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科学家至今都不在空间站中创造人工重力?是不愿意还是不行
人工重力,又称人造重力,可以防止人类因长期处于失重环境中引起的健康问题,对长期载人太空活动尤其重要。而在许多科幻电影里,如《星际迷航》《火星救援》《阿凡达》等作品里,我们都能感受到人工重力带来的方便。
那么,科学家们为什么至今都不在空间站中创造出人工重力呢?这样起码宇航员们重返地球后,行动不会备受限制。
其实,近代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泡利等人都对其研究过,但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了。
创造人工重力的方向在哪呢?
我们能参考的,还是要从科幻电影里去寻找。在科幻电影里,人工重力很普遍,里面的宇宙飞船或者空间站,大都是环形的,因此能够依靠自身的旋转来产生和重力类似的离心力,解决失重问题。
找到了方向,那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科学家们无法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原因一:成本
有科学家经过计算得出,想要获得同月球一样的重力(月球上的重力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得有半径15米的圆环,每分钟绕自身旋转2.5圈。想要产生0.4G的重力,同样的圆环,每分钟得旋转4.96圈。如果要产生和地球一样的重力,得换一个半径32米,且每分钟围绕自身旋转接近6圈。
想想你在游乐场玩过的快速转杯等游乐设施,这可能是你忍耐眩晕的极限,对于宇航员们来说,他们会比普通人强,但这也是要经过长年累月的训练,才能忍受得了的。但如果上宇宙后,无时无刻都得感受这种极强的眩晕感,这是无法适应的。
因此,唯一的方法,就是将宇宙飞船的半径扩大,扩大到几千米,才能在使得转速放慢的情况下,还能创造出人工重力。但这样的飞船成本太大了,人类还无法承担。要知道,美国向国际空间站运输一斤左右的水,都需要几万美元,更何况造一个这么庞大的飞船,并送上太空。
原因二:技术
人类历史上使用过的自重最大的火箭当属大名鼎鼎的“土星五号”,它的总重量约为3038.5吨,能将118吨的货物送到近地轨道,同时可以将45吨的载荷送入月球轨道。
总是看起来非常厉害,但也无法满足我们发射一个半径几千米的宇宙飞船上太空。送部件上太空组装就更不用想了,根本就没有那技术。
原因三:目前不是刚需
人类科技的发展,是经过时间的沉淀,逐步探索创造出来的。对于送一个半径几千米、能够有人造重力的环形宇宙飞船上太空,对于我们目前来说,并非刚需。
而且宇宙那么浩瀚,并非急于求成就能摸透的,所以在天马行空的想法面前,我们还是要踏实一点,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攻克困难。小编相信,人工重力在未来是一定可以实现的。
- 0000
- 0001
- 0000
- 0000
- 0000