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曲折的挖掘经历,与巨大的损失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提出了挖掘古代皇陵的考古计划,并得到了政府的批准,当时计划中的首要目标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长陵,然而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长陵方面没有任何收获,考古人员又把目标转向献陵,同样找不到线索。
最后,经过全面的实地勘察和探访,决定先挖掘营建年代较晚的定陵。
1956年5月17日,对定陵的挖掘工作正式开始。
发掘队雇请了60多个农民协助挖掘,目标是先在宝城内侧外挖一条宽3.5米,长20米的深沟,看看情况。
刚挖到一米多深,考古队员就在宝城内侧的墙壁上发现了隧道门,十几天后又在城墙的下方发现了一个券门,还在深沟两侧发现了两道砖墙,两墙之间形成一个隧道,伸向宝城的深处,这应该就是历史记载中,通向地宫的隧道,考古队没有继续深挖第1条沟,而是在其延长线上挖开了第2条探沟,奇怪的是,第2条探沟一直没有新的发现。第1条团购中的隧道砖墙也消失了,挖掘工作一时陷入困境。
转机出现在9月,这一天,一个参与挖掘的农民在第2条探沟的深处,发现了一块小石碑,上面刻着这样一段文字,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金刚墙就是地宫的墓墙,这段话就明确提示了地宫的具体位置,所以考古队又根据提示,挖了第3条探沟。
次年5月份,考古人员找到了坟墓的外墙,金钢墙。其上有一个梯形开口,就是万历皇帝入葬时的入口,接下来,就可以通过这个入口进入地宫了,第1个进入地宫的是考古专家庞中威,在他之后又有几个人进去,他们找到了地宫的大门,然后考古队把金刚墙完全打开,地宫大门就出现了,整个地宫全部用巨大的条石砌成,一条纵向的中轴线,把地宫分为三个大殿,前殿、中殿和后殿。
前殿的地面上,铺满了腐烂的条状木板,中殿内摆放着用白石雕刻成的座椅,座椅上雕有龙的图案,座椅前面是一口盛满了黄蜡的大瓷缸,即民间传说中,用来祭祀的万年灯。
定陵地宫的左右,还有两个配殿,与主殿之间通过狭窄的甬道相连,这里应是留给妃子陪葬的墓室,但没有被真正使用过。
后殿隐藏在地宫最深处,在里面发现了三口棺椁,印证了,定陵,是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合葬墓,考古人员打开了万历的棺椁,其内部突凹不平,上面还盖着一层金被,万历的尸体,被层层文物叠压着,已全部腐烂。
定陵中,出土文物达3000多件,其中,除少量祭祀用的礼器,绝大多数都是万历皇帝和两个皇后生前的生活用品,其中,包括一件衮服,这是皇帝祭天帝、宗庙等大典时穿的礼服。
翼善冠,金丝编织而成,是明代金银细工的杰作。
孝端皇后的九龙凤冠,还有许多精美的首饰,如:双鸾衔寿果金簪、金镶紫晶兔簪等。
这些发现,都可谓是稀世之宝。
在当时那个年代,由于对考古经验的不足,缺乏对文物的保护意识,有些文物遭到了破坏,丝织品被氧化,对于我国是不小的损失。
亲爱的朋友们,关于这篇文章,您怎么看呢?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您的支持是我写文的动力,如果喜欢此种类型的故事,请关注我,下一篇更加精彩!
- 0000
- 0001
- 0000
- 0003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