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青海挖出吐蕃国王墓,惊现“共命人”,暗格出土金器价值百亿
位于青海省乌兰县的希里沟镇,无意间出土了一座吐蕃时期的贵族大墓,在考古工作人员决定对这座珍贵的大墓进行保护性发掘。
就在挖掘的地下三米左右深度的地方,竟然意外的发现了一个殉葬坑,坑内掩埋着一副殉葬人的骸骨。
根据有关专家考证,这种殉葬方式,就是在我国唐朝时期,在西域吐蕃王朝贵族中间十分盛行的“共命人”殉葬。
除此之外,专家们还在墓室暗格当中发现了数百件造型精美,保存完整的珍贵金器,粗略估计价格接近百亿。
“共命人”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殉葬制度,这座大墓里到底又出土了那些珍贵的文物呢?
青海吐蕃大墓惊现“共命人”
2019年,青海省乌兰县希里沟镇,在镇外一片开阔的土地上,一个巨大的采光棚,显得格外引人瞩目。
这可不是什么随随便便搭起来来帐篷,这是省考古队的工作现在,在这个巨型的采光棚下面,一座吐蕃时期的贵族大墓,正在等待挖掘开发。
说起吐蕃王朝,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对大唐的文成公主与吐蕃的松赞干布联姻的著名历史事件并不陌生,据记载,松赞干布即位时,已经是第33任吐蕃国王了。
可是吐蕃王朝的文字,却是到了松赞干布继位的时候才开始创制,所以在这之前吐蕃王朝的历史更迭和风土人情,都没有更为详尽的记录。
再加上吐蕃王朝墓地的发掘也极其稀有,所以,关于吐蕃王朝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考古界的一个难题。
而这次在青海挖掘出土的这座吐蕃古墓,对于解决这个考古界的难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工作人员小心地清理着墓地表层的泥土,就连挖出来的沙土都用筛子细细地筛过一遍,生怕错过可能混在土里的任何一件小小的文物。
这一天,墓地的清理工作进行到地下约三米的时候,一个拿着小刷子扫着浮土的工作人员,突然惊呼一声,原来他发现了一根人骨头。
大家纷纷跑来查看,顺着这根骨头清理完周围的泥土后,一具完整的人形骸骨,出现在大家面前。
这人生前是什么身份?为什么会死在这个吐蕃古墓里?
专家们通过专业的仪器鉴定后得知,这副骨骸的主人,在死时,正值壮年,而且身材魁梧,体型强壮,与他一同埋葬的还有类似武器的物件,让人感觉就像一位忠心守护主人的卫士。
面对这样的情景,在场的一位专家提出,这个土坑里埋葬的可能是墓主人的“共命人”。
什么是“共命人”呢?根据《唐书》记载,在吐蕃王朝时代,吐蕃的贵族、君长或者领袖们,为了保护自身安危,往往都会在身边带上一名“共命人”。
“共命人”的挑选是极为严格的,一般都会挑选身强力壮,且家世清白,对君上忠心耿耿的年轻男子,一旦被选中,就要时刻跟随在主人身边,寸步不离,随时做好准备准备牺牲自己,保护主人。
他们是主人的心腹、仆人、卫士,有时也会有如同父子般的情谊,一旦主人遭遇不测,或则是因病离世,这些“共命人”就会自杀殉葬,去到另外一个世界,继续追随和保护他的主人。
活人殉葬,在我们现在人看来是非常残忍的事情,但是在尚未开化的西藏奴隶时代,这些“共命人”会觉得殉葬是一种表示忠诚的行为,是光荣的,所以,“共命人”殉葬大多都是自愿的。
对于这种独特的丧葬习俗,早已经被尘封在浩渺的历史长河里,考古专家也是第一次亲眼见到只在文献记载中出现过的“共命人”,确实是让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欣喜不已。
能拥有“共命人”的墓主人,在吐蕃王朝的身份一定非常尊贵,这不由得让大家对接下来的挖掘工作有了更多的期待,不知道还会有什么样的惊喜在等待着他们。
绝无仅有的吐蕃壁画
挖掘工作继续向下进行,又经过几天的清理,这座大墓的整体结构完全展现出来。
这座大墓是由前室、后室和两个侧室组成一个长方形的砖室墓,垂直向下的深度达到10米,在墓室里运用了大量的切割平整的上等柏木。
要知道在植被稀少的青藏高原,别说是上等柏木,就是一般的树木,也是极为罕见的,一次能用这么多柏木建造墓室,看来这个墓室主人的身份可不是一般的尊贵。
就在工作人员专心清理墓道时,对面已经斑驳不堪的白色墙面上,一些鲜艳的颜色,和零散的线条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走近细看,居然是壁画,在场的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居然看见了吐蕃时期的壁画,在青海的考古史上,从来都没有发现过壁画,而且还是彩色壁画,这是青海考古史上的第一次。
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仔细观赏着这绝无仅有的千年前的壁画,在场有对壁画比较有研究的专家,告诉大家,这幅图描绘的是驱赶动物去进献的场景。
其画面既有大唐的庄严气象,又有青藏高原游牧名族的特色,二者巧妙融合,相得益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壁画虽历经千年,色彩依旧明艳鲜亮,不得不佩服我们祖先高超的颜料制作技艺。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整个墓室修建的十分精细,密封相对较好,壁画没有被氧化腐蚀,才得以保存至今。
为了能将这珍贵的壁画完整的保存下来,我们的专家也是尝试了很多方法,最后,一致同意使用一种叫“薄荷醇”的涂料。
具体的做法是:在壁画上覆盖一层干净的白色面纱布,然后将适量的“薄荷醇”涂抹在纱布表面,静待一段时间。
等“薄荷醇”完全凝固以后,纱布就跟壁画紧紧地粘合在一起,再小心地取下纱布,这样,整张壁画就被完整地从墙上提取下来了。
当大家小心翼翼地取下整张壁画时,这才发现,汗水已经浸湿了整个后背,但是能保留下这么珍贵的画作,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妥善安置好壁画,考古队一行人继续向墓室深处走去。
随着行进,大家吃惊的发现,除了壁画,在墓室的柱子、横梁和木框上,还有大量的彩绘图案,有跟佛教内容有关的庄严持重的团花,也有色彩鲜艳的宝相花。
特别是在柏木搭建的墓顶,还描绘着中原地区十分流行的飞龙、仙鹤和犬类的图案。
图画中,飞龙身姿飘逸,仙鹤展翅遨游,其他的动物和飞禽走兽,也向着同一个方向,做出飞行或者奔跑的姿态,这是不是暗示着墓主人统领一切,万众归一的尊贵地位呢?
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考古队决定,将这座大墓,整体搬迁到博物馆中,谁也想不到,还有更大的惊喜,在等待着考古队员们。
暗格中居然藏着精美金冠
决定了整体将古墓迁回博物馆以后,大家就开始明确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负责的工作内容。
就在大家正在紧张忙碌的时候,考古队员们惊奇的发现,在外侧的墓坑壁上,居然出现了以巨大的裂缝。
看到这个裂缝,在场的工作人员心里都是一沉,第一反应是这是盗墓者为了进到墓室,偷盗随葬品而挖掘的盗洞。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墓室里的随葬品极有可能已经有极大的损失。
当大家靠近裂缝仔细观察后发现,这条裂缝并没有打穿棺椁的底板,而且周围也没有出现被盗掘的现象。
看来,这个裂缝因该是在修建墓室的时候,刻意预留出来的,与其说裂缝,不如说像个暗格。
如此隐蔽的暗格,应当是墓主人为了隐藏自己心爱之物而特意修建的,这样即使有人进入墓穴也不会找到其中的珍宝。
只是墓主人这么也不会想到,他精心设计的机关,在“整体搬迁”的情况下轻易被考古人员们发现了。
我们之前说过,这个墓室有前室、后室和两个侧室,这个暗格就隐藏在后室之中。
当工作人员将周围地木块和泥土清理干净后,一个通体红色的木箱子出现在了大家面前。
因为年代久远,木箱上落满了碎石,为了防止碎石损坏箱内的文物,大家决定取出木箱前侧的挡板,看看情况再说。
挡板打开,大家纷纷弯腰往里看,这一看不要紧,在场的所有人几乎都惊呼起来。
绿松石、扳指杯,眼前的珍宝其实华贵霸气可以形容的,特别是那顶被泥沙掩埋了一般的鎏金皇冠,满满的王者风范,扑面而来。
为了更安全稳妥的取出文物,大家开始一起动手清理木箱盖板上的碎石,经过差不多一天时间的清理,箱子终于完整的出先在大家面前。
当大家轻轻挪开箱子的盖板后,箱子里的全貌终于显露出来。
除了刚刚看见的宝石、金冠外,工作人员还发现很多类似玻璃质地的透明珠子。
鉴于木箱里此时已经堆积了大量泥沙,为了防止像这种珠子一样的细小文物被遗漏,工作人员找来筛子,对木箱里的泥沙一点点过筛,果然发现不少遗漏的珍珠。
细心的工作人员发现,这些珍珠并不是散落在泥沙里,而是非常有规律的排列在一起,,这让专家不禁怀疑,这些珍珠难道是金冠上的冕旒?
不管怎样,等到金冠的真容完全显露出来后,所有的疑问就都有了答案。
由于金冠埋藏地下多年,已经出现了松散的现象,当工作人员万分小心地将金冠取出后,立刻放在专门的隔离箱中保存,还用柔软的海绵将箱子缝隙填满,进行固定。
这时,大家才有机会仔细地观察这顶金冠。
这顶鎏金工艺制成地金冠,大约30厘米左右高,一共有四个面,每一个面都雕刻有龙、凤和狮子图案,雕工精美,连凤凰的羽毛都纤毫毕现,此外金冠上还镶嵌着非常多奢华的宝石。
千年前,金冠被虔诚的保存于古墓之内,千年后,在考古工作人员的努力下,金冠重新绽放异彩,这不得不说是冥冥之中的缘分。
与金冠一起被发现的,还有一个鎏金的酒杯。
酒杯造型是非常典型的中亚风格,酒杯的内壁十分光滑平整,酒杯外壁上有着繁复的纹饰,特别是上面点缀的绿松石,更是凸显的这个酒杯身价不凡。
在以往出土的众多同类器具之中,还没有一件可以在精美程度和贵重程度上与其比肩的。
从这些异常贵重的随葬品来看,专家认为这个墓主人应该不是个一般的贵族,应该是在乌兰地区一带享有极高威望的统治者,而且与吐蕃王室还有着十分密切的来往。
乌兰的这座大墓,带给考古队员们太多的惊喜。
殉葬的“共命人”,独一无二的壁画,让人震撼的金冠,任何一件,对于青藏乃至与全国考古界来说都十分重要的发现。
这样的重要发现在乌兰的大墓里,出现了三处,这让乌兰大墓轰动一时,整个考古界都为之震动。
当年,乌兰大墓被评为该年度“十大考古发现”,实至名归。
- 0001
- 0000
- 0001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