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陵,堪称中国古代建筑中,陵墓建筑的典范之作
永陵的墓主王建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君主,他英勇善战。在唐末混战中,逐步占据了大 片地区,并于公元907年称帝,建蜀国,定都成都,11年后,王建病逝,安葬永陵。
永陵的建筑形式颇具特色,积土为陵,陵冢呈圆形,改变了以往我国帝王陵以方为贵,陵冢多做覆斗式的传统,创后世圆形陵冢之先河。
永陵直径约80米,高约15米,陵冢底缘有9层堡坎,地下4层,地上5层,每层间以锁口相链接,这样就可以防止冢土流失,这种陵墓堡坎的作法,也多为后世所借鉴。
永陵是目前所知,唯 一一座墓室修筑在地表之上的陵墓,永陵的墓室建筑砖石结构,即先在平地起券14道,上铺石板,再上为青砖护拱,以上在层层夯土形成圆形陵冢。
这种建筑方法,可能是考虑到墓室的防水问题,墓室两侧达6米厚的直墙和北面三米厚的金刚墙,以及顶部14道厚重的护拱,都由巨型青砖砌筑,形成了坚固的陵墓保护体系,可谓固若金汤。
墓室的平面布局,分前、中、后三室,三室之间,以木门为隔,前室为羡道,中室设棺床,上置棺椁,后室石床上安放王建石像和谥宝、谥册、哀册等葬仪法器,墓室的内部布置,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使整个空间,显得高大宽敞,永陵的这种结构,相当符合建筑力学的原理,堪称中国古代建筑中,陵墓建筑的典范之作。
永陵中出土的文物也不乏杰作,其中,就有国 宝 级文物,石刻王建像,这是我国唯 一保存至今的古代皇帝真容雕像。
石像为红砂石圆雕,通高86厘米,身着锦袍,头戴璞头,腰束玉带,足蹬皮靴。雕刻手法写实逼真,雕刻技艺精湛传神,与历史文献记载的王建形象相当一致。
据说,王建为自己建石像,是由于他信奉道教,他相信这样的石像放入墓中,会让活人延 年 益 寿。
同样出土的石刻,还有浮雕的24乐舞伎,其中乐伎22人,舞伎2人,乐器23件,可分为弹拨、吹奏、打击三大类,既包括汉民族的传统乐器,也有少数民族的乐器,甚至还有来自外国的乐器。
这是我国同时代的各类文物中,乐舞场面ZUI大,表现乐器种类ZUI多的石刻乐器,它以写实的手法,细致入微的刻画,将本土音乐与外来音乐相互融 合,展现了那个时期,宫廷乐舞的盛大规模和壮阔场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出土文物中具有传奇色彩的是玉大带,据说在王建去世前三年的一个深夜,他的后宫突然起火,大火烧毁了无数珍宝,却唯有一块宝玉仍然完好如初。
后来这块宝玉就被王建看作神物,并将它雕成玉带戴在身上,王建死后,玉大带也作为随葬品,被带进永陵。
出土时,玉大带被装在一只银钵中,可能是盗墓者忘了拿走。
它的雕刻面积达到50平方厘米,由皮带两段、银扣一对,玉銙七方,玉铊尾一块,是目前所知,唐五代十国时期,唯 一完整的成套玉带。
其玉质,温润晶莹,玉銙上刻有三趾飞龙,还有记载此玉来源的大段文字,补充了文献上有关史料的不足。
在永陵中,还出土了一块,印有王建谥号的谥宝。
谥号,是皇帝死后的封号,谥宝,是刻有帝王谥号的印玺。
将谥号镌刻在帝王生前所用印玺的仿造物上,作为殉葬,表示墓主在阴间,也如人世一般,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永陵谥宝的高、宽均在10厘米左右,具有奇特的兔头龙身造型,打破了传统生 肖中,龙、兔犯忌的避讳,显得尤为难得。
据考证,这种奇特的造型,是因为王建本人属兔,他出身寒门,经过几十年的征战,才在60岁时登基做皇帝,那年也是兔年,所以,他将玉玺做成了兔头龙身,借以感怀自己的身世,可谓意蕴深刻。
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还有哀册,这是永陵皇 家文物中的又一至宝。
哀册,由51简名玉,串联而成,每简各长33厘米,宽3.5厘米,厚约2厘米,册上镌刻了700字左右的道词,文字所包含的王建逝日、葬期,前蜀的年号,永陵的陵号以及继承人等内容,都与史书所载相符,是确定墓主身份的直接证据,哀册的书体端庄俊整,流畅舒展,还具有很高的书法造诣。
永陵的发掘和保护的过程,是漫长与坎坷的。
永陵发掘时,正是抗 日战争ZUI为激烈的阶段,文物的转移,是个艰难的过程。
后来新中国成立,W化D革M席卷全国,在H卫B的眼中,这些国宝竟然成了他们要破除的四旧,又面临灭顶之灾,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些人勇敢的站出来,所以我们的国宝才能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并随着历史的推进,散发出越来越炫目的光彩。
亲爱的朋友们,关于这篇文章,您怎么看呢?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 0000
- 0000
- 0002
- 0003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