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6万元捡漏编钟,被誉青铜器第一人,没有他就没有上海博物馆
在发展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过去的小桥流水、车马黄泥,以及那几周才能慢悠悠寄到的信件仿佛已经上辈子的事。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五花八门,过去尽情四射奋勇拼搏的年轻人已经变得两鬓斑白,快速、碎片化与过去悠然迥然不同,不过发生巨变的昨日与今日,在现代依然不变的是对于先人的缅怀,对他们功绩的肯定。
每一个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明星,被誉为“青铜器鉴定第一人”的马承源就是令考古界熠熠生辉的人,同样他也让中国的博物馆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他既是青铜器的骨灰级粉丝,青铜器和古文字研究的泰斗,也是上海博物馆曾经的馆长,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如今的上海博物馆。
热爱文物,自学成才
当年战乱结束,祖国安定以后,结束地下工作者的马承源在1954年之前一直在做着与文物无关的工作,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生平最大的爱好——古玩,他没事就会去古董摊转悠,1952年上海博物馆成立之后第一次开馆,第一位参观的人就是他,因为老领导陈向平的推荐,马承源1954年得以到上海博物馆工作,至此开始了与上海博物馆的情缘。
热爱文物的马承源痴迷于青铜器,虽然被誉为“青铜器鉴定第一人”,但是他并没专业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他是因为热爱自学成才的,对于他来说,中国当时以郭沫若、容庚等为首的大家学者都是他的老师,他从一切可以学习到知识的地方疯狂地汲取,像一个渴坏了饿坏了的孩子。
而在上海博物馆工作完全让他将理论得以实践,再加上潜心的研究,最终成果丰硕。专注与热爱成就了他,同时也为上海博物馆的建设埋下了伏笔。因为他,日后上海博物馆会成为是国内最好的博物馆之一,同时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素有文物界“半壁江山”的美名。
青铜器的宝库,上海博物馆的“疯子”
博物馆作为存放着几千年来人类文明文化成果的地方,藏品数量惊人,游历一次上海博物馆完全就是感受到中国历朝历代各个方面的前世今生。在上海博物馆中最出名的就是青铜器,这里收藏着数量可观的青铜器,这对于青铜器爱好者来说完全是最好的学习圣地,一场精彩绝伦的完美视觉盛宴。
但是上海并不是一个会出土青铜器的地方,那这里为何拥有着全国最为丰富的青铜器?如此多的瑰宝汇聚,实则多亏了馆长马承源。
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上海博物馆的人提到马承源就会啧啧称奇是“疯子”。因为他痴迷于文物成魔,一生大半的时光全部贡献给了这些冰冷又温情的文物。自从27岁的他接手上海博物馆以来,大力发展对于文物的寻找。尤其是令他沉醉痴迷一生的青铜器,更是寻找的重中之重。
那个年代,人们对于文物的保护意识远远没有现在高,与其他寻宝的人不同的是,马承源很喜欢东窜西窜,尤其是香港的古玩市场,更是他的重点关注对象,他的目的就是在真真假假的古董堆里刨出来货真价实的,然后放入上海博物馆以礼相待。为了买下那些宝贝不惜倾尽私人财产,就算是累到病倒只要一口气缓过来了就会冲冲冲。
1998年9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爱丽舍宫亲切接见以马承源为团长的上海博物馆代表团。
他完全将文物视作比自己性命还重要的东西,西周鄂叔簋、西周叔硕父方甗、上博楚简与晋侯稣钟等得以归属于上海博物馆马承源功不可没。
是社交达人,同时慧眼识珠
上海博物馆为什么那么多藏品?国家给的经费那么多的吗?其实就算国家想要对博物馆大力建设,但是经费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上海博物馆那么多的藏品绝大部分的经费都是马承源化缘化来的。
为了寻找文物,自从成为上海博物馆馆长以来,马承源与认识的热爱文物的人交情都非常好,只要是热爱文物的人,无论身份地位,一概平等对待。关于他所知晓的文物知识也都倾囊相授,只要是正规保护文物的,他都愿意帮忙。
从上海冶炼厂回收的废铜中抢救的西周鄂甚至于在特殊时期,有大批量的文物流入上博,都是来自藏家对于马承源人品秉性的钦佩信任。当年在特殊时期,很多人都被抄家,但是家中的文物要是没有人保护最后很有可能粉身碎骨,许多的藏家都要求上海博物馆保护自己的文物。
著名的青铜器收藏家李荫轩先生在自知已经无力保护青铜器的时候,直接打电话给了马承源,他二话没说立马组织人手抢救那些文物,而等到所有事情结束之后,马承源却将那些文物全部尽数还给了原来的藏家,包括那些来没来得及联系他,他自己想办法找到保护起来的文物。马承源的这一做法得到了许多藏家的钦佩,大家记得他的好,于是很多人都选择将自己的宝贝捐赠给马承源所在的上海博物馆。
除了别人的捐赠,马承源的慧眼识珠也对上海博物馆的建设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1990年在香港的古玩市场,马承源发现了宝贝但是资金有限,在朋友的帮助下马承源用6万港币拿下了一套古老的编钟。
马承源在上博新馆建筑工地
几年之后,他又在朋友的帮助之下买下了两批战国时期书简,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像此类事件还有很多,也正因为如此,再加上他到处捡漏,大家都愿意帮助他,日子长了上海世博会的藏品日渐丰厚,上海博物馆的再次建设也提上日程。所有的一切都在往最好的方向发展,上海博物馆在国内外的地位声誉都非常的高。
对中国青铜器的研究与对上海博物馆的建设成为了马承源一生的追求。如松之盛,似兰斯馨,形容马承源再贴切不过。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