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吴壁:夏商帝国高新产业基地
中国古代文明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一大不同之处便是夏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而不是亚欧大陆西部地区主要为兵器和饰品。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张光直先生认为:“对三代王室而言,青铜器不是在宫廷中的奢侈品、点缀品,而是政治权力斗争上的必要手段,没有青铜器,三代的朝廷就打不到天下;没有铜锡矿,三代的朝廷就没有青铜器”。那么夏商王朝铸铜作坊中的铜料从何而来?


而距离“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最近的铜矿资源便是山西南部的中条山。所以,自1958年至今,安志敏、李延祥、佟伟华、戴向明等先生在晋南地区调查多年。至今,他们已经在中条山复地及周边发现了几十处矿冶遗址。这些遗址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位于中条山内,属于采矿遗址,第二类一般在矿山附近,是专业冶铜遗址。在众多冶铜遗址中西吴壁遗址是面积最大的,遗址总面积达110万平方米,夏商时期遗存分布达70万平方米。

2018年春至2019年秋,国家博物馆和山西省院的联合考古队对西吴壁遗址展开了发掘。在那里他们发现了冶铜炉残迹、木炭窑、窖穴、冶铜遗物等。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冶铜炉在当时一般都是烧过之后需要毁坏炉火,取出铜块,所以一般冶铜炉很少保留,而在他们发掘的过程中还正好碰到两处未被破坏的冶铜炉,其中有一个炉子还有当时的殉人。而木炭窑刚开始发掘出来的时候发掘者并无法判断是什么遗迹,直到请教当年一起发掘的民工中一位以前烧炭的大爷才搞明白。果然劳动人民神通广大啊。


然而大约到商代早中期,中条山的采矿业和冶铜业便趋于没落了。对此之前学界对此有了一定的研究,一般认为至商代早期,商王朝势力范围已经到达了长江中游的湖北、安徽地带,反而在临汾盆地势力相对缩小。另一方面,还有人指出中条山的铜矿比较容易发掘的浅层矿在夏商时期基本发掘完毕,而湖北和江西瑞昌岭和安徽铜陵一带还有大批的优质浅层铜矿,所以商时期的重点便发生了转移。

总之,西吴壁遗址的发掘,首次在中原地区揭示出大规模的夏商时期冶铜遗址,它弥补了从铜矿石开采到几种铸造之间所缺失的冶炼环节,填补了中国冶金考古的一个重要的学术空白。夏商先民在矿山开采到铜矿石后,将大部分铜矿石运送到西吴壁进行冶炼,得到纯铜后再运送到都邑冶炼青铜器。西吴壁遗址为历届夏商王朝的崛起与控制、开发、利用铜矿资源资源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