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历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项目
#吴越国国王钱镠墓被盗#今儿一早最大的新闻便是在临安市政府旁边的吴越国国王的墓被盗。这江浙地区的老钱家可大有来头,虽然后来吴越国灭了,可近代诸如钱三强、钱伟长、钱穆等大家都是老钱家的后人,可谓是历经千年的豪门。而就是这样的家的老祖宗的墓,还是个国保单位,被盗一年多后才被大伙儿知道,这个算是盗墓贼在家门口撒野,可谓是对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最大的挑战,至于为何会这样,大伙儿看看新闻想想吧,希望以后的国保单位能被更好的保护,而不至于一堆好东西都被盗了四处贩卖了,才回过神。不过指不准今年如果对钱镠墓发掘明年还能拿下个年度十大考古发现。
钱镠不多说我们还是继续自己对各个省的十大考古发现的梳理。前天分享了吉林历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项目 ,今天我们走向祖国的最东北的黑龙江,看看貌似在中国古代偏远的苦寒之地究竟有哪些重大发现,梳理了下人家黑龙江与隔壁兄弟吉林一样都是有四项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黑龙江最近几年最令人熟知的就是小南山的发现。因为中国人都喜欢玉器,古代的玉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特色,多年来一般都认为内蒙兴隆洼遗址出土的玉玦是我国最早的玉器。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我国新石器时期北方玉器工艺可能和北边的西伯利亚有关。而小南山遗址发掘出土的饰物中,软玉占半数以上,在玦、环、匕等重器中比率更高。小南山人对温润而泽软玉的重视跃然于物上,将其赋予了巨大的象征性意味,重玉轻珉的观念已经形成。世界人类社会两大最高核心价值体系分别为:西方黄金、东方玉器。前者形成于6000 多年前,后者迟迟未有定论。小南山遗址玉器的发现,确立了东方比西方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早熟了2000-3000 年之久。
除了玉器,我国新石器时期的文化序列在东北地区主要看兴隆洼-赵宝沟-红山文化-小河沿的文化序列。如果再向东北走到黑龙江地区就知之甚少了。在小南山遗址发现连续多时期的文化遗存,跨度15000 余年,对构建黑龙江下游乃至滨海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序列意义重大。其中,第一期距今17000-15000年,第二期距今9200-8600年,第三期距今4700-4500年。该遗址所具有的独特区位优势,大大提高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对话的能力,改变了东北亚的史前考古以日、俄学者为主导的被动局面。
除了史前的小南山遗址外,黑龙江与吉林一样在中古时期发挥了自己在渤海国时期考古的优势,主要为90年代发掘的两处墓地,正好可以和吉林发掘的城址相互补充。其中91年的 渤海国王陵整座墓室长约390厘米、宽约330厘米、高约245厘米,墓室内摆放着十余具骨骼,为多人合葬。壁画内容可分为花卉和人物两类,花卉基本形式为二方连续的团花,图案美观,色泽艳丽。墓室四壁及甬道两侧为人物形象,多已剥落,但人物的姿态与服饰仍依稀可辨,墓室四壁人物多为女性,面部丰腴,颇具唐风,甬道南端东西两壁的人物为武士形象,造型生动、传神。渤海王陵区内大型石室壁画墓的发掘为渤海史研究提供了葬俗、埋葬制度、人种、建筑、艺术、服饰、礼制等多方面的宝贵实物资料,尤其大批完整的骨骼标本的出土,对它们进行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可以确定它们的种属。可惜目前可以找的资料十分有限。
在之后92年到95年发掘的渤海国“三陵2号墓”。经发掘整理,确认该墓为渤海王陵区内大型陪葬石室壁画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该墓墓室四壁、顶部及甬道两侧都有精美花卉和人物壁画。墓室内没有发现随葬品,在墓道填土中出土了陶兽头、铁镞、蚌壳、兽足、陶盆、文字瓦等物品。这样的情况指不准可能之前也被盗过,对渤海王陵的发掘说不定也是抢救发掘。
如果对这些发现感兴趣,可以参考下边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六顶山与渤海镇唐代渤海国的贵族墓地与都城遗址》,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11月。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宁安虹鳟鱼场 1992-1995年度渤海墓地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9年。
李陈奇、赵评春:《黑龙江亚沟刘秀屯发现宋金时宫殿基址》,《中国文物报》,2002年12月27日。
李有骞:《小南山遗址2019—2020年度考古发掘新收获》,《中国文物报》,2021年3月19日。
- 0000
- 0000
- 0001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