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实验说明了什么?人为可以改变实验结果
导语:延迟实验在1979年被爱因斯旦的同事约翰·惠勒首次提出,与双缝实验有着紧密的联系,惠勒指出我们可以延迟电子的决定,使它在已经通过双缝屏幕后,再决定是通过一条还是两条缝,主要是利用半镀银的反射镜来代替双缝,一个光子通过反射镜就成了一个随机的过程,下面就和探秘志一起了解下这个有趣的实验。
延迟实验说明了什么?

延迟实验是爱因斯坦的同事约翰·惠勒提出来的,当时1979年他首次展开了有关延迟实验的讨论,同时他还做出了相关的设想,认为可以对电子进行双缝干涉,甚至于可以成功延迟电子的决定。

在粒子流很弱小的时候,粒子会一个个射入,根据多次重复的实验结果知道,单个粒子有一定的波动性。
延迟实验的基本思路

实际上延迟实验和之前提到的双缝实验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展开。实验只要想法是这样的,用涂着半镀银的反射镜来代替双缝,这个时候光子有一半的可能通过反射镜另外一半可能被反射,这也是一个随机的过程。

假如把反射镜和光子入射途径摆成45度角的状态,那么它有一半的可能直接飞走,另外一半可能成为90度角。假如利用其他的全反射镜,最终将两条分支汇集在一起,就可以在终点观察光子飞来的方向,最终知道到底是从哪一条路过来的。

总的来说具体的意思就是,假如不再终点插入半反射镜,光子就会沿着一条道路过来,插上它们就会按照两条道路过来,也就是说光子的运行途径行动轨迹之类的是可以进行人为干涉的。

虽然让听着比较奇怪,但是实际上这是一个比较正统的理论。这个实验和其他的是眼比较起来虽然有些奇怪,但是总的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后来在几年后有人真的按照这个理论进行了实验,最终发现人们确实可以选择光子的模式,这对于实验结果是没有更多影响的,所以延迟实验是完全正确的实验。
结语:这个实验说明很多事情是可以被人为干涉的,比如在薛定谔的猫实验,可以提前设定一些东西,猫的死活也是可以被决定的。
- 0000
- 0000
- 0001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