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考古发现观展:百年学府 文韵齐鲁山东大学博物馆基本陈列
70782

观展:百年学府 文韵齐鲁山东大学博物馆基本陈列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7:24:244

展览分“百年学府”、“文韵齐鲁”两大部分,分别展示山东大学育人成就和考古学科成就,展现山大贡献。 “百年学府”分七个单元,以学校120年发展脉络为叙事线索,展示名师辉耀风采、学术辉煌成就,传承“为国育贤”办学初心,弘扬追求卓越山大精神。 “文韵齐鲁”分“启明、大东、天下、物华”四个单元,以山东文化史为主线,以山大考古学科成果为副线,精选本校考古出土品,展示文物历史故事和当代考古故事,弘扬齐鲁传统文化和山东考古人探索未知精神。

前言

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1901年,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呐喊中诞生,汇儒家孔孟之精华,承稷下学宫之传统,开创章程办学之先河,成就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之声誉。历经百年沧桑,文理工农医同源分合,学脉归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崇实而求新,融合而开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山东大学坚守兼容并蓄、科学民主的理念,破门户之囿,纳四海英才,一时名师汇集,光耀学坛。五十年代,迎共和国之朝晖,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招贤纳士,励精图治,形成“以文史见长”的传统。 学无止境,气有浩然。

二十世纪后半叶,山东大学与共和国风雨同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创新与改革中不断迸发生机与活力,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文、理兼容的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并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项目,踏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积百年跬步,致世纪千里。二十一世纪伊始,三校强强联合,凝聚学科优势,跻身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青岛校区全面启用,形成济南、青岛、威海一校三地办学的宏大格局。第十四党代会,掀开事业发展新篇章,学校正朝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方向阔步前行。

图强而生 立为国育贤初心(1901-1928)

清朝末年,国弱势危。1901年9月光绪皇帝谕令全国,改书院、兴学堂。同年11月时任山东巡抚袁世凯将省城试办大学堂奏折和章程上奏朝廷,获准后即在济南率先创办山东大学堂。1914年因学制改革停办,大部分师生转入六所山东公立专门学校。1926年山东省政府决定将这六所学校合并,成立省立山东大学。1928年“五三惨案”爆发,学校随之停办。 山东大学堂是中国第一座京外官办大学堂,以“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为办学宗旨,彰显家国天下情怀;其章程通行各省,为举国办学起到了示范和倡导的作用。

汇揽英才 开文理合办先河(1928-1949)

民国时期,战事频繁。济南为战略要冲,饱经炮火侵扰,而青岛偏隅海滨,气候宜人,相对具有办学优势。1929年在蔡元培等人倡议下,国立山东大学改设青岛。1930年以省立山东大学和私立青岛大学为基础的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立。1932年改称国立山东大学,1938年因战乱暂行停办,1946年在青岛复校。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校秉承兼容并包、民主自由的办学理念,广纳全国英才,学术气氛活跃,初步形成文理渗透、理工融合的办学特色,被当时教育部赞为“事属新创、用意尚佳”,创造了学校历史上第一次辉煌。

鼎新革故 扬优势学科美誉(1949-1958)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全国百废待兴,高校也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1951年国立山东大学与华东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山东大学原有的工、农、医及政治、艺术院系先后调出,自设九个系和医学院,发展为文、理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山东大学名师迭出,成果卓越,成为全国学术争鸣的重要阵地。全校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引领,形成“文史见长,加强理科,发展生物,开拓海洋”的办学特色,培育了大批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铸就了学校历史上第二次辉煌。

砥砺前行 守坚韧崇实品格(1958-1976)

1958年以后,社会政治运动迭起,山东大学与国家共命运,在曲折中砥砺前行。 1958年,学校奉命由青岛迁回济南,海洋、水产、地矿三系留在青岛。迁济后,学校先后恢复外文系、政治系,新设原子能系和电子系,在保持文史见长、加强理科的基础上,突出晶体和微生物等重点学科,逐步形成了新的学科体系。1966年至1970年停止招生,1970年一分为三,1974年经周恩来总理批示,恢复原有建制。虽历经磨难和阻滞,但学校一直坚守初心,教学与科研等工作仍取得一定成果,为后续发展积攒了力量。

改革创新 拓快速发展格局(1977-2000)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迎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山东大学抓住时代机遇,落实“三个面向”,推行“文理并举、新老并进”方略,实施“破格教授”政策,坚持开放办学,健全学科体系,人才培养成果突出,科学研究成就显著,科技能力不断加强,学校踏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先后被列入全国 “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为21世纪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夯实了基础。

强强联合 谱世纪跨越华章(2000-2011)

进入新世纪,国家提出“共建、调整、合作、合并”改革方针,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经国务院批准,2000年7月22日,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成新的山东大学。三校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新山大成为学科门类最为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之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开启了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二部分第五单元

追求卓越 建世界一流大业(2011-2021)

在综合国力整体提升、高质量人才需求扩大的背景下,2008年国家提出建设高水平大学及各类型“强校”规划。2015年国务院下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 “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 2011年在建校110周年之际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2018年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了“双一流”建设“三步走”的奋斗目标。学校牢牢把握“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机遇,正努力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转变。

前言

齐鲁,钟灵毓秀之地! 一山一水一圣人。泰山,五岳之尊,是古代帝王标功颂德的圣地,国家祭天礼地的神山。黄河,母亲之河,哺育了勤劳的齐鲁儿女,孕育了灿烂的海岱文明。孔子,儒家之祖,被奉为万世师表。 一族一儒两侯国。东夷族自古聚居山东,在距今四、五千年间谱写了海岱文明史上最壮阔的一曲乐章。齐与鲁是周代山东最大的诸侯国,其创造的齐鲁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凝聚提供了丰厚滋养。儒家源于山东,汉代独尊后影响中国两千余年,并广被海外,惠泽全球。

山大,文明探索之阵地! 立足田野,手铲释天书。山大考古自创建以来,逐步形成“田野考古见长”的学科特色。一次次考古新发现,犹如一页页遗落于乡间城镇的古人手记,为丰富、重建古史提供了重要物证,同时烙上了山大学人访古求真的印记。 学科交叉,科技解奥秘。山大与耶鲁大学共建“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借助科技手段来揭示古环境与人类社会的重重谜团,用有温度、有深度的语言去阐述中国故事、山东故事和山大故事。

启明

齐鲁大地,巍巍泰岱,绵绵黄淮,渤海南域,东海之滨。这里既是东夷文化的故地,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语出《诗经·小雅》。“启明”即启明星,也称金星,是天亮之前最早出现于东方地平线上的那颗最亮的晨星。“启明”,开启文明之谓也。四千多年前,东夷人创造了文字、制作了礼器、炼铸了青铜、构筑了城邑、建立了邦国,他们迎着启明的晨辉,已迈进了文明时代的大门,正谱写着齐鲁大地最为荣光的历史。

大东

商周王朝以各自都城所在地为天下之中,号为“中国”,四周则分别称为东土、西土、南土和北土,此时广域国家概念已经形成。 山东所在“东土”又称“大东”或“东国”,语出《诗经》。其文曰:“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奄有龟蒙,遂荒大东”;“小东大东,杼柚其空”。山东的商代方国、周代诸侯国众多,其中齐与鲁脱颖而出,齐国强兵尚利、鲁国崇礼重学。在争夺交融的历程中,齐鲁两国同其他诸国一道涵养了齐鲁文明,并汇入中华文明的长河,终蓄为民族文化之魂。

天下

秦“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为一统”;汉“并有天下,海内莫不率服”,语出《史记》、《汉书》。“天下”概念至秦汉方才完备,不仅指地理范围和疆域界限,还包括政权和人文内涵。秦皇汉武,开启了天下一统的中华帝国时代。 处于天下版图东域的山东,不仅有着崇高的宗教信仰地位,而且经济实力雄厚。以“镇服天下、夸示外国”之名,秦始皇五次出巡三幸山东,汉武帝九次出巡六幸山东。西汉同姓诸侯国实力,以齐为最,“诸侯大国无过于齐悼惠王”,“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于长安”。

物华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语出唐代王勃《滕王阁序》,形容龙泉、太阿宝剑乃万物精华之化身,后以此形容物品价值之高、工艺之精、造型之美。 魏晋南北朝以后,虽然全国文化趋于大同,但艺术个性却趋向张扬。制作的器物,不仅追求实用,而且讲究赏玩。瓷器的釉彩、书画的笔墨、铜镜的熔铸、石像的雕刻、金银的錾鍱、服饰的织绣,无不显示古人的智慧与创造,无不流露古人的志向与情趣。它们连接古今两端,把握古今脉搏,传递着记忆、荣光与自信。

考古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乃傅斯年先生之语。这是迄今对“考古”最形象的认知,影响了中国几代考古学人。 自1928年吴金鼎先生调查龙山镇城子崖遗址算起,山大与考古学科的情缘至今已历九十余载。在城子崖遗址最早发现了史前的黑陶文化,在尹家城遗址解决了龙山文化分期的学术问题,在丁公遗址找到了比甲骨文早八百年的刻文陶书,在大辛庄遗址发现殷墟都城之外第一片商代甲骨卜辞,在仙人台遗址探寻到了东周邿国王侯的影踪,硕果累累不一而足。百廿山大之际,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落户并启用,正驱使我校考古学科向着更为纵深、广阔的空间迈进!

0004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