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之乡:甘肃彩陶五千年(从大地湾到沙井)
书接上文彩陶之乡:甘肃史前彩陶的研究历程,主要介绍了甘肃地区彩陶早些年发掘与研究的历史,在文末列了一个甘肃彩陶年代表。所以本文将以时间为轴,具体讲讲从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再到青铜时代的齐家文化、四坝文化、辛店文化、沙井文化所发现的彩陶,这样大家到博物馆看彩陶展览至少有个时间上大体了解。
甘肃最早的彩陶出土于秦安大地湾遗址,大地湾文化距今约7000至8000年。渭河边上的大地湾遗址出土的彩陶质地较粗,器型较少,只有碗、钵和深腹罐等简单器型,纹饰简单,一般是在碗和钵的器口外侧绘一周红色的条带纹,色彩偏暗。尽管如此,这简单的条带却如一片朝霞,宣告了彩陶艺术时代的到来。
稍后的仰韶文化(距今7000-5000)为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期分布最为广泛的文化,影响也相当深远,其中甘肃东部地区在马家窑文化形成之前为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早期的彩陶主要有盆、钵、壶、瓶等。一般在这些器物的口沿和中上腹饰彩绘。这个时期彩陶质量有了一定的提升,彩陶均为泥质红陶,打磨细致,在器物上多使用黑彩,常见有宽带纹、直边三角纹、圆点纹、垂弧纹和鱼纹等。这些线条简洁明快,图案规整有序。
仰韶文化中期彩陶仍然以黑彩为主,红彩和白彩较少。常见的纹样有弧形三角纹、回旋勾连纹、花瓣纹等几何形图案。线条柔美流畅,图案华丽精巧。
仰韶文化晚期彩陶数量大幅下降,但是图案繁多,技法更为成熟。其中,黑彩居多,间有红彩。新出现器物内壁绘彩的情况。常见的纹饰有弧边三角纹、圆点或圆圈纹、漩涡纹、网格纹等,往往由几种纹饰共同构成连续的组合图案,还有独具特色的娃娃鱼、青蛙、狗等象生图案。仰韶晚期出现的以漩涡纹为代表的纹样对之后的马家窑文化彩陶的风格纹饰具有深远的影响。
仰韶文化之后的马家窑文化基本进入甘肃彩陶的鼎盛时期。马家窑文化大体经历了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连续发展的阶段。
马家窑文化早期,距今约5000-47000年。该时期彩陶器型丰富多样,仍然以盆、钵、壶、瓶等水器为主,但也扩展到罐、豆、瓮等其他生活用器。彩陶图案以黑色为主基调,有时会与白彩相配合,形成浓墨重彩的风格。该时期彩陶已经不仅仅在器物某些部位有彩绘,还出现很多通体彩绘的陶器,尤其是内彩相当发达。比较流行的纹样有漩涡纹、水波纹、同心圆纹、网格纹和平行线纹等。此外,还有诸如青蛙、飞鸟、游鱼、人物等仿生纹样。尤其是漩涡纹在大多数彩陶上均有,有学者认为这是表达了马家窑先民对黄河母亲的深厚情感。
马家窑文化中期也被称为"半山期”,距今约4700年至4300年,相当于中原地区挣得不可开交且盛行黑陶的龙山文化时期。该时期甘青地区的彩陶仍然相当盛行,数量相当庞大,占出土陶器总数的约六成。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该时期壶和瓮等大型存储器成为主要器型。彩绘一般装饰在大型壶、瓮的肩腹部,纹饰也更加精美,色彩相当绚丽。常见的纹饰有漩涡纹、锯齿纹、菱格纹、葫芦纹、网格纹等。特别是黑色锯齿带和红色条带镶嵌构成各种连续的漩涡纹。制作精美的彩陶一般器型大多匀称圆润,造型与图案浑然一体,无论平视还是俯视都能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是不折不扣的艺术精品。
马家窑文化晚期也被称为“马厂期”,距今月4300年至4000年,此时中原地区正从龙山文化时期过渡到传说中的夏时期,高火候的灰陶比较流行。该时期甘青地区的彩陶仍然相当发达,特别是一些大墓中随葬彩陶数量相当多,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阶级的分化,彩陶成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之前黑红两彩逐渐被单一的黑彩所取代,纹饰逐渐变得粗犷而松散,图案逐渐趋于繁杂而抽象,精美程度不如半山期,彩陶文化开始出现走向衰落的趋势。该时期盛行红色陶衣,出现了单耳筒状杯等特色彩陶。主要的纹饰有四大圆圈纹、变体神人纹、网格纹、回形纹、折带纹等。其中,四大圆圈纹以内填纹饰丰富多彩而著称,延续了半山期纹饰繁复的风格,回形纹和折带纹则对之后青铜时代齐家文化的一些陶器的装饰风格产生深远影响。
距今4000年左右,甘肃地区应该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同时期我国其他地区的彩陶基本消亡,而甘肃境内的彩陶依然顽强延续,先后出现了齐家、四坝、辛店、沙井等含有彩陶的地域文化。可能自距今4000年左右大范围气候的变化,甘肃地区气候趋于干燥,此时居民的生活方式可能为半农半牧,特别是河西走廊地区可能以畜牧业为主。这样的生活方式,反应在彩陶上,便是器物的小型化,以及带耳器物的大量增加。彩陶上的仿生性纹饰从水纹和水族动物转变为以草原戈壁地区常见的陆生动物为主。
齐家文化距今4200至3700与中原地区的龙山晚期和夏朝早中期大体同时,当然也有夏文化来自齐家文化的说法。齐家文化已经出现了青铜器,且在居民中的地位可能要高于彩陶。齐家文化的陶器质地较粗,器型少,主要为罐和壶,大双耳罐是最具特色的器物。该文化彩陶明显较之前要少,以黑色为主,也有少量红彩。纹饰主要有三角折线纹、菱格纹、方格纹和蜥蜴纹等。个别器物上涂有白色陶衣。
四坝文化距今约3900至3400年相当于中原地区夏代早期至商代早期,已经出现青铜器,是河西走廊一支典型的青铜文化。该文化彩陶数量较多,约占全部陶器的一半。陶器质地较粗,多为夹砂陶,器型以罐和壶为主,矛形钮盖四耳罐、方鼎、长方形盒和埙是该文化的特色器物。彩陶均施紫红色陶衣,黑彩居多,辅助红彩,笔触浓重,有凸起的感觉。很多纹饰都是陶坯干透之后才画上去的,烧制温度低,因此有脱落的现象。该文化彩陶纹饰主要有三角纹、折线纹、竖条带纹、菱格纹、网格纹和折线纹,还有狗、蜥蜴等动物纹样,体现出畜牧生活的气息。
辛店文化距今3400至2800年,相当于商代中期至西周晚期,经济生活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该文化彩陶出土较多,质地粗糙,以黑彩为主,也有红彩,部分陶器施红色或白色陶衣。器型以罐为主,还有豆、盘、盆、杯等,而鼎和鬲则可能受中原商文化影响。出土彩陶图案简洁明了,纹饰豪放粗犷,以条带纹构成的大双钩纹最为常见,还有涡形纹、S形纹、条带纹、回形纹、太阳纹,以及羊、狗、鹿、鸟、蜥蜴等动物纹样。动物纹样的大量出现体现了畜牧与狩猎生活的文化特色。
沙井文化距今3000至2600年,相当于西周早期至春秋晚期。该文化陶器以夹砂陶为主,盛行紫红色陶衣,彩绘均为红彩,以细长的倒三角纹、鸟纹最具特色,另外还有网格纹、菱格纹、条带纹等。沙井文化这些彩陶可以说是甘肃彩陶的最后余音。
从长时段的角度回顾完甘肃彩陶后,虽然对各个时期彩陶的特点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对各种名号的纹饰还是感觉一团麻,所以我以前也不碰彩陶,看展览也走马观花。既然总结下观展的笔记,明儿再整理下各种纹饰是怎么回事吧。
扩展阅读:彩陶之乡:甘肃史前彩陶的研究历程
彩陶与仰韶百年和考古百年
寻找“彩陶西来说”之源——中罗联合考古
2020年游学:永登县马家窑文化彩陶
甘肃历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项目
甘肃省考古文献整理目录
2020年游学:甘肃省博历代文物精品
- 0000
- 0001
- 0000
- 00015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