯的城墙筑造技术可能与西亚两河流域乃至更远地区的文明有着某种关联性。

就文明的发达程度、对后世和周边地区的影响来看,三星堆文明并没有达到中原地区夏商文明的高度,但是在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型铜器的铸造、黄金的锻打和利用方面则远远超过了当时的中原。

三星堆祭祀区第二次发掘出现的新器型,比如三号“祭祀坑”那件青铜顶尊人像,既充分说明了古蜀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深刻反映出古蜀人基于自身的精神信仰及文化传统,对来自其他文明的文化因素进行了适合自身的文化选择与改造创新,从而形成了个性鲜明、独特瑰丽的区域文明。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充分体现了古蜀文明、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实证了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发展进程。

三星堆遗址是中华文明早期多元、最终走向一体的典型样本,秦灭巴蜀后,古蜀文明最终汇入统一的中华文明。

大约从三星堆遗址四期晚段开始(距今约3100年),三星堆古城开始衰落,而一支与三星堆文化面貌一脉相承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在以成都西南部的金沙遗址为中心的地域悄然兴起,经过持续的发展后,达到了相当高的文明程度,时间从距今约3100年延续至距今约2700年,使得三星堆文明在成都平原继续辉煌发展,有学者将这一阶段的考古学文化称为十二桥文化或者是三星堆—金沙文化。一般认为,这两大遗址的兴衰交替应该与古蜀国的迁都行为有关,至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迁都,是主动的原因还是被动的原因?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外来族群入侵或者统治集团内斗)?说法不一,目前尚无定论。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16年是古蜀国的最后阶段,在考古学上我们称之为“新一村文化”阶段,有学者称其为晚期蜀文化或者是巴蜀文化。也有一些学者结合文献记载将传说中古蜀国的五个王朝分别与各大考古学文化或著名遗址相对应:三星堆时期对应的是蚕丛、柏灌、鱼凫王朝;金沙时期对应的是杜宇王朝;新一村时期对应的是开明王朝。公元前8世纪,金沙文化(杜宇王朝)终结,可能来自长江中游的新一村文化(开明王朝)统治者将都城从金沙向北有所迁移,但仍然在成都市区,这一时期流行船棺葬,尚武风气盛行并与东边的巴国交恶。

公元前316年,秦国利用巴蜀间的矛盾,先后攻灭蜀国和巴国,从而结束了古蜀国2000多年独立发展的历史进程,但古蜀文明的余晖尚存,直到汉武帝大一统中国以后,考古学文化意义上的古蜀文明才基本上融入了华夏文明。

摘选自,雷雨:《三星堆 青铜时代的奇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