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是怎么计算天体离地球有多远的?动辄成千上万光年,靠谱吗
天体的距离都是通过多种科学方法得出来的结果,并非拍拍脑袋就给出来的数据,从整体上来看,这些数据都是比较靠谱的。下面我们就以从近到远的顺序来简单介绍一下,科学家是怎么计算天体离地球有多远的。
对于距离地球较近的天体来讲,三角视差法是科学家最常用的测距方式,为了方便理解,我们不妨来做个小实验。
如果你在视野较为开阔的情况下伸出大拇指,并把胳膊平举在自己的面前,然后再分别闭上左眼和右眼进行观察,那么你就会发现,你的大拇指相对于较远处的背景划过了一个角度,这个角度就被称为“视差”。
在这种情况下,你只要测量出这个“视差”的角度,以及你两只眼睛之间的距离,就可以通过三角函数计算出你的大拇指与你的双眼的距离了。
如上图所示(注:实际情况没这么夸张),这个三角形的底就是地球公转轨道的直径,也就是2天文单位,它所对的角就是“视差”,它的角度可以通过这颗恒星在背景星空中的位移计算出来,在此之后,就可以通过三角函数计算出这颗恒星与地球的距离。
由于越远视差就越小,因此三角视差法是有很大局限的,通常来讲,这种方法只适合测量100秒差距以内的天体距离。我们知道,对于同一个发光体来讲,它距离我们越远,在我们眼中就越暗淡,其实这个规律也适用于宇宙中的那些发光的天体,比如说恒星。在天文学中用“绝对星等”来描述恒星的真实发光本领,用“视星等”来描述我们所看到亮度,这两者的关系可用公式“M=m 5xlog10(d0/d)”来进行描述。
值得注意的是,宇宙中有一些特殊天体的“绝对星等”是非常有规律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造父变星”和“Ia型超新星”。
在此之后,我们就可以结合它们的“视星等”,就可以得知在它们附近的其他天体与地球的距离了,正因为如此,“造父变星”也被科学家称为“量天尺”。
致密的白矮星不断地吸收松散的巨星的物质,随着这个过程的持续,当白矮星的质量达到1.44倍太阳质量的时候,其自身的重力就会引发失控的热核反应,进而发生超新星爆发。
通过对上述方法的综合使用,100亿光年之内距离。观测数据表明,它一直处于一个膨胀的状态,这会造成天体都会因此而具备一个互相远离的速度。
连我们所处的地方,甚至是之上的都可能只是一粒沙子而已,而缩小到文明的每个个体,我们似乎更是渺小得不值一提,因此,在短短的几十年生命中,每个人更应该清楚的明白,开心快乐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世界。
- 0000
- 0000
- 0001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