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迹钩沉——寻找失落的年表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任务是,运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夏商周三代的年代学,总目标是提交一份由不同学科研究结论支撑的夏商周时期年代学年表。根据各历史阶段材料的不同情况,“夏商周断代工程”由近及远分别提出如下详略不等的具体目标:
① 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
② 商代后期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
③ 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
④ 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过程,就是《夏商周断代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的实施过程。
1. 研究途径和课题设计
“夏商周断代工程”既然是综合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等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联合实施的研究项目,课题和专题的设置就有必要尽可能考虑有利于推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原则。具体做法是,依照系统工程的要求,按任务目标设定课题,然后,分解课题目标,按需要设置专题。课题和专题均由不同学科混合编组,专题攻关任务交由相关的不同专业的专家承担。然后,综合全部专题的研究成果,形成项目总的结论。这个做法有利于学科交叉贯穿于任务实施的全过程,并使每一位参加者都明确自己承担的专题在整个目标任务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专题学科的相互关联。研究途径主要有两条:
① 对传世的古代文献和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进行搜集、整理、鉴定和研究,对其中有关的天文、历法记录,通过现代天文计算,推定其年代。
② 对有典型意义的考古遗址、墓葬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期研究,并做必要的发掘,取得系列样品,进行常规法和AMS法的碳-14年代测定。
最后对各课题通过不同途径得出的结论进行综合,使研究进一步深化,得出尽可能有较多学科支撑的年代学年表。
“夏商周断代工程”共设9个课题,下分36个专题,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需要又增设8个专题。
2. 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基础性工作
(1)文献资料库和天文数据计算中心的建立
对唐代以前的有关三代纪年和天象的史料记载进行普查,建立夏商周年代与天象文献资料库。同时搜集年表9种(宋代4种、清代5种),制成总表,并根据其源流及纪年情况,区分为以今本《竹书纪年》和以《通鉴外纪》为代表的两系。对唐宋以前有关夏与商前期都城的文献也做了普遍搜集。建立夏商周天文数据计算中心,以方便进行恒星位置的反推计算、星象年代分析、古代行星位置推算。
(2)关键考古遗址的发掘研究和系列样品的采集
确立夏商周考古学文化分期标尺和碳-14年代框架,是建立夏商周年表的基础。在原有考古工作的基础上,“夏商周断代工程”在北京、山西、陕西、河南、河北等地组织了一系列夏商周关键遗址的补充发掘,并新发现了安阳洹北商城和沣西H18等。对相关考古资料加以整理,进行考古学分期研究。在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学者和测年学者密切合作,从不同地层和遗迹单位中采集了一千多份系列样品,用于测年研究。
(3)常规法与AMS法碳-14测年的技术准备
我国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测定考古遗址、遗物年代的工作,过去误差通常较大,主要用于史前考古。为适应“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高精度要求,改造常规和AMS法碳-14测年实验室设备,改进样品制备及测试方法,使常规法测量精度达到0.3%,AMS法测量精度达到或优于0.5%;研究系列样品日历年代校正方法,缩小误差。此外,结合有关课题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还十分重视对年轻学者的跨学科联合培养。
3. 多学科的学术研讨会
为了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和办公室在各课题组研究的基础上,组织了65次多学科的学术讨论会,其中涉及重要考古发现的研讨会一般在考古遗址的现场召开。这些会议对于攻克难点、形成共识起了重要作用。
4. 2000年结题基本达到的预期目标
作为国家“九五”计划支持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实施有一定时限。“夏商周断代工程”在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实现基本目标任务之后,于第九个五年计划的下限2000年结题。结题之时,“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自评估,“夏商周断代工程”实施四年多,各项研究进展顺利,预期目标基本达到,具体如下:
① 以琉璃河H108“成周”卜甲的发现与测年,琉璃河M1193、晋侯墓地M8的研究与测年,以及有关遗址的分期和测年等,建立西周考古年代的架构。以严格的类型学方法排定铭文中“四要素”俱全的西周青铜器顺序,结合“天再旦”日全食记录的证认及周初文献研究,建立金文历谱,给出西周列王年代。
以先周文化与西周文化的考古学研究为基础,通过沣西H18的发现与测年等,为商周分界确定了年代范围。然后综合文献、金文历日研究与天文推算,选定公元前1046年为武王克商年。
② 根据殷墟文化的分期与测年,参照殷墟甲骨的分期研究,建立商代后期考古年代的架构。对宾组卜辞五次月食进行天文计算和证认,推定了商王武丁的年代。采用黄组卜辞周祭三系统说,与商末历日对比,推定了帝辛年代。在此基础上,给出商代后期武丁以下王年。
③ 以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小双桥遗址、洹北花园庄遗址、邢台东先贤遗址等商前期遗址的分期研究与测年为依据,建立商前期考古年代的框架和夏商分界的考古学界标。
④ 依据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分期研究与测年、河南龙山文化登封王城岗、禹州瓦店、新密新砦等遗址的分期研究与测年,对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做了探索,并结合文献夏积年的研究,估计了夏代的始年。对文献中夏代仲康日食与“禹时”五星聚的记载进行了重新研究和推算。
对上述成果进行综合深化,提出了各历史阶段年代互洽,并能与有关数据尽可能吻合的《夏商周年表》。
摘自《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之 引言。内容有删节、调整。
- 0000
- 0003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