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的星系已经失联,宇宙超光速膨胀的背后,是人类文明的孤独
从人类诞生以后,人类一直都在不断的探索宇宙的奥秘,现在人类已经能够走出地球探索宇宙,这说明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当人类走出地球看到宇宙之后,人类的好奇心被宇宙的浩瀚所吸引,人类想要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在宇宙中除了地球生命之外,是不是还存在外星生命?带着这些疑问人类走上了探索宇宙的道路,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得出,我们的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在138亿年前,有一颗奇点发生了爆炸,奇点是一个质量无限大、能量无限大、热量无限大、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点,这个点爆炸以后,宇宙快速的向四周膨胀,经过138亿年的时间,宇宙才膨胀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宇宙中的天体都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形成的。
一直以来科学家都认为我们的宇宙是静态的,这个想法一直持续到1917年,当时爱因斯坦利用广义相对论提出了静态宇宙模型,最终得出了一个叫做爱因斯坦场方程,通过这个方程,他最终计算出一个有限、无界、静态的宇宙模型,爱因斯坦将宇宙理解为静态的原因实际上并不是完全的遵守他自己的广义相对论算出来的,而他本人跟随着前人的观点认为宇宙的存在必然是静态的,毕竟在那个时候人类眼中的恒星是不会动的,爱因斯坦当时为了使他自己通过广义相对论演变而来的爱因斯坦场方程计算出来的宇宙成为一个静态宇宙,他就在这个方程里面加入了一个修正项进去,而这个修正项名为宇宙项。
加入修正项后,他的爱因斯坦场方程计算出来的宇宙变得安静了,当时爱因斯坦认为自己已经完美的解决了静态宇宙的秘密,后来天文学家勒梅特通过爱因斯坦的场方程计算出宇宙膨胀并最先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的学说,不过宇宙膨胀的事实作证者是美国物理学家爱德温.哈勃,在20世纪初的时候,美国天文学家爱德温.哈勃发现了远方的星系正在远离地球,于是他断定我们的宇宙正在处于膨胀当中,当时远在德国的爱因斯坦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马上前往美国,亲自确认了这个事实,并因此而修正了广义相对论中的宇宙常数项,在1848年的时候,发现光的多普勒位移科学家提供了确定天体相对地球运动速度的工具。
这种方式要求具有探测和测量合适的光谱吸收线的能力,1912年罗威尔天文台科学家维斯托.斯里弗获得了第一批漩涡星云和之后被识别为其它星系的光谱,斯里弗发现,大部分漩涡星云光谱的谱线向长波方向位移,它们的红移意味着正在远离我们,在1929年,哈勃发表了里程碑式的论文,描述了他发现的初步结果,哈勃发现,星系的红移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所有的星系看上去都远离我们,越远的速度越快,这一观测结果暗示了可观测宇宙的体积正在膨胀,这就是哈勃定律,这个定律指出,星系的移动速度和它们到地球的距离成正比,这一发现表面宇宙在膨胀,而不是静止不变的。
在1931年,弗里德曼进一步发展了他的理论,他提出了宇宙三种演化的可能性,开放宇宙、封闭宇宙和平坦宇宙,每种宇宙的演化方式都是由最初时刻宇宙的密度决定的,这些理论提出了一种理解宇宙演化的框架,成为现代宇宙学的基础,在20世纪后期,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的探索宇宙的性质和演化,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证据来支持宇宙膨胀的模型,其实每一位科学家在成名之前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爱德温.哈勃也不例外,爱德温.哈勃刚开始研究天文的时候,也和其它科学家一样,经常在天文图像中看到形状奇怪、模糊的螺旋状物体,在20世纪早期,人类普遍认为它们只是一种被称为星云的气体云。
当时很多科学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这些螺旋星云,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些天体的结构,哈勃利用100英寸的胡克反射器对几个螺旋星云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测量,在观测过程中,他发现这些星系中的几个造父变星,其中一个位于所谓的仙女座星云,造父变星是变星,它们的距离能够通过测量亮度和变异性周期来精确确定,当时哈勃也遇到了一个困扰众多科学家的问题:对螺旋星云发射的光的光谱测量表明,它向电磁波谱的红色端移动,这说明这些星系正在远离我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哈勃提出了宇宙膨胀的理论,这个理论刚开始提出的时候,很多科学家都不敢相信,科学家们纷纷对星系进行了观测,最终发现爱德温.哈勃的理论是对的。
这个理论不仅仅打破了人类的传统认知,而且也让科学家感到绝望,有很多科学家认为,宇宙膨胀的背后,是人类文明的孤独,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得出,宇宙中最快的飞行速度是光速,光速大约是每秒30万公里,而宇宙本身膨胀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光速,这就导致远方星系发出的光子始终无法飞到地球,因为光子飞行的速度赶不上宇宙膨胀的速度,基于目前的光速和宇宙膨胀的速率,科学家们认为距离地球180亿光年外的所有星系,远离地球的速度都已经超过了光速,除了我们永远无法看到那些星系现在的样子,未来人类文明也永远不可能到达那些星系,因为它们在超光速远离我们。
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 的宇宙直径达到了930亿光年,在这个观测范围内有2万亿个星系,其中至少1.8万亿个星系已经和人类没有关系了,宇宙因为超光速膨胀而被分割成了一座座孤岛,每一个孤岛上面的智慧文明都可能永远无法知晓其它文明的存在,这也许是费米悖论的解释之一,米悖论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在宇宙中,有无数个星系,每个星系中又包含了无数个恒星和行星,在这么多的恒星和行星当中,即使出现生命的概率是很低的,但是由于行星的数量很多,所以外星人存在的概率是很高的,费米是一位物理学家,在一次聚餐中,他和同事们一起聊漫画,上面画着外星人从飞碟中走出来,手里拿着从纽约市偷来的垃圾桶,这时候费米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人在哪里?
这就是费米悖论的由来,费米悖论认为,从理论上来说,如果人类能够用100万年的时间飞往银河系的任何星球,那么外星人比人类早进化100万年,它们就应该已经到达地球了,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并没有发现外星人。而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宇宙超光速的膨胀,由于宇宙在不断的膨胀,所以任何文明都无法飞出自己的星系,拿人类来说,到现在为止,人类还无法飞出太阳系,既然人类无法飞出太阳系,那么人类就找不到外星生命,如果说银河系中存在大量的外星文明,那么这些文明可能生活在银河系的中心区域,毕竟在银河系的中心区域存在大量的资源。
而银河系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小星系,目前银河系的直径达到了20万光年,光年是第一个距离单位,一光年相当于光速飞行一年的时间,20万光年相当于光速飞行20万年的时间,连光速都需要飞行这么长的时间,所以人类想要飞出银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无法达到光速也不可能超越光速,这是因为如果物质的飞行速度达到光速或者超越光速,那么物体的质量就会变得无限大,在我们现有的物理学当中,根本不存在无限大的物质,既然如此,那么宇宙中所有的文明都受到了光速的限制。所以每一个文明都无法见到另一个文明。
而且我们现在看到的星系,都是它们之间的样子,比如说在2022年10月,韦伯望远镜拍摄到了创生之柱,创生之柱是鹰状星云的一部分,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照片中几个非常高的柱子,高达10光年左右,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1光年相当于光速飞行一年的时间,光速大约是每秒30万千米,10光年就相当于光速飞行10年的时间,这个距离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在这个创生之柱中。已经孕育了很多大型的恒星,这些恒星的质量比太阳还要大很多,而且有很多新诞生的恒星质量已经超过太阳质量的数十倍,不过韦伯望远镜观测到的创生之柱是6500万年前的样子,现在这片区域是什么情况,目前科学家也不清楚。
不少科学家认为,现在创生之柱可能已经不存在了,因为很多大质量的恒星发生超新星爆发,已经将创生之柱冲散了,想要看到创生之柱被冲散的场景,还需要等待6500万年左右,这是因为光在宇宙中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拿距离我们最近的月球来说,我们看到的月球景象其实是1.2秒以后的样子,而太阳的样子是8分钟之前的,光从太阳到达地球需要8分钟左右的时间,按照这个原理,我们能够得出,光子携带的景象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够达到地球,距离地球越远的光子,它所到达地球的时间就越漫长,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所有宇宙景象,其实都是历史。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朋友都会产生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宇宙会不断的膨胀?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宇宙之所以会不断的膨胀是因为宇宙大爆炸产生的能量并没有被完全消耗完,如果有一天宇宙大爆炸产生的能量被消耗完,那么我们的宇宙就会停止膨胀,到时候宇宙会快速的收缩,宇宙膨胀的时候,速度有多快?它收缩时候的速度就有多快,最终宇宙会收缩成大爆炸之前的奇点,当奇点受到某种外力的扰动,会再次发生爆炸,这时候新的宇宙就诞生了,除了这个理论之外,还有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之所以会不断的膨胀,是因为暗物质的原因,暗物质是宇宙中一种非常神秘的物质。
科学家认为这种物质不会和其它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它,在我们的宇宙中,能够看见的物质(恒星、行星、彗星、中子星等等)占到了宇宙总质量的百分之10,而看不见的物质(暗物质)占到了宇宙总质量的百分之90,从占比上我们就能够知道暗物质才是宇宙中最主要的物质,科学家认为暗物质能够释放出暗能量,这种能量会推动宇宙不断的膨胀,我们的宇宙之所以还在不停的膨胀,就是因为暗物质在背后推动着,为了寻找暗物质,我国在四川建立了一个2400米的深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建造在锦屏大河湾的下面,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地下实验室。
这个实验基地是由当时清华大学的副校长发现的,经过多次考察和研究,最终才确定下来,从2010年开始,这个实验室就开始正式运行了,不过到现在科学家也没有在宇宙中捕捉到暗物质,未来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说不定人类能够发现暗物质,小编希望人类能够早日解开宇宙的奥秘,目前科学家也在积极的研究超光速飞行,如果人类真的能够实现超光速飞行,那么人类就有可能找到外星生命,希望人类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 0000
- 0000
- 0000
- 00011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