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真有72疑冢?自曹操下葬之日起,曹操墓的位置从来都是公开的
为什么很多人接受不了西高穴大墓就是曹操墓,而深信“七十二疑冢”之说?其实,我相信自曹操下葬之日起至唐代,曹操墓的位置都还是比较明确的。证据有四:
其一,史料中有比较明确的位置记载。曹操《终令》中就墓地的选址及营建提出:“古之葬者,必居贫瘠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曹操《遗令》中有更为详细的敛葬细节:“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
而如今的安阳西高穴大墓的位置正位于西门豹祠西,西门豹祠又位于邺城故城西,证实了以上史料的可靠性。
其二,曹丕曾让于禁去拜谒曹操陵,却于陵屋内画壁画羞辱于禁。这也说明了曹操墓的位置是公开的,并且曹操墓上还有陵屋。
其三,1998年发现的“赵建武十一年”鲁潜墓志上指出了曹操墓就在其墓附近,虽然方位、距离有些出入,但至少可以说明,曹操墓的位置在当时并不是什么秘密。
其四,唐太宗路过邺城时曾亲往祭拜。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中明确记载了邺城、西门豹祠的位置,这个记载是十分准确的。有理由相信,此时,尚能确认出曹操墓的位置。
其实,甚至到了宋初也还能大概知道其墓位置所在。宋太祖乾德四年诏令中还有:“魏太祖葬于邺……已上十一帝。各置守陵三户。每岁一享。”
现代考古发现了曹操陵墓西侧有宋元建筑基址,猜测可能正是北宋初年守陵户所在。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疑冢”之说最早便始于北宋。《新唐书》:“为葬北邙,尚恐仇人发之,作疑冢,使不知其处”。从宋太祖到仁宗,为何短短数十年就集体失忆了。宋人抹黑曹操的嫌疑真得很大。
宋朝是“尊刘贬曹”倾向形成的关键节点。宋王朝的处境正如“蜀汉”,虽名正言顺,却一直无法实现一统。更何况他们面对的“敌人”还是辽、西夏,并非同族。宋王朝的偏安无疑是屈辱的体现。
就统治阶级而言,该如何排解这种尴尬的处境,只有反复强调自己政权的合法性了,“尊刘贬曹”便是其中的一个手段。于是,为了突显曹操的“奸”,宋人编造了“疑冢”之说,“七十二”可能只是文学上的一个虚指。
民间也出现了“亲刘贬曹”的倾向,专说三国故事的“说三分”艺人的成功便是利用了这一点。
后来,经过小说《三国演义》的渲染,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说法逐渐深入人心。
《三国演义》“七十二疑冢”:【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嘱毕,长叹一声,泪如雨下。须臾,气绝而死。寿六十六岁。”
曹操是奸雄,生性多疑。他盗过别人的墓,他怕自己的墓也被盗了,设置七十二疑冢太符合大众对曹操的认识了,这样的说法也更让人津津乐道。
但是,突然有一天,考古学家告诉你:曹操墓找到了,还打开了。
历史学家告诉你:七十二疑冢并不存在。
所有的想象霎时都破灭了,曹操墓应该是很难被找到的才对,怎么就这么轻易就找到了?还挖开了?何况,就今人看来,宋元时代所书写的也是历史啊,凭什么说它就是杜撰的。因为,判断历史资料的可靠程度,总是越原始的资料越准确。时间越靠前,可信度越高。而《遗令》、《终令》某种程度上就是第一手资料。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的确认也证实了它的可靠程度。或许,有时候,猜谜的过程比谜底本身更迷人,历史的真相是什么?留点想象的余地会更美丽。
- 0000
- 0000
- 0001
- 0000
- 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